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第1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第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同温同压同体积的16O2和18O2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 B.沸点相同
    C.互为同位素 D.摩尔质量相同
    2.我国自主研发的超薄铷(Rb)原子钟,每3000万年误差仅1秒。下列关于铷的稳定同位素 R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是85 B.中子数是48 C.质量数是37 D.电子数为4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键能:H-O>H-S,因此H2O的沸点高于H2S的沸点
    B.原子轨道具有一定的伸展方向,所形成的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C.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和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不能用于形成π键
    D.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也越大
    4.N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具有不同的(  )
    A.电子亚层 B.电子云伸展方向
    C.电子云形状 D.自旋方向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18S B.H2S的比例模型:
    C.H2O的结构式:H-O-H D.CH3Cl的电子式为:
    6.咪唑类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为环境友好型绿色溶剂,若—R为—C5H11,其制备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R为正戊基,则B物质的阳离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B物质的阳离子的任意一种结构中最多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C.PF与SF6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D.氯元素在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7.中国科学院制备出超小铜纳米晶嵌入的氮掺杂碳纳米片催化剂,该催化剂可用来实现高效电催化CO2转化为所期望的新能源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Cu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94s2
    B.中子数为8的N原子可表示为
    C.第一电离能大小:
    D.CO2是非极性分子
    8.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和长周期元素Q。其中X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Z的简单氢化物是所有氢化物中最稳定的;M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余各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Q与Z同族,且Q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单质能将Fe氧化成+3价
    B.原子半径M>Z>Y>X
    C.X、Y、M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可能呈酸性
    D.X的简单氢化物能分别与Y、Z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反应
    9.我国科学家利用高分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首次拍摄到质子在水层中的原子级分辨图像,发现两种结构的水合质子,其中一种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水合质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 B.氢、氧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C.氢、氧原子间均以氢键结合 D.图中所有键角都相同
    10.下列事实不能直接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的是(  )
    A.化合物ICl中I为+1价 B.第一电离能:B>Al
    C.沸点:CS2>CO2 D.热稳定性:NH3>PH3
    11.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Y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乙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Z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 B.键角: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D.第一电离能:
    12.在核电荷数为26的Fe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的3d、4s轨道内,下列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Cl3常用于漂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B.氮族元素气态氢化物NH3、PH3、AsH3的键角逐渐减小
    C.CH3Cl分子和COCl2分子中,中心C原子均采用sp3杂化
    D.元素M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M是一种过渡元素
    14.X、Y、Z、W是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元素与其他元素不在同一周期,Y的一种核素常用于测定文物年代,基态Z原子中S能级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W单质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气体
    B.Z、W所在周期内,Z、W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相邻
    C.X与Y组成的化合物沸点可能比水的高
    D.X、Y、Z、W的单质均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15.某种化合物(如图)由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Y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Y、Y与Z均可形成X2Y、Z2Y2型化合物
    B.离子半径:X>W>Y>Z
    C.X、Y、Z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D.常温常压下熔点:X2Y”或“H;
    C.H2O分子的中心原子是O,含有2个O-H键;
    D.CH3Cl分子中Cl原子外围电子数为8。
    6.【答案】C
    【解析】【解答】A.若—R为正戊基,B物质的阳离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所以阳离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A不符合题意;
    B.若—R为正戊基,B物质的阳离子的结构中不含有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PF和SF6分子的原子个数都为7、价电子数都为48,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空间构型相同,所以PF与SF6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故C符合题意;
    D.第三周期的元素中稀有气体氩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征;
    B.手性碳是指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团的碳原子;
    C.PF和SF6互为等电子体;
    D.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
    7.【答案】D
    【解析】【解答】A.Cu为29号元素,基态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则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A不符合题意;
    B.中子数为8的N原子,其质量数为15,可表示为,B不符合题意;
    C.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2p轨道半充满,原子的能量低,失电子所需的能量高,第一电离能反常,则第一电离能大小: ,C不符合题意;
    D.CO2分子中,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发生sp杂化,分子呈直线形结构,结构式为O=C=O,所以是非极性分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依据原子构造原理分析;
    B.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
    C.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中,从左至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锯齿状”增大,其中II A族和V A族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相邻的元素;
    D.分子呈直线形结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8.【答案】B
    【解析】【解答】A. Q为Br,溴单质溴能将Fe氧化成+3价,生成溴化铁,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Mg>N>O>F,即M>X >Y>Z,选项B符合题意;
    C. X、Y、M形成的化合物硝酸镁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X的简单氢化物NH3能分别与Y、Z形成的简单氢化物H2O、HF分别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和氟化铵,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和长周期元素Q。其中X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则X为N元素;Z的简单氢化物是所有氢化物中最稳定的,则Z为F元素;故Y为O元素;M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余各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则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2,故为Mg元素;Q与Z同族,且Q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Q为Br元素。
    9.【答案】A
    【解析】【解答】A.水合质子带正电,化学式为,A符合题意;
    B.中心O原子为sp3杂化,存在孤电子对,结合质子的水分子为三角锥形结构,水分子为V形结构,氢、氧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B不符合题意;
    C.水分子之间的氢、氧原子间均以氢键结合,但是水分子内的氢、氧原子间均以共价键结合,C不符合题意;
    D.水分子为V形结构,结合质子的水分子为三角锥形结构,结构不同,键角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B.H3O+中心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含有一个孤电子对,为三角锥形结构;
    C.水分子中的H、O以共价键结合;
    D.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
    10.【答案】C
    【解析】【解答】A.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元素,氯化碘中共用电子对偏向非金属性强的氯原子一方,碘元素呈+1价,则氯化碘中碘元素呈+1价能直接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则硼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铝元素能直接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二硫化碳是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二硫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二氧化碳,分子间作用力大于二氧化碳,沸点高于二氧化碳,则二硫化碳的沸点高于二氧化碳不能直接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故C符合题意;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氨分子的稳定性强于磷化氢能直接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氯原子半径小与碘,得电子能力强;
    B.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
    C.分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11.【答案】C
    【解析】【解答】A.氧离子和氮离子是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根据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分析,氧离子半径小于氮离子半径,A不符合题意;
    B.水和硫化氢都两队故对电子,但是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硫原子大,氧原子对其携带的两对故对电子的吸引比硫原子大,相应的故对电子斥力增大,使键角也相应的比硫化氢中的大,B不符合题意;
    C.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氧的氢化物稳定比硫的氢氧化物稳定性强,C符合题意;
    D.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氮原子的最外层为半满结构,其第一电离能能大于氧,故第一电离能:氮>硫>氧>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则X为H元素,Y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为N元素,乙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为O元素;Z与W同主族,为S元素。
    12.【答案】D
    【解析】【解答】核外电 子从能量低的轨道开始填充,根据构造原理,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根据洪特规则可知,Fe的基态原子核外的3d、4s轨道的轨道表示式为,D符合题意。
    【分析】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分析.
    13.【答案】B
    【解析】【解答】A.N、Cl是两种不同的元素,因此N-Cl键是极性键;中心N原子价电子对数是4,有1对孤电子对,因此属于极性分子,即NCl3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A不符合题意;
    B.N、P、As是第VA的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H元素,由于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它们与H形成共价键的极性逐渐减弱,因此极性键之间的排斥力逐渐减小,导致态氢化物NH3、PH3、AsH3的键角逐渐减小,B符合题意;
    C.在CH3Cl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中心C原子采用sp3杂化;而COCl2分子中C与O原子之间以共价双键结合,中心C原子采用sp2杂化,C不符合题意;
    D.元素M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则M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属于第五周期第VIIA的元素,而不是过渡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NCl3中只含有N-Cl极性键,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B.N、P、As为同主族从上到下的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它们与H形成共价键的极性逐渐减弱,键角逐渐减小;
    C.CH3Cl分子中C原子采用sp3杂化,COCl2分子中C原子采用sp2杂化;
    D.元素M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M为碘元素,为主族元素。
    14.【答案】B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X为H、Y为C、Z为Mg、W为Na。
    A.Na能与H2O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因此Na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A不符合题意;
    B.Mg的3s能级处于全满状态,结构稳定,不易失去电子,其第一电离能较大,B符合题意;
    C.X与Y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固态的烷烃,其沸点比液态水高,C不符合题意;
    D.H、C、Mg、Na的单质都能在空气中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Y的一种核素常用于测定文物年代,因此Y为C。X与其他元素都不在同一个周期,因此X为H。基态Z的s能级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因此基态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或1s22s22p63s2,故Z为O或Mg。由于原子半径Z>Y,因此Z为Mg。X、Y、Z、W都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半径W>Z,因此W为Na。
    15.【答案】A
    【解析】【解答】A.X为Na,Y为O,Z为H,H与O可以形成H2O、H2O2,Na与O可以形成Na2O2、Na2O,故A符合题意;
    B.O、Na、Al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O2->Na+>Al3+>H+,故B不符合题意;
    C.Na、O、H组成的化合物NaOH中既含离子键也含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Na2O为离子化合物常温下为固体,H2O为共价化合物常温下为液态,熔点:Na2O>H2O,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由结构示意图可知X形成+1价阳离子,X应为第IA族元素,可能是Li或Na,W结合一个电子后与4个Y共用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则W最外层电子数为3,W可能是B或Al,Y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可能是O或S,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可知W为Al,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为Na,Y为O,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Z只能在第一周期,Z为H,据此分析解答。
    16.【答案】D
    【解析】【解答】A.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F<C<B,即W<Z<Y,A不符合题意;
    B.非金属性S>C,所以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SO4>H2CO3,即Z<M,B不符合题意;
    C.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电负性减小,则电负性N>C,即Y>Z,C不符合题意;
    D.C原子和C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其余共价键均为极性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化合物中X形成一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最小,则X为H元素,Y可以形成3个共价键,应为N或B元素,Z形成4个共价键,原子序数大于Y,若Y为N,则Z为Si,W可以形成一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大于Z,则此时W只能是Cl,这种情况则没有合理的M,所以Y为B元素,Z为C元素,W为F元素,M为S元素。
    17.【答案】(1)1s22s22p63s23p2;2
    (2)>;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而四氯化硅为分子晶体
    (3)6;sp3、sp;价电子排布为3d6,价电子排布为3d5,3d轨道为半满较稳定状态
    (4)
    【解析】【解答】(1)硅为14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该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2,其电子运动状态有4种。
    (2)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而四氯化硅为分子晶体,共价晶体沸点高于分子晶体,则沸点:>;
    (3)①由化学式可知,原子的配位数为6;中甲基碳为sp3杂化,-C≡N中碳为sp杂化,故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sp;
    ②价电子排布为3d5,3d轨道为半满较稳定状态;价电子排布为3d6,容易失去1个电子,故气态再失去1个电子比气态再失去1个电子难;
    (4)根据“均摊法”,晶胞中含个、个Ti3+,则晶体密度为。

    【分析】(1)硅为14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2;
    (2)共价晶体的沸点比分子晶体更高;
    (3) ① 杂化轨道=中心原子成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若杂化轨道数=2,为sp杂化,杂化轨道数=3,为sp2杂化,杂化轨道数=4,为sp3杂化;
    ②价电子排布为3d6,价电子排布为3d5,3d轨道为半满较稳定状态;
    (4)晶胞的密度要结合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判断。
    18.【答案】(1);
    (2)sp、sp2;>
    (3)N、O、Cl;6
    【解析】【解答】(1)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溶于氨水生成氢氧化四氨合铜,故化学方程式为。
    (2)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N原子为杂化,键角为180°,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N原子为杂化,键角约为120°,故键角:。
    (3)配位化合物的中心离子是,其提供空轨道,配体中的N原子和中的O原子提供电子对形成配位键,该配合物中也是配体,推断也提供了电子对参与形成配位键;、、均是配体,则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

    【分析】(1)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溶于氨水生成氢氧化四氨合铜;
    (2)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越多键角越小;
    (3)的中心离子是,配体是。
    19.【答案】(1);N
    (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只有次外层的 电子数不同
    (3)18;AB
    (4)正四面体;;分子
    (5)150+59+3×16a3NA×10−30
    (6)Fe2+的半径小于Co2+,FeO的晶格能大于CoO,FeCO3比CoCO3易分解
    【解析】【解答】(1)Co为27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74s2;基态Co原子3d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第二周期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为N元素;(2)Fe、Co、Ni核外电子排布式分别为[Ar]3d64s2、[Ar]3d74s2、[Ar]3d84s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只有次外层的3d电子数不同,故原子半径相近、化学性质相似;(3)Fe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64s2,价电子数为8,CO作配体提供2个电子,故价电子数和配体提供电子总数为8+2×5=18;N2的结构式是 ,有σ键和π键,则互为等电子体的CO也有σ键和π键,答案为AB;(4)由结构图可知Ni(CO)4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中心原子Ni为sp3杂化,熔沸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5)Ni位于O形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则Ni位于晶胞的顶点;该晶胞中有1个Sm原子,8× =1个Ni原子,12× =3个O原子,则该晶胞的密度为 150+59+3×16a3NA×10−30g⋅cm−3 (6)已知r(Fe2+)为62pm,r(Co2+)为66pm,则FeO的晶格能大于CoO,加热FeCO3和CoCO3时,FeCO3更易分解。
    【分析】(1)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Co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2)Fe、Co、Ni原子结构相似;(3)配合物Fe(CO)5中1个配体原子提供2个电子;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4)由Ni(CO)4的结构与相关性质分析;(5)Ni位于O形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则Ni位于晶胞的顶点;(6)离子晶体,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20.【答案】(1)[Ar]3d8或者1s22s22p63s23p63d8;23;B
    (2)1:1;NH3中孤电子对进入Ni2+的空轨道变为成键电子对,原孤电子对对N-H的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力变为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力,排斥力减弱
    (3)Ni(CN)2 ·NH3 ·C6H6;(0,0,);
    【解析】【解答】(1)①已知Ni是28号元素,故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8或者1s22s22p63s23p63d8,故答案为:[Ar]3d8或者1s22s22p63s23p63d8;
    ②丁二酮肟镍分子中采取杂化,为平面正方形构型,则该分子中有C=N双键所在的平面和Ni2+的形成的平面正方形平面,则分子中除了每个甲基上有2个H原子不可能与气体原子共平面之外,其余23个原子可能共面,故答案为:23;
    ③丁二酮肟镍分子内存在N提供孤电子对和Ni2+提供空轨道形成的配位键,不存在阴、阳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均不属于化学键,则丁二酮肟镍分子内存在的化学键有配位键,故答案为:B;
    (2)①已知单键均为键,双键为1个键和1个键,三键为1个键和2个键,则1分子中含有4个配位键,4个C≡N,即含有8个键与8个键,则晶体中含有的键与键数目之比为8:8=1:1,故答案为:1:1;
    ②由于中的NH3中孤电子对进入Ni2+的空轨道变为成键电子对,原孤电子对对N-H的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力变为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力,排斥力减弱,导致键角H-N-H比独立存在的分子中键角略大,故答案为:NH3中孤电子对进入Ni2+的空轨道变为成键电子对,原孤电子对对N-H的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力变为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力,排斥力减弱;
    (3)一个晶胞中含Ni个数为:,含有苯分子个数为1,NH3分子个数为:,CN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i(CN)2 ·NH3 ·C6H6,由题干晶胞图示可知,A点的分数坐标为(0,0,);将B点和底面的面心C点连接,设原点为O点,则有:AO为r1pm,OC为,BC为(),过A点作BC的垂线垂足为D点,则有BD=BC-AO=(-r1),根据直角三角形ABD有:BD2+AD2=AB2,AD=OC,故晶胞中A、B间距离d== =pm,故答案为:Ni(CN)2 ·NH3 ·C6H6;(0,0,);。

    【分析】 (1)①基态Ni源子失去4s能级上的电子生成基态Ni2+ ;
    ②丁二酮肟镍分子中Ni2+采取dsp2杂化,为平面正方形构型,C=N具有乙烯结构特点,与其直接相邻的原子共平面,单键可以旋转;
    ③丁二酮肟镍分子内镍离子和N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还存在C-C、C= N、C-H等共价键;
    (2)①已知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为1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为1个σ键和2个π键,Ni(CO)4晶体中Ni源子和C原子之间存在σ键,每个CO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②该离子中N原子和Ni2+形成配位键,[Ni(NH3)6]2+中N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氨气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
    (3)依据晶胞密度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21.【答案】(1)3d7
    (2)Co2O3++4H+=2Co2+++2H2O;6.7~7.4;pH越大,溶液中c(H+)越小,有利于Co2++n(HA)2⇌CoA2·(n-1)(HA)2+2H+反应正向进行,Co2+萃取率越高;
    【解析】【解答】(1)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在该晶胞中含有的Co离子数目为12×+1=4,含有的O2-数目为:8×+6×=4,故该晶胞化学式为CoO,Co为+2价,是Co原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的,Co是27号元素,则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Co2+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7,该氧化物中钴离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7;
    (2)①用盐酸和Na2SO3溶液浸取钴矿,Co2O3在酸性条件下把Na2SO3氧化为Na2SO4,Co2O3被还原为Co2+,则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及物质的拆分原则,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3++4H+=2Co2+++2H2O;
    ②首先满足:pH>6.7,使Al3+、Fe3+、Cu2+完全沉淀,根据Co2+完全沉淀时(c( Co2+)≤1.0×10-5 mol/L)的pH为9.4,可得c(H+)=1×10-9.4,根据Kw=c(H+)·c(OH-)=1.0×10-14,解得c(OH-)=1×10-4.6,Ksp[Co(OH)2]=c(Co2+)·c2(OH-)=1.0×10-5×(1×10-4.6)2=1.0×10-14.2。现浸取液中c(Co2+)=0.1 mol/L,Ksp[Co(OH)2]=c(Co2+)·c2(OH-)=1.0×10-14.2,解得c(OH-) =1.0×10-6.6,进一步解得:c(H+)=1.0×10-7.4,故此时溶液pH=7.4,因此控制溶液pH范围为6.7≤pH< 7.4;
    ③当溶液pH处于4.5~6.5范围内,随溶液pH的增大,c(OH-)增大,OH-中和H+使H+的浓度减小,Co2++n(HA)2⇌CoA2·(n-1)(HA)2+2H+平衡向右移动,增大了Co2+萃取率;向萃取所得有机相中加入H2SO4,增大了c(H+),使平衡向左移动,得到的水相中含有大量的Co2+,从而实现Co2+和Mn2+的分离;
    ④CoC2O4·2H2O晶体的物质的量n==0.08 mol,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CoO和Co3O4的混合物质量为6.32 g,根据钴原子守恒,设CoO为a mol,Co3O4为b mol,可得a+3b=0.08 mol,根据质量关系可得75a+241b=6.32 g,两式联立解得a=0.02 mol,b=0.02 mol,故CoO为1.5 g,Co3O4为4.82 g,CoO和Co3O4的质量之比为m(CoO):m(Co3O4)=。

    【分析】(1)基态Co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价电子排布式为3d7;
    (2)①Co2O3在酸性条件下把Na2SO3氧化为Na2SO4,Co2O3被还原为Co2+;
    ②结合Ksp计算;
    ③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④先计算出 CoC2O4·2H2O 晶体的物质的量,进一步计算出钴的物质的量,在根据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即可求出CoO和 Co3O4 的质量之比。

    相关试卷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

    这是一份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共13页。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项复习——物质结构: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项复习——物质结构,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共3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