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课件第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课件第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课件第3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课件第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课件第5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课件第6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课件第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文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资源配置,供过于求,东西互济,黄土高原,土库曼斯坦,霍尔果斯,能源结构,生活质量,民族团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3.西气东输(1)主体工程。
    [小提醒]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不只是考虑上海地区的能源短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主要考虑到了上海地区的能源短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沿线地区城市的供气和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同时,也考虑到对西部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
    小拓展: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1)东多西少。我国东部为季风区,西部为非季风区,东部降水量多,西部降水量少,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南多北少。我国东部为季风区,受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的影响,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量南多北少。(3)夏秋多,冬春少。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小技巧:图示法记忆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想一想:我国能源为什么紧张?【答案】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增加;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1.下列有关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也相对丰富 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③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能源也相对短缺 ④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但能源相对丰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D[解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口大;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对能源的需求量小,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我国建设众多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根本原因是(  )A.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不匹配B.经济快速发展造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C.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D.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答案】A[解析]区域发展水平和区域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是我国建设众多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根本原因。
    3.下列重大工程中,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①西气东输 ②三峡工程 ③南水北调 ④“三北”防护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三峡工程属于水利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属于生态建设。
    4.针对我国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规划,我国已经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B.南水北调工程C.淮河治理工程D.黄河小浪底工程【答案】B[解析]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为此,我国已经实施的巨大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
    5.下列关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D.我国东部油气资源已经开采殆尽【答案】D[解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有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下图是南水北调输水线路示意图。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答案】我国的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用水非常紧张。(2)分别指出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起始点和途经地区。【答案】西线方案: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引水,途经华北的大部分地区,终点是北京。东线工程:从长江北岸的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向北沿京杭运河到天津,途经华北平原。
    (3)东、中、西三线工程中,为何西线和中线能自流供水,而东线不能?【答案】①西线: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可自流供水。②中线: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地势高于华北平原,可自流供水。③东线:经过黄河下游,黄河该河段为“地上悬河”,地势较高,故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而黄河以北地区可自流供水。
    (4)东线工程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该工程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是什么?【答案】有利因素:水量稳定,可利用运河引水。不利因素: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提水,维护费用高,水污染严重,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海水上溯、泥沙淤塞河道等问题。该方案需解决的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是穿越黄河的工程。
    (5)探讨在东、中、西三线工程中要优先实施东线工程的原因。【答案】优先实施东线工程的原因:东线有现有的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东线工程的调入区是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严重,急需调水;东线线路经过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众多,优先实施东线工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
    1.长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区
    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南水北调的总体方案:分别从长江上游、中游、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方案、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工程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3.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影响
    [考向1:南水北调的原因]1.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有(  )①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②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⑤长江的洪涝灾害频发 ⑥我国工农业重心将向北方转移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④⑤⑥
    【答案】C[解析]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该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考向2:南水北调的线路](2023年四川宜宾期中)右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图。读图,完成第2~3题。
    2.在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中,最先修建的是东线工程,原因可能是(  )A.利用京杭运河线路,易于建设B.东线工程调水量最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最小C.东线工程在三条调水线路中最短D.地势南高北低,最利于调水
    3.与中线工程相比,东线工程的优势有(  )①调水量较大 ②可自流输水 ③工程量较小 ④调水水质较优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2.A 3.D
    [解析]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先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利用已有的京杭运河作为调水线路,建设难度较小,故A项正确;东线工程调水量较大,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较大,B项错误;西线方案线路最短,C项错误;中线工程地势南高北低,最利于调水,东线工程需要逐级提水,D项错误。第3题,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与中线工程相比,东线工程水源地调水量较大,但由于调水区域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水质较差,①正确,④错误;中线工程基本可自流输水,东线工程黄河以南段需要逐级提水,②错误;东线工程可利用京杭运河进行输水,工程量较小,③正确。
    [考向3: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2023年陕西西安期末)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2010年和2020年供水状况对比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与2010年相比,2020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降低B.供水总量大幅度增加C.供水结构发生变化D.再生水变化量最大5.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
    6.南水北调对该城市的影响有(  )①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②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③降低水的使用成本 ④有利于减轻地面沉降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4.C 5.C 6.D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再生水2020年供水量大于2010年,说明2020年再生水的利用比例上升,故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A项错误;2010年供水总量为3 580立方米,2020年供水总量为3 330立方米,供水总量下降,B项错误;与2010年相比,2020年地下水和地表水供水量下降,再生水和南水北调水供水量上升,故供水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由图可知,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南水北调水的变化量依次为440立方米、750立方米、590立方米、350立方米,因此地下水变化量最大,D项错误。
    第5题,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抽调至北方的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C项正确。第6题,南水北调能够缓解该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但不能完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①错误;南水北调能够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缓解地面沉降,改善生态环境,②④正确;南水北调投资巨大,其成本较高,不会降低水资源的使用成本,③错误。
    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是我国投资较大的能源工程和基础建设工程。一线、二线工程干支线加上境外管线,长度达到15 000多千米,这不仅是我国也是全世界距离最长的管道工程,是惠及人口最多的基础设施工程。下图示意西气东输线路。
    (1)西气东输采用管道运输的好处是什么?【答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不间断地输送,运量大,运费低;可避免运输过程中因装卸等环节产生的泄露造成的大气污染。(2)在线路的走向上,从轮南到武威为什么绕道哈密?从武威到郑州为什么绕道靖边?【答案】从轮南到武威绕道哈密,避免通过无人烟的沙漠地区,减小施工难度,同时绕道的线路基本与兰新铁路并行,有利于管道铺设所需物资的运输。从武威绕道靖边是因为陕北地区有巨大的天然气田,绕道靖边的目的是便于陕北天然气的输出。
    (3)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西气东输对新疆和上海各有什么好处?【答案】对新疆的好处:通过开发和输出天然气,增加经济收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在开发天然气的过程中,能带动其他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上海的好处:解决能源不足的困扰,使区域加工工业能力强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发展;天然气管道的铺设,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天然气的使用会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1.西气东输的线路我国西部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资源开发问题亟待解决。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也是天然气需求量较大的地区。西气东输工程以新疆塔里木气田为主气源,以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为主要消费市场。
    2.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
    1.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构成中一直以煤炭为主,大量使用煤炭,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体上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目前东北、华北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
    2.影响天然气管道走向的三大因素(1)市场:为了扩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要尽可能多地为城市提供天然气。(2)建设难度:为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成本,工程线路多选择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3)气源:为保证稳定、安全的天然气供应,要尽可能地经过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
    [考向:西气东输的原因及线路]读西气东输线路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西气东输管道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直接向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和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资源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资源消费东西平衡3.图中各石油进口线路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西欧  B.俄罗斯  C.新加坡  D.日本【答案】1.C 2.A 3.B
    [解析]第1题,宁夏、陕西北部和山西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这些地区经过,可以补充气源。第2题,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地与消费地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第3题,图中各石油进口线路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①线路经新疆、黑龙江进入我国,来源地应为俄罗斯,B项正确。西欧、新加坡、日本这些地区都不是大量出口石油的地区。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86页 探究1.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2.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整治措施:研究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整治措施: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教材第88~89页 活动1.自然原因: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不均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春季蒸发旺盛,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2.修建水库;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海水淡化;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用水重新利用;提高水价;保护生态环境。3.略。
    南水北调中线如何“穿黄”?南水北调工程如何穿过黄河呢?在学习南水北调知识时,某同学对这个问题产生了疑惑。通过上网查阅,他得到了如下资料:“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荥阳市境内黄河河段,共两条隧洞,每条长4 250米,在黄河底部最大埋深35米、最小埋深23米。工程建设历时4年零7个月,工程队克服了重重障碍,于2010年9月实现“穿黄”隧洞工程全线贯通,确保北上的江水与黄河立体交叉,互不干扰。
    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两家专业的设计单位分别独立设计渡槽凌空“穿黄”和隧洞遁地“穿黄”两个方案,并进行综合研究比选。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隧洞“穿黄”方案。下图甲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及“穿黄”工程线路规划示意图,图乙为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示意图。
    (1)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线路规划了A、B两种方案,说明方案A较方案B更合理的理由。【答案】方案B穿越黄河大堤和沁南滞洪区,工程复杂;方案A“穿黄”距离短,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不大,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2)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选择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的原因。【答案】避开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

    相关课件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探究点二西气东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业ppt课件,共31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评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知识点,生产和消费,西气东输概况,知识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经济优势,鄂尔多斯,一带一路,知识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