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 (含解析)
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专题10 传染病与免疫(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专题10 传染病与免疫(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结构导图,知识点巩固,冲刺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传染病与免疫一、知识结构导图 二、知识点巩固传染病与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病原体寄生在传染源体内。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传染源 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的具体做法:隔离治疗、避免接触他人、焚烧掩埋切断传播途径的做法: 对用品场所空气等消毒杀菌、戴防护用具口罩等、洗手保护易感人群的做法:接种疫苗、锻炼身体、不接触患者艾滋病的全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艾滋病传播方式: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非特异性)阻挡杀菌清扫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溶解和吞噬病菌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清除抗原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2.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外来物质;病原体、移植器官、异物等。3.抗体: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4.免疫: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5.疫苗:减毒病原体,接种于人体,可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 6. 接种疫苗是特异性免疫。7.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不是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三、冲刺提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0春•广饶县校级月考)2018年1月1日后,可在省内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门诊进行咨询、预约或接种宫颈癌疫苗了。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如图(HPV)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达宿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通过微小糜烂面的接触而进入细胞内,停留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核内复制并转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医务人员只要带好口罩,就可以接触并治疗宫颈癌患者 C.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D.HPV形似球状,无细胞结构【答案】:B【解析】: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目的是使体内产生抗体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正确;B、医务人员只要带好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但不可以接触并治疗宫颈癌患者,错误;C、病人是传染源,因此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正确;D、HPV形似球状,无细胞结构,正确。故选:B。2.(2020•延庆区一模)2020年年初,全国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习总书记科学部署,各级政府精准施策,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的研发也是对新冠肺炎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环节中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提高免疫力【答案】:C【解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将疫苗接种到自己体内能使人体内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这种做法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故选:C。3.(2020•绍兴一模)新冠肺炎如今正在全球大肆传播,2019﹣nCoV 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让人产生发热、无力、干咳的症状,目前我国正在抓紧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肺炎患者是传染源 B.对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者 C.注射疫苗是为了让健康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由2019﹣nCoV病毒是类与细菌细胞结构相同,只能过寄生生活的生物【答案】:A【解析】:A、患新冠肺炎的人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A正确B、对患了新冠肺炎的人进行隔离治疗是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C、注射疫苗是为了让健康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D、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简单,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菌有细胞结构但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故选:A。4.(2020•淄博模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球,中国积极应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各地深入落实国务院有关《通知》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早发现、早诊断”能有效掌握疫情,及时采取控制传染源的防治措施 B.“隔离”措施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都有效 C.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也是引起新冠肺炎患者免疫反应的抗原 D.新冠肺炎患者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产生抗体,抗体会随病毒的消灭而消失【答案】:D【解析】:A、对新冠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B“隔离”措施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都有效。B正确;C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人体后,会使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其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C正确;D、抗体会消灭相应的病原体,病毒消灭后,抗体可较长时间存活在体内。D错误。故选:D。5.(2020•西湖区一模)通过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防止和控制麻疹,麻疹疫苗对于接种的儿童来说属于( )A.传染源 B.抗体 C.抗原 D.抗生素【答案】:C【解析】: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就是接种抗原,不是接种抗体。所以麻疹疫苗对于接种的人体来说属于抗原。故选:C。6.(2020•上城区一模)我国一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一起临床试验,疫苗进入人体后( )A.作为抗体,引发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B.B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消灭病原体 C.T淋巴细胞产生抗原,消灭病原体 D.免疫细胞在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产生免疫记忆【答案】:D【解析】:A、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疫苗属于抗原,错误;BC、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来消灭病原体,错误;D、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免疫细胞在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会产生免疫记忆,一旦真正的病毒进入人体,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来抵抗该病原体,从而消灭病毒,正确。故选:D。7.(2020春•仪征市期中)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不同,通常把传染病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体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下列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 )A.肺结核 B.破伤风 C.疟疾 D.甲型肝炎【答案】:D【解析】: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将人类传染病分为四类,如表: 传染病类别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发病季节常见病例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黏膜、肺飞沫、空气传播冬、春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等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饮水和食物传播夏、秋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血液传染病血液和淋巴吸血昆虫传播四季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疟疾等体表传染病皮肤和体表黏膜接触传播四季破伤风、狂犬病、沙眼、癣等可见,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破伤风属于体表传染病,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甲型肝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故选:D。8.(2020•宁波模拟)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查阅资料得知使用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胞壁合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是该病的传染源 B.勤洗手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新冠肺炎 D.某位患者在某一时段体温维持在37.7℃,此时段他的产热大于散热【答案】:B【解析】: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从资料可知,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A错误;B、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勤洗手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C、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所以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新冠肺炎,C错误;D、某位患者在某一时段体温维持在37.7℃,此时段他的产热等于散热,D错误。故选:B。9.(2020•中宁县二模)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情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严重影响了同学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下面是学校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措施,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这种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同学们每天进入校园必须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烧等症状,应立即隔离观察,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学校要求同学们勤洗手、戴口罩、少集聚、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答案】:A【解析】:A、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这种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正确。B、同学们每天进入校园必须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烧等症状,应立即隔离观察,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错误。C、学校要求同学们勤洗手、戴口罩、少集聚、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错误。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错误。故选:A。10.(2020•庆云县一模)根据下列图示,有关免疫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免疫是人体后天获得的免疫 B.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第三道防线 C.①③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D.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专一性【答案】:D【解析】:A、图②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是人体生来就有的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第二道防线,B错误;C、①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②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具有专一性,D正确。故选:D。11.(2020春•姜堰区期中)位于人体腹腔中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答案】:B【解析】:A、胸腺位于胸腔内,A不符合题意;B、脾位于人体的腹腔内,对人体免疫起重要作用。B符合题意;C、淋巴结主要位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处,C不符合题意;D、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2020•江门校级模拟)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免疫的三大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功能是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②的功能是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C.③的功能是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D.排斥异体器官是免疫功能不正常的表现【答案】:D【解析】:A、①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A正确B、②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B正确C、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C正确D、移入的异体器官是抗原,人体会产生抗体,抵抗抗原的侵入,是正常的免疫反应。D错误故选:D。13.(2020春•自贡月考)患过新冠肺炎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新型冠状病毒分别为( )A.抗原和抗体 B.抗体和抗原 C.抗原和抗原 D.抗体和抗体【答案】:B【解析】: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患过麻疹的人,患过新冠肺炎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抗体,该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免疫作用;并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有新型冠状病毒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它并不起作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抗原。故选:B。14.(2020•江西模拟)我省个别县市发生登革热传染病后,当地政府大力组织灭蚊活动,这在控制传染病措施中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答案均不对【答案】:B【解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我省个别县市发生登革热传染病后,当地政府大力组织灭蚊活动,这在控制传染病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选:B。15.(2020春•新泰市校级月考)四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图乙属于第三道防线 C.图丙表示抗原将抗体消灭 D.图丁属于第一道防线【答案】:A【解析】:A、图甲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正确;B、图乙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而不是第三道防线,错误;C、图丙表示抗体将抗原消灭而不是抗原将抗体消灭,错误;D、图丁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不是第一道防线,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共3小题)16.(2020•东莞市校级模拟)人体有三道防线可以帮我们抵挡病原体的入侵,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 ,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等;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可以溶解、吞噬病菌;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 (如淋巴细胞)组成的,能够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答案】:黏膜;吞噬细胞;免疫细胞;抗体;抗原【解析】:通过分析可知,皮肤和黏膜组成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还有杀菌作用,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当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能够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17.(2020•河口区校级模拟)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新冠肺炎的疫苗,但是已经治愈的病人体内可能已经产生了 ,那么新冠状病毒此时不叫病原体了,被称为 ,此人可能对此病有免疫力了,这种免疫叫 。这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其他的两道防线属于 免疫。【答案】: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三;非特异性【解析】:已经被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冠状病毒感染,这是由于他们体内产生了抗体,新冠状病毒此时不叫病原体了,被称为抗原。这种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这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其他的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18.(2020春•安徽月考)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传播、水和 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和 传播等。【答案】:饮食;水;媒介【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饮食传播、水和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和媒介(生物媒介或吸血昆虫)传播等。三.解答题(共2小题)19.(2020•滨城区模拟)请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引起此次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19﹣nCo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人感染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时会死亡。资料二:据3月17日央视新闻报道,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Ad5nCov!重组新冠疫苗已经通过了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实验。(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2019﹣nCoV属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与酵母菌相比,2019﹣nCoV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2)1月23日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进出武汉,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这种措施属于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3)资料二中,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 ,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由此获得的免疫力属于 免疫。(4)疫情期间,作为中学生,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可以怎么做?(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2)B(3)抗原;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解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019﹣nCoV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酵母菌属于真菌,2019﹣nCoV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月23日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进出武汉,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这种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3)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由此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4)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20.(2020•北京模拟)科普阅读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使得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至今也未能返校见面。关于影响我们健康生活的疫情,你了解多少呢?请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原微生物,是一种大小约120纳米、具有类似王冠外形的病毒,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科学家发现,和SARS病毒类似,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可能是蝙蝠。但蝙蝠体温高,免疫系统复杂,可以携带多种病毒而不发病,这是长期以来病毒与宿主共同进化的结果,二者处于平衡状态。但人类打破了这种平衡,由于接触、捕杀、食用野生动物,冠状病毒就这样找上了人类。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使得疫情快速爆发。所以政府要求市民居家生活,杜绝聚集,外出时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都是有效的预防传染病措施。如果人体感染了病毒,少量的病毒是不会使我们表现出病症的,但病毒能侵入人体细胞,利用人体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快速繁殖。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叫潜伏期。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在3~14天,期间也有传染性。所以曾经与患者具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员需要隔离14天进行观察。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举全国之力共抗疫情,我国的疫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最新的报道中称,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中西医结合救治是中国方案的亮点。近日,在《药理学研究》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指出,连花清瘟能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VeroE6细胞中的复制,并明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抗新冠病毒的作用。目前,中国已向意大利援助了10万盒连花清瘟。为了预防传染病的流行,注射疫苗是一种很常见的措施。我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研制新冠疫苗:在“学习”病毒的前提下,对病毒进行“手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改造出一个我们需要的载体病毒,并注入人体产生免疫。目前我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此次试验将志愿者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经过筛选和体检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以接种疫苗,注射后将集中隔离观察14天。接种后半年内,医学团队会进行多次随访,看其是否有不良反应,以及体内是否产生抗S蛋白特异性抗体。有了抗体,说明免疫系统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抵御病毒于细胞之外了。(1)与细菌不同的是,新型冠状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构成的,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 中。(2)戴口罩、勤洗手,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角度看,这些措施属于 。(3)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原微生物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4)连花清瘟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机理是 。【答案】:(1)遗传物质;活细胞(2)切断传播途径(3)非特异性免疫(4)连花清瘟能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Vero E6细胞中的复制,并明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抗新冠病毒的作用【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戴口罩、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当人体最初感染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原微生物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4)连花清瘟能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Vero E6细胞中的复制,并明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抗新冠病毒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练习22 传染病和免疫(含解析),共7页。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专题17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结构导图,知识点巩固,冲刺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专题14 病毒(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结构导图,知识点巩固,冲刺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