![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45981/0-16952528383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45981/0-16952528384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划分图。据此完成1~3题。1.甘肃省A.各干湿区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B.各干湿区的范围一般相对稳定C.不同类干湿区降水量肯定不同D.同一干湿区内降水量一定相同2。甘肃省半干旱区呈狭长条带状向西北延伸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 D.地形地势3.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考虑,甘肃省最适宜发展风力、光伏互补型发电产业的干湿区是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我国湖泊众多,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两大湖群。青藏高原湖群的代表是青海湖和纳木错,长江中下游湖群的代表则是洞庭湖、鄱阳湖等五大淡水湖。据此完成4~6题。4.青藏高原湖泊群深度远远大于长江中下游湖泊群,主要是因为A.降雨量不同 B.流域面积不同C.补给类型不同 D.形成原因不同5.青海湖A.主要水源来自地下水 B.8月份水位较高C.封冻期为9月至次年5月 D.为内陆区外流湖6.资料显示,青海湖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其原因可能有①全年降水较少,雨水补给少②冬季流域入湖水量少,且湖面封冻,湖面变化较小③湖泊蓄水量大,蒸发量季节变化小④夏季气温高,冰川、积雪融水多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坐高铁,游中国”是小明同学2022年暑假研学的主题。图2示意小明研学路线及重点考察区域,其中②地附近有一条东西向山脉。该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之一。据此完成7~9题。7.图中适合以“雪云常不开,万岭雪崔嵬”为主题进行研学的地方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8.小明在②地深度调研后发现,该地山脉南北两坡A.基带植被类型差异较大B.河流结冰期南坡短于北坡C.热量差异夏季小于冬季D.年均降水量南坡小于北坡9.与①地相比,③地初春利于移栽大树成活的条件是A.温暖湿润 B.光照充足C.病虫害少 D.土壤肥沃我国某流域年降水量约300 mm,每年从5月开始降水量明显增加,7月达到最大值。图3示意1958~2008年该流域年内径流深月变化,径流深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所得的数值。据此完成10~12题。10.该流域最可能位于A.浙江南部丘陵区B.广西喀斯特地貌区C.湖北西部山区D.内蒙古东部草原区11.该流域4~5月径流补给主要来源于A.季节性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12.与7月相比,8月该河流径流深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降水汇流较慢②植被覆盖较好 ③蒸发量减少④下渗量增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县域人均生产总值可以反映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数值越大代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图4示意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浙江省、江苏省四个省份的县域人均生产总值。据此完成13~14题。13.图示省份中,甲省A.人口流人数量少B.经济发展速度快C.人均耕地面积最少D.农业机械化落后14.图中最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省份是A.位于西部地区的甲省 B.位于东北地区的乙省C.位于东部地区的丙省 D.位于中部地区的丁省伊昭公路原为应急的国防公路,弯多路陡,需穿越海拔超过3000 m的乌孙山,部分路段几乎是“悬挂”在近似垂直的乌孙山山体上。目前伊昭公路是一条限时通行的省道。图5示意伊昭公路线路。据此完成15~16题。15.从气候角度考虑,伊昭公路需要限行的时间段主要是A. 3~6月 B.6~8月 C.9~12月D. 12月~次年3月16.伊昭公路乌孙山路段建得较为陡峻,其主要目的是A.联系更多聚落B.缩短道路里程C.降低建设成本D.减少植被破坏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云南,主要食蕈类、浆果、谷物种子、草籽等,也兼食昆虫、蛙类、蜥蜴等。绿孔雀生性机敏畏人,不易接近,日活动规律具有垂直迁移特征。觅食地是绿孔雀获取食物资源的重要场所,为栖息地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绿孔雀的生存和繁衍。绿孔雀选择偏好于山脊夜宿,其夜宿地多为乔木胸径和盖度较大的林区。图6示意云南石羊江河谷绿孔雀的活动范围。该地梯田种植谷物,家畜定期被驱赶至山谷觅食。(l)描述绿孔雀的日活动规律,并说明绿孔雀偏好将山脊作为夜宿地的目的。(8分)(2)简述绿孔雀春、秋季节觅食地的分布特点。(4分)(3)分析绿孔雀春、秋季节觅食地形成该分布特点的原因。(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福建省南平市黄坑镇有“林海竹乡”之称,该地拥有毛竹林17.2万亩(约为114.7 km2),是我国油漆竹筷最早的生产地之一,也是福建省最大的竹筷生产乡镇。目前该镇共有近百家竹筷生产加工企业,年加工毛竹上百万根,生产竹筷约5亿双,全镇1.3万人中有近5000人从事竹筷的手工生产工作。近年来,竹筷生产的经济效益逐渐萎缩。该镇境内朱熹墓、武夷天池、茶马古道等旅游资源丰富。图7示意黄坑镇位置及竹筷生产流程。(l)说明黄坑镇发展竹筷产业的优势条件。(6分)(2)推测近年来黄坑镇竹筷生产效益萎缩的原因。(6分)(3)请为当地促进竹筷产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第四纪冰期时(开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逐渐转暖,呼伦湖形成,近100年来,湖水发生了两次扩张和收缩。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其流向随呼伦湖的扩张和收缩发生改变。图8为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l)简述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2)推测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4分)(3)与扩张期相比,指出收缩期呼伦湖水体盐度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1.B 2.D 3.A 4.D 5.B 6.C 7.D 8.C 9.A 10.D 11.A 12.C 13.A 14.C 15.D 16.B17.(1)规律:绿孔雀日间在低海拔地区觅食,傍晚上行到海拔较高处夜宿。(4分)目的:山脊海拔较高、坡度较大,树高林密,隐蔽条件较好,且海拔较高的山脊周边较为空旷,利于躲避敌害,降低被捕食的风险。(4分)(2)春、秋季绿孔雀觅食地的空间分布存在分离;春、秋两季绿孔雀觅食活动点均趋向于聚集分布。(4分)(3)春季觅食地分布在山谷地区,且义位于梯田边缘,接近食物和水源地,而秋季向西南部高处扩散,食物丰富;不同季节觅食地的空间分离,既有利于找到更丰富的食物,义可以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消耗。(6分)18.(1)竹林种植面积大,原料丰富;竹筷生产历史悠久,制作经验丰富;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市场广阔,需求量大。(答出三点,6分)(2)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不断降低;产品附加值低,价格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低;竹林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竹业经营管理粗放,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答出三点,6分)(3)适应市场需求,进行科技创新;竹筷生产与旅游产业结合,提升附加值;建立循环生产模式,有效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等。(6分)19.(1)内力作用:受地壳运动影响,呼伦湖区域断裂下陷形成湖盆。(2分)气候变化:冰期时气温低,冰川累积量大;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汇人湖盆形成湖泊。(4分)(2)流向:自东北流向西南(或海拉尔河流向呼伦湖)。(2分)理由:呼伦湖收缩期,湖泊水位下降,新开河河水水位高于呼伦湖湖水水位,河水流向湖泊。(2分)(3)盐度变化:盐度升高。(2分)原因: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注入带来盐分,盐分不断积累;湖泊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湖泊水量减少,湖水含盐量升高。(答出两点,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均安中学、龙江中学等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PDF版附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均安中学、龙江中学等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