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三年级上册数学奥数教案【秋季专题课程】
-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1讲:巧切西瓜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2讲:年龄问题(一)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3讲:植树问题(一)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4讲:推理(一)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5讲:一题多解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15讲:一题多解 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三年级 ) 备课教员:××× 第15讲 一题多解一、教学目标:1.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 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多角度的思考能力。2. 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3. 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 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二、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四、教学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大家听过“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剩几只?” 的问题吗? 生:……(可能回答听过,也可能回答没听过) 师:那我们再来一起听一下吧? (PPT出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怎么样?生:太聪明了。 师:那么,大家想想,这位同学为什么会问这么多的问题呢?难道他真的是故 意要给老师捣乱吗?生:不是……(各抒己见,有理即可)师:你们说得真好!因为有时候一个问题就是会出现很多情况,需要我们去解 答的。他的脑筋急转弯真是太厉害了吧!生:是的。 师:同学们我们有时候也要向这位同学学习,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从多种情况,多种角度去解决问题哦。老师期待着大家能用很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来制造一个大大的惊喜!师:好了,下面我们就开始进入今天的正式学习阶段吧,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一题多解,考验大家脑筋的时候来了哦。加油,看看谁想到的解题方法最多! 【板书课题:一题多解】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从阿派家经卡尔家和欧拉家到学校有460米,从阿派家到欧拉家有370米,从学校到卡尔家有330米。从卡尔家到欧拉家有多少米?(所有位置在同一直线上)师:大家看一下,这是一题什么类型的问题?生: 路程、距离。师:我们能一下子看明白题意吗?生: 不能,有点乱,想不过来。师:那么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数学方法来帮助思考和看清题意呢?生: 画线段图。师:是的,那么大家一起来动手画一画吧。生: ……(一位学生板演) 阿派家 卡尔家 欧拉家 学校师:是的,我们可以再把题目中已知的距离也标上。 370米 330米 生: 阿派家 卡尔家 欧拉家 学校 460米 师:好了,现在我们把问题条件都理解清楚了,那么问题问我们什么呢?生: 卡尔家到欧拉家有多少米。师:对,就是图像中间的这一段,这就是我们解题的思维起点。大家看图自己来想一想,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依据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思路解答,看看谁想到的解题方法最多。生: ……(自由思考讨论,教室巡视指导)师:要得到中间线段的长度,我们可以怎么得到呢?生1: 全长减去阿派家到卡尔家的距离和欧拉家到学校的距离。(全长-两头= 中间一段)教师随之总结归纳生2: 阿派家到欧拉家的距离370米减去阿派家到卡尔家的距离。(前两段-第 一段=中间一段)教师随之总结归纳生3:卡尔家到学校的距离330米减去欧拉家到学校的距离。(后两段-第三段= 中间一段)教师随之总结归纳生4:阿派家到欧拉家的距离370米加上卡尔家到学校的距离330米再减去总长460米。(第一、第二段+第二、第三段=全长+第二段。所以第一、第二段+第二、第三段-全长=第二段)教师随之总结归纳。师:很好,我们既然已经看图知道了解题思路,那么大家依据自己想到的就按 不同的方法列出不同的算式吧。生:……(独立完成,教室巡视指导)师:好了,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上来把你的算式写一写吧,请编号注明对应的 解题思路。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上黑板) 1. 460-330=130(米) 460-370=90(米) 460-130-90=240(米) 2. 460-330=130(米) 370-130=240(米) 3. 460-370=90(米) 330-90=240(米) 4. 330+370=700(米) 700-460=240(米)师:请各自来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 ……(先算第一段阿派家到卡尔家的距离是460-330=130(米)。再算第二段欧拉家到学校的距离是460-370=90(米),最后全长460米减掉两头就是460-130-90=240(米)。) (教师随时用课件演示,并可酌情提示)师:那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为什么?生:……(自由发言,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有理即可) 师:同学们,前面所有的解题思路,我们都是从哪里开始思考的,是条件还是 问题呢?生:问题。师: 对,我们一直在以中间一段为出发点在思考,以问题为出发点时,我们是从问题出发,去找到必须的条件来求解。那么,我们还能不能不从问题出发思考呢?能的话,还可以从哪里为思维起点呢?生:是不是可以从条件出发呢?师:对,很好,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看。比如方法二:从条件直接可知:从阿派家到学校有460米,从学校到卡尔家有330米,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得到阿派家到卡尔家有460-330=130(米)。又因为题目告诉我们阿派家到欧拉家有370米,所以卡尔家到欧拉家有370-130=240(米)。我们一步一步地推理下来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师:同学们,我们要依据题目条件或问题,认准目标,再来各显神通解决问题 哦。板书: 1. 460-330=130(米) 460-370=90(米) 460-130-90=240(米) 2. 460-330=130(米) 370-130=240(米) 3. 460-370=90(米) 330-90=240(米) 4. 330+370=700(米) 700-460=240(米) 答:从卡尔家到欧拉家有240米。 练习1:(6分)米德经过博士家、阿尔法家到图书馆共500米,从米德家到阿尔法家是270米,从博士家到图书馆是410米。从博士家到阿尔法家多少米?(所有位置在同一直线上) 270米 410米 图: 米德家 博士家 阿尔法家 图书馆 500米分析: 方法一:从米德家到图书馆有500米,因为从博士家到图书馆是410米,所以米德家到博士家的距离是500-410=90(米)。因为从米德家到阿尔法家是270米,所以阿尔法家到图书馆的距离是500-270=230(米)。综上所述从博士家到阿尔法家是500-90-230=180(米)。 方法二:根据上面线段图和已知条件可知:从米德家到图书馆有500米,从图书馆到博士家有410米,说明米德家到博士家有500-410=90(米)。又因为米德家到阿尔法家有270米,所以博士家到阿尔法家有270-90=180(米)。 方法三:从米德家到图书馆有500米,到阿尔法家有270米,说明阿尔法家到图书馆有500-270=230(米),又因为博士家到图书馆有410米,所以博士家到阿尔法家有410-230=180(米)。 方法四:根据上面线段图和已知条件可知:从米德家到阿尔法家有270米,从图书馆到博士家有410米。我们可求出米德家到图书馆与博士家到阿尔法家的距离为270+410=680(米),从中减去米德家到图书馆的距离500米,就是博士家到阿尔法家的距离:680-500=180(米)。板书: 1. 500-410=90(米) 500-270=230(米)500-230-90=180(米) 2. 500-410=90(米) 270-90=180(米) 3. 500-270=230(米)410-230=180(米) 4. 410+270=680(米)680-500=180(米) 答:从博士家到阿尔法家180米。 (二)例题2:(13分) 欧拉有32个苹果,米德有25个苹果,博士后来又买了15个苹果,怎样分才能使两个人的苹果数相等?师:请仔细阅读题目,找出条件和问题。生: ……师:此题的条件有哪些?生: 条件有:欧拉有32个苹果,米德有25个苹果,博士又买了15个苹果。师:问题呢?生: 怎样分才能使两个人的苹果数相等。师:问题让我们最后怎么分苹果?生: 要相等。师:相等也就是什么意思?生: 平均分。师:是的,平均分,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生: 除法。师:从问题看就是最后要把所有的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我们在这里的思考 出发点就在哪里呢?生:怎么把所有的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师:是的,那么可以怎么分呢?算式是什么?生: 32+25+15=72(个),72÷2=36(个)。师:看一看,问题解决了吗?生: 没有。师:我们根据平均分成的36个,还要怎么办,才能把博士的15个给分好呢?生: 每个人都要36个,少几个就给几个。师:算式呢?生: 欧拉分了:36-32=4(个),米德分了:36-25=11(个)。师:是的,之前是先把所有的苹果加起来再平均分,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 那么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是不是可以分几步依次分呢?生:可以把博士的15个苹果分成7个和8个。师:为什么?生:先把15个分7个给米德,使米德和欧拉个数一样多之后再分还剩下的8个。师:很好,分7个给米德后,米德和欧拉个数都是32个了?那么还剩8个该怎 么平均分呢?生:8÷2=4(个)。师:最后每个人都分了几个呢,算式是什么?生: 8÷2=4(个),7+4=11(个)。师:那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为什么?生:……(自由发言,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有理即可)师:是的,同学们,这一题不同解题方法的出发点就是平均分的先后顺序,可先求和再最后平均分(也就是从问题出发找必须的条件思考解题),也可以先想办法把前面一部分平均分,再分剩下的(也就是直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的问题)。板书: 1. 32+25+15=72(个) 72÷2=36(个) 36-32=4(个) 36-25=11(个) 2. 32-25=7(个) 15-7=8(个) 8÷2=4(个) 7+4=11(个) 答:欧拉分了4个,米德分了11个。 练习2:(8分) 阿派有20本练习本,卡尔有16本练习本,博士又买来18本练习本,怎样分,才能使两人练习本一样多? 分析: 方法一: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求出博士买来了18本练习本后的总练习本数为:20+16+18=54(本),再求出平均每个人为54÷2=27(本),再根据两人原有的本数分别求出阿派分了:27-20=7(本),卡尔分了:27-16=11(本)。 方法二: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先求出卡尔比阿派少20-16=4(本),那么18本练习本中我们可先分4本给卡尔,使卡尔和阿派一样多,这样就剩下18-4=14(本)。剩下的14本,我们再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各分14÷2=7(本)。所以,阿派分了7本,卡尔分了4+7=11(本)。板书: (1)20+16+18=54(本) 54÷2=27(本) 27-20=7(本) 27-16=11(本) (2)20-16=4(本) 18-4=14(本) 14÷2=7(本) 4+7=11(本) 答:阿派分了 7本,卡尔分了 11本。 三、小结:(5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数学里面的一题多解,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解题思路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平时也要试试综合运用已学知识,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第二课时(50分)一、复习导入(3分)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生:一题多解。师:是的,一题多解。那么一题多解最主要的第一步是什么呢?生:确定思维的起点,解题的出发点在哪里。师:是的,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我们要理解清楚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和 问题,找到思维的起点。那么我们主要有哪几种思考方式呢?生:两种。师:具体是哪两种呢?生1: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的问题。生2: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必须的条件。师:是的,解决问题时角度可能会有很多,方法会有很多,我们在能想出尽量多的解题方法时,也要明白哪种方法最简单,最容易理解。这样我们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 (出示PPT) 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一)例题3:(13分) 米德和阿派两人共写324个字,4分钟完成,已知米德每分钟写45个,阿派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师:一题多解,我们可以从哪里开始思考呢?生: 条件或问题。师:是的,那么大家一起分别以条件或问题为出发点来思考思考吧。师:首先我们从条件出发来看一看。第一、第二个条件是什么?生: 米德和阿派两人写324个字,4分钟完成。师:是的,可以直接推理出什么?生:米德和阿派两人一分钟写几个字。师:算式是什么?生:324÷4=81(个)。师:得出了米德和阿派两人一分钟写81个字之后,我们接着看第三个条件是什 么?生: 米德每分钟写45个。师:所以条件合并就变成了米德和阿派两人一分钟写81个字,米德每分钟写45 个是吗?生: 是的。师:那么根据这两个条件,直接可以推理出什么呢?生: 阿派每分钟写36个。师:算式呢?生: 81-45=36(个)。师:看一看和问题符合吗?生: 符合。师:如果我们一开始先看第二、三个条件呢?可以先得出什么?生:因为4分钟完成,已知米德每分钟写45个,所以可以算出米德一共写了45 ×4=180(个)字。师:对,再把第一个条件和新条件合起来就是米德和阿派两人写324个字,米 德一共写了180个字,又可以得出什么呢?生:阿派一共写了几个字。师:算式是什么?生:324-180=144(个)。师:看一看和问题符合了吗?还差哪一步?生:还没有。问题问的是阿派每分钟写了几个字,所以还要除以4。144÷4=36 (个)。师:是的,直到这里才符合题意。好了我们从条件出发思考已经走到了终点, 那么让我们从另一个起点出发来开始思考吧!首先,看一看问题是什么?生: 阿派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师:要求阿派每分钟写多少个字,我们只要知道哪些条件就能得出呢?生1:知道阿派4分钟可以写几个字,再除以4就可以求出1分钟的了。生2:也可以只要先知道米德和阿派两人一分钟写几个字,再减去米德的就可以 了。师:很好,那么按方法一,要求阿派4分钟写多少个字,再除以4怎么求?生:45×4=180(个), 324-180=144(个),144÷4=36(个)。师:方法二呢?生:324÷4=81(个),81-45=36(个)。师:好,我们把从条件或问题两方面都思考过了,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呢?生:……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不管从条件出发还是从问题出发,最后的算式都是一 样的。所以以后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解题思路。板书: 1. 324÷4=81(个) 81-45=36(个)2. 45×4=180(个) 324-180=144(个) 144÷4=36(个) 答:阿派每分钟写36个字。 练习3:(7分)欧拉和卡尔两人共看书看了270页,3天看完,卡尔每天看35页,欧拉每天看多少页?分析: 方法一:先求卡尔共看了35×3=105(页),再求欧拉共看了270-105=165(页),最后求欧拉每天看165÷3=55(页)。 方法二:先求出卡尔和欧拉两人每天共看了270÷3=90(页),再减去卡尔每天看书的页数,即得欧拉每天看90-35=55(页)。板书: 1. 35×3=105(页) 270-105=165(页) 165÷3=55(页) 2. 270÷3=90(页) 90-35=55(页)答:欧拉每天看55页。(二)例题4:(13分) 水果超市运进每筐重量相等的苹果。上午运进52筐,下午运进55筐,已知上午比下午少运90千克,全天共运进苹果多少千克?师: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或者从问题出发,所以请你们认真审题之 后,从条件出发或者从问题出发寻找解题思路。(可以分小组讨论)生:……(学生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师:请说一说你的方法吧,先求什么,是从哪里出发思考的?生:从条件思考,因为上午运进52筐,下午运进55筐,所以先求下午比上午多运进55-52=3(筐),又因为上午比下午少运90千克,所以进一步求出每筐重量,即:90÷3=30(千克),最后(52+55)×30=3210(千克),就是总重量。师:很好,那么,这一种列式方法,有谁是从问题出发思考得来的呢?能说一 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因为问题要求全天共运进苹果多少千克,所以只要知道一共有几筐和每筐多少千克相乘就可以了。所以去条件中找一共有55+52=107(筐);多运的千克数除以多运的筐数就是每筐的重量,即90÷(55-52)=30(千克)。最后107×30=3210(千克)。师: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吗?生:还可以分开来求。师:怎么分开来求呢?生:先求上午一共的重量,再求下午一共的重量,最后相加。师:是的,很好。那么算式该怎么列呢?还是要先求什么?生:先求每筐的重量,90÷(55-52)=30(千克)。师:然后呢?生:再求上午运进了30×52=1560(千克)和下午运进30×55=1650(千克)。师:最后呢?生:1560+1650=3210(千克)。师:大家觉得哪种方法简单呢?生:第一种。 板书: 1. 55-52=3(筐) 90÷3=30(千克) (52+55)×30=3210(千克) 2. 90÷(55-52)=30(千克) 30×52=1560(千克) 30×55=1650(千克) 1560+1650=3210(千克)答:全天共运进苹果3210千克。 练习4:(7分)图书馆新进了一些漫画书。第一批进了9本,第二批进了16本,已知第二批比第一批多49元,这些漫画书一共要多少钱?分析: 方法一:先求第二批比第一批多运进16-9=7(本),进一步求出每本的钱,即:49÷7=7(元),再乘两批共运进的本数,即得这些漫画书一共要多少钱。列式为:(9+16)×7=175(元)。方法二:先求每本漫画49÷(16-9)=7(元),再求第一批运进的要9×7=63(元)和第二批运进的要16×7=112(元),最后求出这些漫画书一共要63+112=175(元)。板书: 1. 16-9=7(本) 49÷7=7(元) (9+16)×7=175(元) 2. 49÷(16-9)=7(元) 9×7=63(元) 16×7=112(元) 63+112=175(元) 答:这些漫画书一共要175元。(三)例题5(选讲): 甲、乙、丙三个班共有学生161人,甲班比乙班多2人,乙班比丙班多6人,乙班有多少人?师:问题问我们什么?生:乙班有多少人。师:要求乙班有多少人,从题目看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就可以求出答案。生1:因为甲班比乙班多2人,所以只要求出甲班就行。生2:因为乙班比丙班多6人,所以只要求出丙班就行。生3:因为甲、乙、丙三个班共有学生161人,所以要求出甲班和丙班就行。生4:……(直接依据倍数关系,可能说不出来)师:对,本题的突破口就在怎么算出甲班和丙班的人数。可是怎么算呢?条件中甲、乙、丙班有什么隐藏的关系吗?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提示甲班比乙班多2人,乙班比丙班多6人)生:…… (学生边画,教师可以适当课件提示)师:从图中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呢?生:甲比乙多2人,甲比丙多8人。师:可以怎么转换从而先求出其中的一个班呢?(转化思想,先把不同的根据 数量关系让所有的变成相同的)生1:我们可以把乙和丙都补上,变得和甲一样多,用变化后的三班总人数除以 3就可以算出甲班的人数了。生2:我们可以把甲和乙都去掉比丙多的,变得和丙一样多,用变化后的三班总 人数除以3就可以算出丙班的人数了。生3:我们可以把甲去掉比乙多的,给丙加上比乙少的,变得和乙一样多,用变 化后的三班总人数除以3就可以直接算出乙班的人数了。师:太棒了。就让我们来做一做吧。生:……(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好,我们一个个的来,先说说,怎么求出甲?生:乙再加2等于甲,丙再加8等于甲,所以三个甲班的总人数是161+2+8=171 (人),甲是171÷3=57(人)。师:有了甲班人数,乙班怎么办?生:57-2=55(人)。师: 对。下面我们再来说说怎么直接求出乙班吧。生:甲班再减2等于乙班,丙班再加6等于乙班,所以三个乙班的总人数是 161-2+6=165(人),乙班是165÷3=55(人)。师:非常好,还有丙班?生:甲班再减8等于丙班,乙班再减6等于丙班,所以三个丙班的总人数是 161-8-6=147(人),丙是147÷3=49(人)。师:所以乙班是多少?生:49+6=55(人)。师:最后还有一个最繁琐的方法是什么?生:甲、乙、丙三个班共有学生161人,减去甲班和丙班等于乙班。师:算式怎么列?生:161+2+8=171(人),171÷3=57(人);161-8-6=147(人),147÷3=49 (人),161-57-49=55(人)。师: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哪一种最简便呢?生:……(各抒己见,有理即可)板书: 1. 161+2+8=171(人) 171÷3=57(人) 57-2=55(人) 2. 161-2+6=165(人) 165÷3=55(人) 3. 161-8-6=147(人) 147÷3=49(人) 49+6=55(人)。 4. 161+2+8=171(人) 171÷3=57(人) 161-8-6=147(人) 147÷3=49(人) 161-57-49=55(人) 答:乙班有55人。练习5: 花坛周围种了150棵菊花,种的月季花的棵数比菊花多45棵,种的牡丹花的棵数比月季花多32棵。花坛四周牡丹花的棵数比菊花的棵数多多少棵?分析: 方法一:由题可知,牡丹花比月季花多32棵,而月季花又比菊花多45棵,所以牡丹花的棵数-32-45=菊花的棵数,所以花坛四周牡丹花的棵数比菊花的棵数多32+45=77(棵)。方法二:因为种的月季花的棵数比菊花多45棵,所以月季花是150+45=195(棵)。又因为种的牡丹花的棵数比月季花多32棵,所以牡丹花是195+32=227(棵)。所以牡丹花的棵数比菊花的棵数多227-150=77(棵)。板书: 1. 32+45=77(棵) 2. 150+45=195(棵) 195+32=227(棵) 227-150=77(棵)答:花坛四周牡丹花的棵数比菊花的棵数多77棵。三、总结:(5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的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必须的条件。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就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希望大家遇到问题要勤于思考,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四、随堂练习:1. 卡尔外出旅游乘车回家,从火车站经银行、书店到家共1000米,从火车站到 书店是620米,从银行到家是690米。那么银行到书店多少米?(所有位置在 同一直线上) 1. 1000-690=310(米) 1000-620=380(米) 1000-380-310=310(米)2. 1000-690=310(米) 620-310=310(米)3. 1000-620=380(米) 690-380=310(米)4. 620+690=1310(米) 1310-1000=310(米)答:银行到书店310米。 甲仓库有粮食42吨,乙仓库有粮食38吨,现又运来粮食18吨,怎样分才 能使两个仓库粮食一样多? 1. 42+38+18=98(吨) 98÷2=49(吨) 49-42=7(吨) 49-38=11(吨) 2. 42-38=4(吨) 18-4=14(吨) 14÷2=7(吨) 7+4=11(吨)答:甲仓库分了7吨,乙仓库分了11吨。 阿尔法和欧拉两人共跑了570米,3分钟完成,已知阿尔法每分钟跑100米, 欧拉每分钟跑多少米?1. 570÷3=190(米) 190-100=90(米)2. 100×3=300(米) 570-300=270(米) 270÷3=90(米)答:欧拉每分钟跑90米。 有甲、乙两筐梨,甲筐梨重25千克,乙筐梨重18千克,已知甲筐比乙筐多 35元,这些梨一共要多少钱?1. 35÷(25-18)=5(元) (25+18)×5=215(元) 2. 35÷(25-18)=5(元) 25×5=125(元) 18×5=90(元) 125+90=215(元)答:这些梨一共要215元。 商店里有红气球70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少8个,蓝气球比黄气球少6个, 商店里红气球比蓝气球多多少个? 1. 8+6=14(个)2. 70-8=62(个) 62-6=56(个) 70-56=14(个)答:商店里红气球比蓝气球多14个。家庭作业 主管评价 主管评分 课后反思(不少于60字)整体效果 设计不足之处 设计优秀之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上册 第15讲:简单推理 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8讲:搭配问题 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上册 第4讲:周期问题 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