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专题:《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专题:《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第1页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专题:《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专题:《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

    展开

    桃花源记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3.数:几。4.芳:香花。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7.复:再。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9.才: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整齐的样子。12.属:类。13.阡陌:田间小路。14.悉、咸:全,都。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悦。18.乃:竟然。19.具:详细。20.问讯:打听消息。
    21.云:说。22.叹惋:感叹惊讶。,惊讶,惊奇。23.延:邀请。24.语():告诉。25.扶:沿,顺着。
    26.向:从前,旧的。27.及:到。28.:到。29.遣:派。30.欣然:高兴的样子。31.:计划。32.果:实现。
    一词多义:1.中: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2.志: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3.为:(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4.寻: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5.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6.舍: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shè)房舍。(屋舍俨然)7.作: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1.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2.开朗 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3.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4.妻子 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5.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6.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7.如此 古:像这样。今:这样。8.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1.异:感到诧异。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
    要:通,邀请。
    成语: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桃花源记》一文以时间为线索。以渔人进入桃花源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到再访桃源一线贯之,串连全文。
    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3 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长时间与世隔绝。
    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让外人知道,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桃源人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生活,不愿饱受战乱之苦。
    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8.文章最后写到刘子骥去找桃花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把他写进去,表示事情真实可靠,这样进一步渲染了作品真真假假的气氛。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现实对立,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是整个封建社会人民共同的理想。
    10.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桃花源社会?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向往安定、美好的生活,寄托了他的政治抱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表达了他对封建社会的评击和批判。
    11.文中第三段写桃源人初见渔人,乃大惊有何用意?写出了桃源人见生人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
    12.你学过本文之后,如何评价渔人?有好奇心,背信弃义,追名逐利。
    13.你认为武陵郡太守和刘子骥寻找桃花源的目的一样吗?不一样。太守是为了夺取桃花源,而刘子骥是为了欣赏和追求理想社会。
    14.作者把虚构与现实结合起来,把桃花源写的变幻莫测,忽隐忽现,试举例说明,作者写了哪些现实?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始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身份,结尾写刘子骥,使虚构的桃花源发生的一切事情变得好像是真实的。
    15.依据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应具备哪些条件?自然环境美好,社会生活宁静,物产丰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过着美好宁静、幸福的生活。
    16.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了自己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否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理想?陶渊明的理想社会: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民风淳朴,宁静,自给自足。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17.作品的思想反映作者的思想,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一个看不惯社会的黑暗,厌倦了官场的斗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