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x、一分钟捋清四大名著mp4、建筑视频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汇
现代稻种技术 与传统科技
“稻,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
大医精诚,乃医家持身之本。
为医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身命。
材料二:《本草纲目》插图
根据材料归纳《本草纲目》的特点:
1、内容丰富;2、对所载药物重新进行分类3、图文并茂
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
相比此前中国著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有何伟大之处?
评价:《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是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对世界的影响
·广为流传至世界各地,译成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
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中的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天工,人其代之。——《尚书》
开物成务。——《易经》
人力与自然力相协调、相配合
材料研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评价: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记叙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的先进科技,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这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并为我国农学著作的两大丰碑。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曾同耶稣会传教人利玛窦等人一起翻译了多部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是中国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三本科技名著有哪些共同点呢?
它们都具有实用性, 都是总结性的著作, 都是传统科技领域上的成就, 都凝聚着作者辛勤的努力和智慧。
材料一: 李时珍之子将《本草纲目》献书于朝廷,明神宗只批了“书留 览,礼部知道”。《本草纲目》在明朝不受重视。材料二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此书与科举功名毫不相关 也”,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 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三: 17世纪末,《天工开物》传到了日本,作为日本生产技术的基 础图书,在日本各藩的“植产兴业”中被奉为指南《天工 开物》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 对欧洲蚕丝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永松《埋没300年 却让日本和欧洲“捡宝”》
小组讨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了这么多成就,却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
此书与科举功名毫不相关
现代诠释 与传统文学
魏蜀吴 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的矛盾冲突
一部富于的长篇神话小说
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小说之一
我国 以 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有力批判吃人的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唐僧师徒四人 的艰难历程
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自主学习:阅读P82-83,完成表格中明朝小说和艺术发展的相关知识。
的开山之作
思考:结合材料,概况归纳明清时期,古典小说为什么会共同出现反抗封建统治的时代特点呢?
材料一: 明朝中叶以后,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在宋元时期说话 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满足 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材料二 :明统治阶级对当时的知识分子采取了许多高压政策,加强专 制统治,压榨人民,知识分子只能在政府不重视的小说中表 达对现实和生活压迫的不满。材料三 :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发生并缓慢发展,而商品 经济交换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平等、公正、等价买卖,这种 经济思想慢慢转变成为一种大众共识,转变成一种社会意识, 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反封建意识。
3、人民反封建意识增强。
1、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2、通过小说表达对现实和生活的不满。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鲁迅
现代影像 与传统建筑
1、北京城由哪几部分组成?注意由内到外的顺序。
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2、北京城布局有何特点?
3、全城的核心在哪里?
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会产生它自己的建筑。 ——梁思成
六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去长城年幼的我虽然不懂事但是当我站在长城下的那一刻,我深深的体会到长城的宏伟与壮观。 接下来,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明长城修建的目的是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明长城主要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配合沿线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我国的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长城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
站在万里长城上,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又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美好情景。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坚强的品质。长城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城是文明的印记,凝练了数千年的坚韧与信仰; 长城是华夏民族的脊梁,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奋斗的精神和向上的力量。 万里长城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
如此坚固的长城,为何守不住一座城?
科技强则国家强, 科技托起强国梦!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一科技名著,轻视忽略,明长城,北京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完美版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明长城,明北京城,小说和戏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优秀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篇章,科技名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科技名著总结,第二篇章,建筑奇观,明长城结构,第三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