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67-热点34 速度及其应用(精练)
展开中考物理热点复习精讲精练
热点33速度及其应用(精练)
1.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2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10分钟,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
A.12米 B.72米 C.720米 D.1200米
2.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s内通过了35m,则该物体在第3s内的路程为( )
A.6m B.7m C.14m D.21m
3.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
A.8m B.16m C.24m D.32m
4.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多选)5.甲同学骑自行车从家中出发到乙同学家,甲出发的同时,乙同学步行去迎接,经过20min接到甲同学后,两人一同推车步行到达乙同学家。整个过程甲同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总路程为4km
B.甲在相遇前后的速度不变
C.乙同学步行的时间为40min
D.相遇后乙同学步行的路程为2km
6.某校去华蓥山进行红色研学旅行,在乘车途中,小兰同学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她是以 (选填“地面”或“车”)为参照物。当车辆行驶至某一路口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则车辆到达华蓥山游客中心至少还需要 min。
7.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摄像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v﹣t图象,它在第25s时的速度为 m/s。
8.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甲同学骑行的速度为 m/s;以甲为参照物,乙运动的方向为 。
9.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的速度v乙= m/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运动(选填“东”或“西”)。
10.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 ;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
11.安全、快捷的动车、高铁,正在成为出行首选,也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小龙和爸爸乘动车从龙岩到古田会址站,平均车速112km/h,需要15min,求两站之间的距离。
(2)在建的“龙龙”高铁,北起福建龙岩,南至广东河源龙川县,线路全长265.5km,在龙岩境内设计时速为250km/h,是我市首条高铁。新阳明山隧道是“龙龙”铁路开工的首条隧道,全长约5km。若建成通车后,一长为200m的列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12.厉害了我的国,公路修的越来越宽。“绿灯太着急,让人伤不起”,红路灯的时间设置需要通过科学论证。如图,若公路的宽度为30m,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为20s,求:
(1)行人要安全过公路,速度至少多大。
(2)若老奶奶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多少秒(保留整数)奶奶才能安全通过。
13.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可能为( )
A.4m B.8m C.16m D.32m
14.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一定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汽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司机踩刹车到车静止时间为1.5s
C.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5m
D.从发现红灯到静止,汽车驶过的距离为15m
15.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警示牌和限速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不应超过10min
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相对于护栏是静止的
C.汽车可以以30m/s的最高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
D.汽车只能以120km/h的均匀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
16.甲、乙两小车运动速度之比为3:2,运动路程之比为1:2,则甲、乙运动时间之比为( )
A.3:4 B.3:1 C.1:4 D.1:3
17.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地同向而行,都向15km的B地做匀速运动。甲速为5m/s,乙速为30km/h,丙速为0.6km/min,则最先到达的是( )
A.甲先到 B.乙先到 C.丙先到 D.三人同时到
18.李老师步行速度是1.2m/s,他从家步行到学校,总路程是0.72km,则步行所用的时间是( )
A.5min B.10min C.0.1h D.0.6h
答案与解析优网版权所有
1.【分析】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变形公式可求出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
【解答】解:时间t=10min=600s,由v=可得,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为;
s=vt=1.2m/s×600s=720m。
故选:C.版权所有
2.【分析】(1)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v=求出速度。
(2)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由此可知在第3s内的路程。
【解答】解:(1)v===7m/s。
(2)该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在第3s内的路程为7m。
故选:B。
3.【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路程的计算公式是s=vt,根据题意可知,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根据题中给出的速度变化判定滑行的距离。
【解答】解: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路程的计算公式是s=vt,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
由于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此时速度变为原来的二倍,则平均速度会变为原来的2倍,运动时间也会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s=vt可知,路程为原来的4倍,即4×8m=32m。
故选:D。
4.【分析】(1)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减去车长,根据公式t=即可求出时间;
(2)货车通过大桥上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车长,根据公式t=即可求出时间。
【解答】解:货车的速度:v=72km/h=20m/s,
(1)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s1=s桥﹣s车=100m﹣20m=80m,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1===4s,
①错误,②正确;
(2)货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2=s桥+s车=100m+20m=120m,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2===6s,
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C。
版5.【分析】(1)由图可知甲同学运动的总路程;(2)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运动,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与乙相遇前后的速度,然后比较可知速度是否变化;
(3)甲、乙同学运动的总时间相等,由图可知甲同学运动的总时间,据此可知乙同学步行的总时间;
(4)总路程减去相遇时的路程为相遇后乙同学步行的路程。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运动的总路程是4km,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甲、乙同学在20min时相遇,由图可知,相遇前,甲同学运动的路程是s1=3km,相遇前的速度v1===9km/h;
相遇后,甲同学运动的路程s2=4km﹣3km=1km,运动的时间t2=40min﹣20min=20min,相遇后的速度v2===3km/h,所以相遇前后速度变化,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同学全程所用的时间为40min,甲出发的同时,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所以乙同学步行的时间也为40min,故C正确;
D、甲、乙同学在20min相遇,由图可知,相遇后乙同学步行的路程s乙=4km﹣3km=1km,故D错误。
故选:AC。
网6.【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2)从标志牌可得到去华蓥山的距离和最大车速,利用t=求从标志牌处到华蓥山最快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坐在行驶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树是运动的,这是选择汽车为参照物;
(2)如图表示:此处距华蓥山8km,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km/h。
由v=知,此标志牌到华蓥山最快需要时间:
t===0.75h=45min。
故答案为:车;45。
7.【分析】根据物体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判定其运动情况;
分析图乙可知,在10~30s内,无人机的做匀速直线运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则摄像机是运动的;
分析图乙可知,在10~30s内,无人机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10m/s,则在第25s时的速度为10m/s。
故答案为:运动;10。
8.【分析】(1)由图像读出甲15s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甲骑行的速度;
(2)比较相同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得出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然后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以甲为参照物,乙的运动方向。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t甲=15s时,通过的路程s甲=60m,所以甲同学骑行的速度v甲===4m/s;
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小于甲通过的路程,所以乙骑行的的速度小于甲骑行的速度,
因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v甲>v乙,
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4;向西。
网9.【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解:甲图为v﹣t图象,由图知,v甲=3m/s,
乙图为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则v乙===2m/s,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的,
故答案为:2;西。版权所有
10.【分析】甲物体前4s内,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时间变化,进而判断物体在每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由图象找出乙某段时间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v=求出乙的速度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的路程为0;
物体乙在0﹣2s内通过路程:s=s2﹣s1=20m﹣0m=20m,
则乙的速度v===10m/s,
故答案为:0;10m/s。版权所有
11.【分析】(1)根据v=变形可求两站之间的距离;
(2)列车过桥和过隧道属同一类问题,路程等于桥(隧道)长与车长的和,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可知这辆列车过隧道的时间。
【解答】解:(1)由v=可得两站之间的距离:
s=vt=112km/h×15×h=28km;
(2)这辆列车以250km/h的速度穿过一条长5km的隧道需要的时间:
t′====74.88s。
答:(1)两站之间的距离是28km;
(2)一长为200m的列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隧道,需要74.88s的时间。
12.【分析】(1)由题可知行人过公路需要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最长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行人安全过公路的最小速度;
(2)已知老奶奶的速度和公路的宽度,利用t=可求出老奶奶安全过公路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行人过公路需要通过的路程s=30m,可用的最长时间t=20s,
则行人要安全过公路,速度至少为:v===1.5m/s;
(2)老奶奶安全通过公路的时间至少为:。
答:(1)行人要安全过公路,速度至少为1.5m/s;
(2)若老奶奶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38秒奶奶才能安全通过。
13.【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路程的计算公式是s=vt,根据题意可知,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根据题中给出的速度变化判定滑行的距离。
【解答】解:当冰壶以1.6 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 m,设此时的平均速度为v和滑行时间为t,则根据v=可知,s=vt=8m;
当冰壶以3.2 m/s的速度被掷出时,由于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
所以平均速度和滑行时间都变为原来的两倍,所以滑行距离为s'=2v×2t=4vt=4×8m=32m。
故选:D。
14.【分析】(1)由图可知汽车的运动状态;
(2)由图可知司机踩刹车到车静止所用的时间;
(3)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据此结合图象得出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时车子滑动距离;
(4)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司机反应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加上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即为从发现红灯到静止,汽车驶过的距离。
【解答】解:A、由图可知,汽车在0~0.5s内,汽车匀速运动,在0.5~1.5s内,汽车做减速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司机踩刹车到车静止所用的时间为1.5s﹣0.5s=1s,故B错误;
C、因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
所以,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s=×10m/s×(1.5s﹣0.5s)=5m,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汽车刹车的速度v=10m/s,由v=可知,在 0.5s 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的距离s反=vt=10m/s×0.5s=5m,所以从发现红灯到静止,汽车驶过的距离s′=5m+5m=10m,故D错误。
故选:C。
15.【分析】(1)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速度和区间测速长度,根据v=可求出小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1)汽车通过的路程s=20km,由v=得,小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t==10min,故A错误。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汽车与护栏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相对于护栏是运动的,故B错误。
(3)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速度v=120km/h≈33.3m/s,所以汽车可以以30m/s的最高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也可以以不高于120km/h的平均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6.【分析】根据t=可知甲、乙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根据t=可知甲、乙运动时间之比:==×=×=。
故选D。
17.【分析】先把甲、乙、丙三人的速度进行单位换算,化成相同的单位,然后由速度公式比较运动时间长短。
【解答】解:由题意知,v甲=5m/s=18km/h,v乙=30km/h,v丙=0.6km/min=36km/h,
三个人运动的路程相同,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知,由于丙的速度最大,所以丙的运动时间最短,则丙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
故选:C。
18.【分析】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v=计算出步行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由v=可得步行所用的时间:
t===600s=10min,
故选:B。
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83-热点42 压强及其计算(精练): 这是一份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83-热点42 压强及其计算(精练),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82-热点42 压强及其计算(精讲): 这是一份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82-热点42 压强及其计算(精讲),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N/kg=117,6N;压强p为5880P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79-热点40 密度的计算及应用(精练): 这是一份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79-热点40 密度的计算及应用(精练),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