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第二课时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层作业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46812/0-16952635704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第二课时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层作业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46812/0-1695263570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第二课时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层作业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46812/0-16952635705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培优练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分层作业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测评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第一课时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层作业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二节自然灾害的防避分层作业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二课时课时作业
展开第2课时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分层作业
必备知识基础练A级
[2023盐城期末]江西省婺源县菊径村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小河绕村庄接近一周,四周高山环抱。下图为菊径村航拍图。据此回答1~2题。
1. 游客进入山区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及原因有( )
①泥石流,因水流量猛增 ②山洪,因地势陡峻
③地震,因地壳变得活跃 ④滑坡,因土壤水饱和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 菊径村周围山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 )
A. 降水强度小 B. 植被覆盖率高 C. 地势起伏小 D. 年降水总量小
[2023河北秦皇岛期末]风暴潮,又称风暴海啸、气象海啸等,它是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受其影响的海区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我国是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的五个区域。据此回答3~4题。
3. 图中冬季受风暴潮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图示⑤地在夏秋季节间歇性风暴潮发生频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
A. 西北风势力强劲 B. 东南风势力强劲
C. 台风天气多 D. 夏秋季节引潮力较强
[2023淮安期末]2022年夏秋季节,长江流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遭遇严重干旱,洞庭湖、鄱阳湖面积较往年减小,并提前进入枯水期。下图中箭头示意水循环环节。据此回答5~6题。
5. 洞庭湖、鄱阳湖面积较往年减小,并提前进入枯水期将导致( )
A. ②减少 B. ③增加 C. ④减少 D. ⑤增加
6. 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泊众多,排水不畅 B. 夏季高温,冰川融水量大
C. 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D. 经济发达,受灾损失程度高
关键能力提升练B级
[2023山东泰安期末]洪泽湖位于淮河中下游结合部,是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如表示意洪泽湖河道设计泄洪能力。当预报淮河上中游发生较大洪水时,通过调节洪泽湖出湖河道的下泄流量降低洪泽湖水位到汛限水位(12.5米)以下。如图示意洪泽湖水系。据此回答7~8题。
蒋坝水位/m | 入江水道/(m3·s-1) | 入海水道/(m3·s-1) | 灌溉总渠/(m3·s-1) | 分淮入沂/(m3·s-1) | 合计/(m3·s-1) |
12.5 | 4 800 | 0 | 800 | 0 | 5 600 |
13.5 | 7 150 | 1 380 | 1 000 | 0 | 9 530 |
14.5 | 10 050 | 2 080 | 1 000 | 2 070 | 15 180 |
15.0 | 11 600 | 2 270 | 1 000 | 2 580 | 17 450 |
15.5 | 12 000 | 2 270 | 1 000 | 2 900 | 18 170 |
16.0 | 12 000 | 2 270 | 1 000 | 3 000 | 18 270 |
7. 当预报淮河上中游发生较大洪水时,首先使用的泄洪通道有( )
①入江水道 ②入海水道 ③灌溉总渠 ④分淮入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8. 洪泽湖对出湖水量进行人为调控的主要目的是( )
A. 维持湖泊水位不变 B. 清水下泄冲刷河床
C. 减弱湖区泥沙淤积 D. 防范不同规模洪水
[2023泰州期末]黄土高原是滑坡灾害频发地区,某科研团队在黄土高原通过调查分析,探究了地形因子对黄土滑坡分布的影响,得到如下数据,期望能对黄土滑坡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图1为滑坡相对高差分级统计,图2为滑坡平均坡度分级统计。据此回答9~11题。
图1
图2
9. 从相对高差和平均坡度分析,黄土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 )
A. 沟壑侧壁 B. 墚峁顶部 C. 淤坝底部 D. 河床地带
10. 直接影响滑坡体滑移速度的是( )
A. 坡形 B. 坡度 C. 坡向 D. 坡长
11. 对于特定的黄土滑坡体,用相对高差可以估算滑坡体的( )
A. 滑动时刻 B. 危害程度 C. 滑坡频率 D. 规模大小
12. [2023镇江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它在我国数量多的原因是。
(2)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是。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的重要原因。
(3) 当今世界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
第2课时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A
[解析]在山区河谷地区,强降雨会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河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大大增强,会挟带大量泥沙、石块、枯枝落叶冲出沟谷,形成泥石流,①正确。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洪水暴涨,不属于地质灾害,②错误。地震是地壳变得活跃后产生的地面震动的现象,属于地质灾害,但不是由强降雨引发的,③错误。在山区遇强降雨时,会因雨水强烈下渗,造成土壤中的水饱和,并在地下形成滑动面,从而引发滑坡,④正确。故选A。
2. B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菊径村周围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但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水土流失弱,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低,B正确,C错误。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较大,夏季降水强度较大,A、D错。故选B。
3. B
[解析]图示区域冬季受西北风影响,①③④地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②地是西北风的迎风坡,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故选B。
4. C
[解析]图示⑤地在夏秋季节受东南风影响,东南风与间歇性风暴潮发生频率无关,A、B错误;台风天气多,台风发生时会带来狂风,引发风暴潮,C正确;引潮力是由天体引力产生的,与日、地、月的位置有关,与季节无关,D错误。故选C。
5. C
[解析]由图中箭头指向可知,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下渗,⑤为地下径流。洞庭湖、鄱阳湖所在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与当地的蒸发关系不大,A错误;洞庭湖、鄱阳湖面积减小会导致洞庭湖、鄱阳湖对长江补给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少,B错误;洞庭湖、鄱阳湖面积减小,导致该地区水域面积减小,则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也随之减少,C正确,D错误。故选C。
6. C
[解析]湖泊可以起到调蓄洪水、削峰补枯的作用,可以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没有冰川分布,故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冰川融化无关,B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来自海洋,水汽充足,降水多,冬季风来自内陆,降水少,且夏季风进退早晚、势力强弱不稳定,导致降水发生异常,从而发生旱涝灾害,C正确;经济发达地区抗灾能力较强,不会加剧灾害的损失程度,D错误。故选C。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B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淮河上中游发生较大洪水时,入江水道和灌溉总渠的泄洪能力都比较强,①③正确;入海水道在蒋坝水位达到13.5米时开始泄洪,②错误;分淮入沂在蒋坝水位达到14.5米时开始泄洪,④错误。故选B。
8. D
[解析]由图中信息“当预报淮河上中游发生较大洪水时,通过调节洪泽湖出湖河道的下泄流量降低洪泽湖水位到汛限水位(12.5米)以下”可知,洪泽湖对出湖水量进行人为调控的主要目的是防范不同规模洪水。故选D。
9. A
[解析]根据图1可知,黄土滑坡主要发生在相对高差20~140米,以60~80米最为频发。根据图2可知,黄土滑坡主要发生在坡度10°~50°,以15°~40°最为频发。根据黄土高原塬、墚、峁、沟壑、淤坝等地形区的特征,可判断黄土高原的沟壑侧壁,坡度较陡,滑坡数量较大,A正确;墚峁顶部、淤坝底部、河床地带的地形都比较平坦,相对高差较小,不易发生滑坡,B、C、D错误。故选A。
10. B
[解析]坡度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快,故直接影响滑坡体滑移速度的是坡度,B正确;坡形、坡向、坡长对滑坡体滑移速度影响小,A、C、D错误。故选B。
11. D
[解析]相对高差决定了滑坡体的重力势能,对于特定的滑坡体,根据相对高差可以估算滑动的最远距离以及由此形成的滑坡的周长和面积,即滑坡体的规模大小,D正确;滑坡的滑动时刻取决于多种触发条件,其危害程度取决于滑动范围内的建筑、财产及人口分布等,滑坡频率取决于多个条件,A、B、C错误。故选D。
12. (1) 地震; 我国位于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是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的地带
(2) 泥石流;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滑坡
(3) 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课时训练,共9页。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一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一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
鲁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