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第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第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第3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第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第5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第6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第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共25页。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知识 · 体系构建考向 · 链接高考考向1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命题视角]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判断,侧重对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真题展示](2023年1月浙江选考)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同时,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查到,位于(0°,105°W)的地点可观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据此完成第1~2题。1.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 (  )2.此时,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 (  )A.15°W、165°E B.105°W、75°EC.165°E、15°W D.75°E、105°W【答案】1.B 2.A[解析]第1题,农历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月面朝西,C、D项错误;2021年2月1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西南,太阳高度小(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B项正确。第2题,上弦月出现在农历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在105°W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说明105°W地方时为24时(0时),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计算可知,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15°W、165°E,A项正确。3.(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在内的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  )A.“长征五号”B、“织女星”、“猎鹰9号”B.“长征五号”B、“猎鹰9号”、“织女星”C.“织女星”、“长征五号”B、“猎鹰9号”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五号”B【答案】C[解析]要判断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应将三枚火箭的发射时间统一换算为北京时间。当欧洲织女星发射时,为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即北京时间4月29日9时50分(西三区和东八区相差11小时,“东加西减”);当美国猎鹰9号发射时,为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即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44分(西五区和东八区相差13小时,“东加西减”)。故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织女星”、“长征五号”B、“猎鹰9号”。考向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命题视角]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观测生活中的影子变化、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分析其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系,考查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侧重对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真题展示](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第1~2题。1.符合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2.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答案】1.A 2.D[解析]第1题,空间站绕地球运动,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从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变快,从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变慢。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期间,酒泉和广州始终都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则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变化始终一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始终为两地纬度之差,故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始终保持不变。(2021年山东高考地理)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图a)。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b),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第3~4题。3.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c中的 (  )A.① B.②C.③ D.④4.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 (  )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答案】3.B 4.C[解析]第3题,该广场位于110°E,当北京时间12:10时,当地地方时为11:26,太阳位于南偏东,影子朝北偏西方向,指向标应为图中的②,B项正确。第4题,该地位于40°N,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根据图中石柱高度和影长可算出此时太阳高度略大于60°,大于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50°,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2月16日和11月10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A、D项可排除;影长变长,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5月8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B项错误;8月20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正午影子变长,C项正确。考向3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日出、日落方位[命题视角]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太阳视运动规律(尤其是日出、日落时间与方位)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侧重对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真题展示](2022年天津高考地理)一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据此完成第1~2题。1.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  )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2.推测该山可能是 (  )A.山东泰山 B.海南五指山C.安徽黄山 D.四川峨眉山【答案】1.C 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稍前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稍后日出,而这两天分别为该地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故设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分别为X和Y,两者关系为X+Y=24h,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钟,可得出X-Y=2×1小时51分钟,由此计算出X=13小时51分钟,Y=10小时9分钟,故C项正确。第2题,由上题结论可知,夏至日该地昼长大约为14小时,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地方时=12-14÷2=5时,结合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06,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大约为105°E,据此可知,四川峨眉山经度范围符合,其他三地经度范围不符合,故D项正确。(2021年1月浙江选考)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3.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  )A.正南 B.东北C.正北 D.西南4.若该日日出时为北京时间6时56分,日落时当地地方时为18时59分,正午太阳高度为83.8°,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  )A.济南 B.广州C.武汉 D.拉萨【答案】3.C 4.D[解析]第3题,夏半年,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我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读图,甲、乙在180°的视线范围内,时间上不可能是春、秋分日,空间上应面向正北或正南。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甲为日落位置,如果窗户朝向正南,则乙为西南,应为日落位置,与材料不符,因此图示窗户应朝向正北,故选C项。第4题,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83.8°的城市应在30°N以内,且为昼长夜短的夏半年。日落地方时距正午相差6小时59分钟,则日出地方时距正午也应相差6小时59分钟,即日出地方时为5时01分钟,这与北京时间(中央经线120°地方时,东八区区时)相差1小时55分钟,约30°经度,即约东经90°,最有可能位于拉萨,故选D项。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