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课题1.2.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新初中化学同步(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课题1.2.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新初中化学同步(含答案)第1页
    课题1.2.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新初中化学同步(含答案)第2页
    课题1.2.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新初中化学同步(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的贡献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通过炼丹和炼金,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如:过滤和蒸馏),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作出了贡献。                                         (2)化学实验A.作用:________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____________的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B.观察实验的三个阶段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3)科学探究A.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是指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类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答案作出假设和猜想,并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B.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步骤如下: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形状(____________)、硬度(___________),闻一闻气味(______________)将蜡烛切一小块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燃着时,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火焰分为几层:________哪层最明亮:___________,哪层最暗:________ 取一根火柴梗,按如图方式放入火焰中,1 s后取出,根据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干燥烧杯和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干燥的烧杯___________,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_________________  (3)熄灭蜡烛,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现象应该怎样进行观察?(1)关注物质的__________,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       。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       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答案】1(2)实验     实验现象 记录   分析 (3)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分析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2(1)红色  固态  圆柱形  质地软  轻微气味  蜡烛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三层  外层(外焰)  内层(焰心)  外层(外焰)温度最高,内层(焰心)温度最低  内壁出现水雾  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有白烟产生  蜡烛重新燃烧  3(1)性质  (2)变化  (3)现象蜡烛燃烧实验要点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点燃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1)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2)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1)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2)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2)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3)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3)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1)将蜡烛熄灭观察(1)有白烟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2)白烟燃烧注意:区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的归纳性描述。例如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实验现象,描述成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则为结论。小明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燃烧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点燃蜡烛,将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中有                (2)探究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猜想】A.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B.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验证】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猜想(填序号)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吹灭蜡烛,并用一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              吹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为猜想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猜想            ,因为                 【答案】(1)水和二氧化碳  (2)A  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     不是水蒸气  C  A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解析】(1)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但由于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不正确的。1.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    C.获得结论    D.反思 2下列关于在化学学习中要亲历化学实验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B.在化学实验中,要动手操作,要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C.化学实验只能帮助我们验证所学习的化学原理D.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3. 科学探究的意义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建立假设交流评价获得结论提出问题收集证据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①②③    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⑤②③4.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5. 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 6.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石蜡的密度       B.石蜡的硬度C.石蜡的溶解性       D.石蜡的可燃性7.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解答A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B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2 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变色情况C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D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石蜡固体8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A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B.实验B中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D.实验D中的白烟可再次被点燃10同学们都点过生日蜡烛,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系列实验。(1)如图A所示,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发出黄色火焰B.熔化的蜡烛顺着蜡烛流下C.发光、放热D.产生淡淡的黑烟E.火焰分层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圆弧状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2)如图C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炭黑。如图D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____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_(3)如图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_________,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_________(4)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1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收集证据】(1)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实验探究: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明,同时排除了______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结论与解释】(3)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4)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了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 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5)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是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         部分炭化变黑严重。(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固态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3)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能否点燃?         (不能),白烟是         (填物质名称)(4)图四中,将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证明有水生成;将蘸有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上出现白色物质,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1【答案】B 【解析】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在提出问题、猜想、获得结论、反思等基本环节中应属猜想的环节。2.【答案】C【解析】A、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以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一个重要路径,故A正确;B、在化学实验中,要动手操作,要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故B正确;C、化学实验不仅能帮助我们验证所学的化学原理,还可以探究发现新的化学原理,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故C不正确;D、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故D正确。3.【答案】C【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分析题干中所给的几个环节,可以知道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⑤③②4.【答案】C【解析】A、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正确;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正确;C、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故错误;D、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故正确。5.【答案】B【解析】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6.【答案】D【解析】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能说明,不符合题意;B、石蜡的硬度小,能说明,不符合题意;C、石蜡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能说明,不符合题意;D、石蜡的可燃性,该实验不能说明,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B【解析】A、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不符合题意;B、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2 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变色情况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符合题意;C、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属于解释原因,不符合题意;D、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不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C【解析】A、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选项正确;B、外焰温度最高,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选项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选项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正确。故选C9【答案】B 【解析】A、实验A中是烧杯倒扣住蜡烛,随着氧气被消耗,实验A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能获得炭黑,实验B中的白瓷板表面会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C、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外焰温度最高,实验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是实验D中的白烟可再次被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10.【答案】(1)ABCDE    外焰(2)水雾    (3)熄灭    变浑浊(4)水和二氧化碳【解析】(1)蜡烛燃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火焰,先融化后燃烧,发光、发热,有淡淡的黑烟,火焰并分层;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外焰部分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2)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可判断黑色物质是炭黑;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水。(3)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熄灭,说明燃烧产生了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4)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11.【答案】(2)变浑浊  水蒸气  小明  小亮和小光(3)小明(4)刚熄灭的蜡烛周围尚有燃烧时残余的二氧化碳存在,导致石灰水变浑浊(5)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而二氧化碳是气体,不可能形成白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实验探究: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水蒸气。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小明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明,同时排除了小亮和小光同学的猜测。(3)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小明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4)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了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刚熄灭的蜡烛周围尚有燃烧时残余的二氧化碳存在,导致石灰水变浑浊。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 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5)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而二氧化碳是气体,不可能形成白烟。12.【答案】(1)外焰; (2)气态; (3)能;石蜡固体(4)干冷;水雾;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解析】(1)由于蜡烛火焰的温度最外层最高,点燃蜡烛后,按图一的方式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观察到外焰处炭化变黑最严重(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3)由于石蜡的蒸气遇冷冷凝成石蜡固体,所以图C中,能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4)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二氧化碳生成 

    相关试卷

    实验0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同步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实验大盘点(人教版):

    这是一份实验0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同步试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实验大盘点(人教版),文件包含实验0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原卷版docx、实验0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收集两瓶空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优秀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各数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