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展开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本章前几节课中,又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性质做了进一步学习,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学生已经对有关内容得以掌握。在本章后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并探索了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的形状等结论,学生在初一时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本章学生也掌握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对如何探究内角和、外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的能力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已经掌握,已经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特殊四边形的有关命题,并且也能利用有关知识对探究型题目加以分析和证明。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会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中各自发挥的作用。掌握了简单证明的方法,解决了简单的现实问题,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的定理较多,在系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等的基础上,学生还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定理,并能熟练应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并能够应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证明过程。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4)会熟练应用所学定理进行证明。体会证明中所运用的归类、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通过复习课对证明的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5)学会对证明方法的总结。
(6)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建构知识体系 ;第二环节:回顾知识,典例分析 ;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共同提升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建构知识体系
内容:学生课前作业将知识内容进行整理,画出本章知识联系图,课上交流评选出本组优秀思维导图,分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整理,建构本章的知识体系。通过画本章可以互相进行比较、补充,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
第二环节:回顾知识,典例分析
知识点一: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且 .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 .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知识点二:判定
1.在四边形ABCD中,若分别给出六个条件:①AB∥CD ②AD=BC ③OA=OC ④AD∥ BC ⑤AB=CD ⑥OB=OD 现在,以其中的两个为一组,能直接确定四 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只填序号)
知识点三:三角形的中位线
如图所示,小明为了测量学校里一池塘AB的宽度,选取可以直接到达A,B两点O处,再分别取OA,OB的中点M,N,量得MN=20 m,则池塘AB的宽度为________m. MN与AB的位置关系_____.
知识点四: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
五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外角和_____.
典例1.如图,AB,CD相交于点O,AC ∥DB,AO=BO,
E,F分别为OC,OD的中点,连接AE,AF,BE,BF.
求证:四边形AEBF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 ABCD中,M,N分别是AD,BC的中点.连接AN,DN,BM,CM.且AN与BM交于点P,CM与DN交于点Q. (1)图中有__个平行四边形.
(2)求证:PM=QN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18°,则∠PFE的度数______.
4.如图,点O是△ABC内一点,连接OB,OC,并将AB,OB,OC,AC的中点D,E,F,G依次连接,得到四边形DEFG.
求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5.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08°,它是正_____边形.
教师活动:教师让学生先独自完成上述各小题的解答,然后从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过程展示在电脑上,让学生自己来作评判,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教师给予鼓励。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学习让学生明晰平行四边形知识有关题型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对本章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共同提升
如图,AD,BC垂直相交于点O, AB∥CD, BC = 8,AD = 6, 求AB+CD的长?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综合能力,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这节课(或整章)内容掌握的程度。这样做,一是利于下一步的学习安排,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对该章的重点内容加以巩固,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警示。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