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2月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48124/0-16952870293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2月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48124/0-16952870294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2月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48124/0-16952870294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2月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2月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里卷天下——2022~2023学年高三百校联考12月测试
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B. C. D. K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只含有共价键,不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不选;
B.中只含有离子键,故B不选;
C.是离子化合物,Na+和O形成离子键,O中有非极性键,故C选;
D.KOH是离子化合物,Na+和OH-形成离子键,OH-中有极性键,故D不选;
故选C。
2. 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氯化镁 B. 二氧化碳 C. 碳酸氢钠 D. 福尔马林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镁属于盐,是电解质,A错误;
B.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B正确;
C.碳酸氢钠属于盐,是电解质,C错误;
D.福尔马林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故选B。
3. 下列仪器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A.容量瓶
B.三脚架
C.坩埚钳
D.结晶皿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100mL容量瓶,与仪器相符,故A不选;
B.应为泥三角,与实物不相符,故选B;
C.坩埚钳,与与仪器相符,故C不选;
D.结晶皿,与仪器相符,故D不选;
故选B。
4. 某些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A.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涉及颜色变化和回收铜工艺
B. “东风扑酒香,吹醒殊乡愁”,涉及液体挥发并蕴涵酯化反应
C. “布衾(麻葛)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推测唐朝没有普及棉花种植
D. “五金(金银铜铁锡)元造化,九炼更精新”,自然界五金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涉及颜色变化和回收铜工艺,A正确;
B.“东风扑酒香,吹醒殊乡愁”,酒中含有酯类物质,易挥发,涉及液体挥发并蕴含酯化反应,B正确;
C.“布衾(麻葛)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当时的被子用麻葛制成,推测唐朝没有普及棉花种植,C正确;
D.自然界中五金不是只能以化合态存在,比如金就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D错误;
故答案选D。
5. 化学与科学、社会、历史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有砷化镓半导体材料:位于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
B. 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铜器玉石,可通过断代法测玉石中含量来推测古蜀年代
C. 明矾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可生成胶体或浊液两种分散系,两种分散系互为同系物
D. 螺环化合物()可用于制造生物检测机器人,其二氯代物有4种(不考虑空间异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A族,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故A正确;
B.考古断代选择用,故B错误;
C.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故C错误;
D.二氯代物的判断,根据“定一移一”方法可得,螺环化合物()二氯代物有6种(不考虑空间异构),故D错误;
答案选A。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科学家在盐碱地培育出优质水稻,稻米中含有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 酶是一类由生物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或核酸,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C. 寡糖中的十糖()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十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
D. 氨基酸分子间能形成肽键,肽键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氢键可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A.脂肪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酶在生物体内起催化作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或核酸,故B正确;
C.十糖中含多羟基,有甜味,其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可做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故C正确;
D.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肽键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氢键可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故D正确;
故选:A。
7. 三水硫氰化亚铁可用作有机溶液中过氧化物的指示剂,其中S、C、N三原子没有形成大键。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 电子式为
B. 露置在空气中比更易氧化
C. 配成溶液,加入过量过氧化氢,溶液最后显红色
D. 还原性铁粉与HSCN溶液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可制备硫氰化亚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S、C、N三原子没有形成大键,说明中C原子与N形成3个共价键、与S形成1个共价键,所以电子式为 ,故A正确;
B.S的电负性小于O,Fe2+与S形成的配位键比与氧形成的配位键更稳定,露置在空气中比更易氧化,故B正确;
C.配成溶液,加入过量过氧化氢,SCN-被过量的双氧水氧化,溶液不显红色,故C错误;
D.还原性铁粉与HSCN溶液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可反应生成硫氰化亚铁和氢气,故D正确;
选C。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亚硫酸钠、苯甲酸钠都是食品中常用的脱氧剂
B. 燕麦粉中添加微量、颗粒极细小铁粉,饮食后可暂时缓解缺铁性贫血
C. 纯碱不仅是生产玻璃的原料,还可以去除玻璃表面的油污
D. 硫酸钡不仅可以作白色颜料,还可用于医疗内服药剂“钡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包装食品中的脱氧剂有铁系脱氧剂、亚硫酸盐脱氧剂等,苯甲酸钠常做为防腐剂,故A错误;
B.燕麦粉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亚铁盐,饮食后可暂时缓解缺铁性贫血,故B正确;
C.纯碱为碳酸钠,可作为生产玻璃的原料,纯碱可与油污中酯类反应生成硬脂酸和醇类,硬脂酸和醇类都易溶解于水,达到了去污的作用,故C正确;
D.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俗称“钡餐”;硫酸钡还可以用作白色颜料,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制备达98%的粗硅可直接用来生产卫星芯片
B. 工业制备硫酸主要设备为沸腾炉、接触室和吸收塔
C. 硬度大的新型陶瓷材料碳化硅可用作砂纸的耐磨材料
D. 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可制造有色玻璃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利用高纯硅的半导体性能制造芯片,故A错误;
B.工业制硫酸主要设备有:沸腾炉、接触室和吸收塔,故B正确;
C.碳化硅属于新型陶瓷材料,具有硬度大特点,可用作砂纸的耐磨材料,故C正确;
D.有色玻璃属于固溶胶,通过将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制得,故D正确;
答案选A。
10. 是HClO的酸性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易分解,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还原产物是NaCl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完全溶于水微热,会产生黄绿色气体
D. 与还原剂接触或加热能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为歧化反应,Cl2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指向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其还原产物是NaCl,故A正确;
B.Cl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2molCl2反应时,有1mol做氧化剂,另外1mol做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B正确;
C.Cl2O 是HClO的酸性氧化物,Cl2O 完全溶于水微热会发生反应产生HClO,HClO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HCl和氧气,不会产生Cl2,故C错误;
D.Cl2O是HClO的酸性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易分解,与还原剂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会爆炸,故D正确;
故本题选C。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某溶液焰色试验为黄色,说明溶液中肯定含钠元素,可能含钾元素
B. 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入某液体,颜色由橙变绿,说明液体中肯定含乙醇,可能含乙醛
C. 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D. 浓硝酸可检测蛋白质分子中是否含苯环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Na元素,由于K元素的紫光能被黄光掩盖,且钠中常混有钾元素,故此物质中可能含有钾元素,故A正确;
B.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入某液体,颜色由橙变绿,说明该液体中含有还原性物质,不一定是乙醇,故B错误;
C.苯酚在270-295nm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其吸光度与苯酚的含量成正比,即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故C正确;
D.只有分子结构中有苯环的蛋白质与浓硝酸才发生颜色反应,利用浓硝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可鉴别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B。
12.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NaClO溶液含有的数目小于
B. 78g苯含有双键数目为,单键数目为
C. 标准状况下,5.6L NO和混合后分子总数为
D. 含溶液中阳离子数目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1L1mol/L的NaClO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NaClO可电离1mol的ClO—,但是ClO—会发生水解,水解后溶液中ClO—的数目少于NA,故A正确;
B.苯中没有碳碳双键,苯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一种独特的键,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NO和O2都是5.6L,其物质的量都是0.25mol,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后物质的量总共是0.5mol,但是NO与O2会发生反应产生NO2,NO2又可以发生可逆反应产生N2O4,其气体分子总数小于0.5NA,故C错误;
D.0.1molNa3AlF6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Na+,其数目为0.3NA,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13. 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硫酸铵和硫酸铁混合液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
B. 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22
D. 氯气通入70℃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铵和硫酸铁混合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一水合氨,故A错误;
B.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钙、水,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由于酸性:H2CO3>苯酚>HCO,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 ,故C错误;
D.氯气通入70℃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NaCl和NaClO3,3Cl2+6OH-=5Cl-+ClO+3H2O,故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卤代烃、饱和一元醇都可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有机烯烃
B. 酚醛树脂是最早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它由苯酚和甲醛加聚而成
C. 味精谷氨酸钠最早从海带中提取,现主要通过纤维素发酵法生产
D. 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都有固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有机烯烃,要求有机物分子至少有2个C原子,且与卤素原子或羟基相连的碳原子邻位碳原子上要有氢原子,例如:一氯甲烷无法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
B.高分子材料酚醛树脂是由苯酚和甲醛缩聚而成,故B错误;
C.味精谷氨酸钠最早从海带中提取,现主要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发酵法生产,故C错误;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因盐析降低蛋白质溶解度而析出固体;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导致溶解度下降而析出固体,故D正确;
答案选D。
15. Sharpless教授和Meldal教授因“点击化学”“生物正交化学”研究获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点击化学”就是用简单的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进行合成。类似的分子结构修饰在药物设计与合成中应用广泛。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但口服该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结构修饰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的分子式为 B. 甲和乙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甲分子中最多有8个碳原子共平面 D. 乙可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甲分子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故A正确;
B.甲分子中含羧基官能团,乙分子中含酯基官能团,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B正确;
C.苯环是平面分子,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与苯环共平面,根据单键可旋转,则甲分子中做多有11个碳原子共平面,故C错误;
D.甲分子中含羧基,具有酸性,修饰成乙分子可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故D正确;
答案选C。
16.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2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大,X与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在地壳的岩层中存在元素W的游离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电负性:
B. Y、W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C. X、Z、W的单质形成的晶体类型相同,均为分子晶体
D. X、W形成的一种离子呈平面三角形,则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
【答案】D
【解析】
【分析】X的2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X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或1s22s22p4,X为C或O,Y元素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大,Y为Na,X与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或7,Z可能为P或Cl,结合原子序数可知Z只能为P,则X为C,在地壳的岩层中存在元素W的游离态,W为S,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P的最外层为半满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S,电负性S>C,故A错误;
B.Na与S可形成Na2S、Na2S2等多种硫化物,其中Na2S2中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
C.C形成的金刚石结构为共价晶体结构,故C错误;
D.C、S可形成CS,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故D正确;
故选:D。
17. 空气污染物NO通常用含的溶液吸收,生成,再利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生成,其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极B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C. 从电解槽右端上口流出,且可循环使用
D. 若用阴离子交换膜代替质子交换膜,可提高电解效率,降低成本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电极A上得电子生成氮气,电极A作阴极,电极B作阳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电极B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得电子,化合价降低,HNO2转化为无毒物质,即转化为N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NO2+6H++6e-=N2↑+4H2O,故B正确;
C.空气污染物NO通常用含Ce4+的溶液吸收,生成HNO2、NO,N的化合价升高,Ce4+的化合价降低,然后对此溶液进行电解,又产生Ce4+,根据电解原理,Ce4+应在阳极上产生,可循环使用,故C正确;
D.若用阴离子交换膜代替质子交换膜,则随反应进行阴极区氢离子浓度不断减小,电解效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D。
18. 乙烯在硫酸催化下制取乙醇的反应机理,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总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
B. 总反应,任何条件下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C. 第②步反应过渡态物质比第③步反应过渡态物质稳定
D. 第①步产生的乙基碳正离子两个碳都是杂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第一步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慢,所以总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故A正确;
B.总反应、 ,根据,高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能量越低越稳定,根据图示,第②步反应过渡态物质的能量比第③步反应过渡态物质的能量高,所以第③步反应过渡态物质更稳定,故C错误;
D.第①步产生的乙基碳正离子,甲基上的碳原子是杂化、右侧带正电荷的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故D错误;
选A。
19. 某水溶液中存在、缓冲对。常温下,该水溶液中各缓冲对微粒浓度之比的对数值[表示或]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为、,的电离平衡常数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Ⅰ表示与溶液pH的关系
B.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越来越大
C. 当时,
D. 当溶液pH逐渐增大时,逐渐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随着溶液的pH逐渐增大,c(H2XO3)不断减小,c()不断增大,则应不断减小,则曲线I表示lg与溶液pH的关系,故A正确;
B.a→b的过程中,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故B正确;
C.当c(H2XO3)=c()时,c(H+) =10-6.4 mol/L,依据Ka2(H3YO4)= =10-7.2,则,则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百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正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叔丁醇的过程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选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5 Na,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百校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1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