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精测卷(教师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48328/0-16952904914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精测卷(教师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48328/0-16952904914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精测卷(教师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48328/0-16952904915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单元质量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精测卷(教师卷)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精测卷(教师卷),共10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精测卷(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总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5年进入冬季后,雾霾天气加重。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B.2.5μm=2.5×10-5dmC.2.5μm=2.5×10-6cmD.2.5μm= 2.5×10-9m【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换算。1μm=10-4cm=10-5dm=10-6m,故2.5μm=2.5×10-4cm=2.5×10-5dm=2.5×10-6m,故选B。2.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 ( )A.3.2 cm B.3.30 cmC.3.3 cm D.3.5 cm【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木块上方的刻度尺分度值是0.5 cm,木块下方的刻度尺分度值是0.1 cm,下方的刻度尺精确度更高,所以读取木块下方的刻度尺读数,最接近木块真实值,故木块的长度为3.30 cm。3.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运动的顾客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匀速直线运动是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正在进站的火车、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的速度越来越小,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而绕地球转动的卫星做的是圆周运动,也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随商城扶梯运动的顾客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4.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50 m/s B.15 m/sC.1.5 m/s D.0.15 m/s【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由频闪图片可知,水滴在0.3 s内通过的距离为45 cm=0.45 m,则水滴在0.3 s的平均速度为:v===1.5 m/s,故选C。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解析】选B。乙车在7~20 s内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 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 s末的路程是10 m,乙车在5 s末的路程是15 m,所以在5 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两车在10 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6.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 m/s和10 m/s,则两车都运动10 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 )A.1∶1 B.3∶2 C.2∶3 D.31∶3【解析】选B。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甲、乙的速度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1∶1,故根据路程公式s=vt可得,s1=v1t1,s2=v2t2,甲、乙两车的路程之比为s1∶s2=v1t1∶v2t2=v1∶v2=3∶2。7.在北京进行的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100米决赛中,中国队发挥出色,实现中国男子短跑接力上的重大突破。如图所示是赛后四位选手高举五星红旗绕场庆祝时的情景,若说赛场主席台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四位选手D.赛场边矗立着的广告牌【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以四位运动员为参照物,主席台与运动员之间有位置上的变化,故主席台是运动的,选C。8.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通过一段路程,它的速度愈来愈大,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 m时,所用时间是2 s,那么这个物体在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1.5 m/s B.大于1.5 m/sC.小于1.5 m/s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 m时,用了2 s,则该物体在最后2 s的平均速度:v===1.5 m/s,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 m/s,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9.如图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 。【解析】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0 min中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min,指针在“2”和“3”之间,略偏过“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 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0 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s,指针在10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 s,即秒表记录的时间为2 min 10 s。答案:2 min 10 s10.2015年5月,屯琼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小明坐在琼中至屯昌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若该车用30 min行驶完46 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 km/h。【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速度的有关计算。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该汽车的平均速度v===92 km/h。答案:汽车 9211.2016年女子冰壶世锦赛的举行时间为3月19日~27日。如图为用刻度尺测量冰壶的高度AB如图乙所示,其高度为 cm。冰壶投掷出去后继续往前运动,此时的冰壶相对于看台上的观众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解析】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 mm,冰壶的高度为13.40 cm-2.00 cm=11.40 cm。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冰壶是运动的。答案:11.40 运动12.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 m至少需要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 的。【解析】本题考查对限速标志的理解和速度的计算。B表示的含义是:限制汽车速度不超过5 km/h;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 m需要的时间为:t===72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而是运动的。答案:限制汽车速度不超过5 km/h 72 运动13.行驶中的卡车速度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车速为 km/h;按此速度匀速行驶360 km,所需时间为 。【解析】根据题图可以看出此时汽车的速度v=72 km/h;根据公式v=可知,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60 km所用的时间是t===5 h。答案:72 5 h14.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解析】由题图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t=3×0.1 s=0.3 s,s=30 cm=0.3 m,平均速度v===1 m/s。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故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答案:0.3 1 大三、实验探究题(16分)15.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路程s1=s2=64 cms3=90 cm时间t1=2 st2=t3=6 s(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3=;方法2:v3=。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m/s。(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探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1)根据图示和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第一行数据为路程,第二行数据为时间,并且s1=90 cm-64 cm=26 cm,t2=6 s-2 s=4 s。(2)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方法2是速度加起来被2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甲至丙的路程s3=90 cm=0.9 m,时间t3=6 s,所以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v3===0.15 m/s。(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s1=26 cm=0.26 m,所用的时间t1=2 s,所以此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0.13 m/s,全程中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增大斜面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答案:(1)26 cm 4 s (2)方法1 0.15(3)不是 (4)增大斜面角度四、计算题(本题共两小题,共18分)16.(9分)无锡地铁二号线是贯穿无锡城区东西的一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该线起于滨湖区梅园站,止于锡山区安镇站,全程运行大约50分钟,沿线共设车站22个,部分站点数据如表,求:车站名称距前站距离/m总里程/m三阳广场9559 110无锡东站74325 464安镇西1 01726 481(1)无锡地铁二号线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结果取整数)(2)若要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取整数)【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无锡地铁二号线的全程路程为s=26 481 m,全程行驶时间为t=50分钟=3 000 s,则全程平均速度为v===8.827 m/s≈9 m/s;(2)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的路程为s1=25 464 m-9 110 m=16 354 m,所用时间大约为t1==≈1 817 s。答案:(1)9 m/s (2)1 817 s17.(9分)甲、乙两地相距900 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 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解析】(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9 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 km/h≈27.8 m/s,(2)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为v′=144 km/h=40 m/s,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 m/s×25 s=1 000 m,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 000 m-400 m=600 m。答案:(1)27.8 m/s (2)600 m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