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共4页。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作为数据代表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求 出相应的统计量数学思考经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特点与差异,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这些统计量来分析数据情感与态度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统计量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激发学生有学习兴趣。在合作学生中,学会交流与合作、互帮互学。重点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体会三种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的各自特点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分析数据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索、师生互学、生生互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幻灯片)黑板辅助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训练、提问式等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问题与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活动一 1. (引入)提出问题“歌咏比赛中人们常用什么来评价选手的成绩? 复习有关平均数的知识 打开学生知识的大门2. 创设问题情景(多媒体演示)某食品公司员工月工资表如下:员 工总经理副经理职员A职员B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杂工G月工资(元)800060002800260024002300230025001000总经理:我们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3300元职员C:我的工资是24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D: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2300元应聘者小张: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问题:1.他们说的话准确吗? 2.你能帮帮应聘者来分析吗?3.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情况更合适? (审清题意,回答问题,独立完成,展现自我) 让学生自我展示,唤起学生对前面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用统计量来解决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 问题与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活动二 八年级(10)班三位同学最近的五次数学测验成绩(单位:分)分别是:小华 62 94 95 98 98 小明 62 62 98 99 100小丽 40 62 85 99 99 问题1: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比其他两位同学好,他们比较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问题2:你认为谁的数学成绩最好呢?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小组展示 增强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问题与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活动三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统计量的各自特点 利用分组分内容讨论,一组归纳,其他组补充,最后完善总结三种统计量的特点, 利用表格形式,简洁、明了的呈现知识,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问题与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活动四生活中的数学 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商场服装部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数据如下: 17 18 16 13 24 15 28 26 18 19 22 17 16 19 32 30 16 14 15 26 15 32 23 17 15 15 28 28 16 19 问题 (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平均的月销售额是多少?(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合的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用适合的数据来进行说理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能用适合的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问题与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活动五展示自我 1. 某鞋店试销一款女鞋,试销期间对不同颜色鞋的销售情况统计如表所示: 颜色 黑色 棕色 白色红色 销售量/双 60 50 10 15 鞋店经理最关心的是哪种颜色的鞋最畅销,则对鞋店经理最有意义的统计量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2. 我校在“为中国点赞”演讲比赛中,有7名同学参加决赛,他们决赛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同学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3名,他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7名学生成绩的( ) A. 众数 B. 最高分 C. 中位数 D. 平均数3.下面是我校八年级(10)班两组女生的体重(单位:kg): 第一组 35 36 38 40 42 42 75 第二组 35 36 38 40 42 42 45 问题1:分别求出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解释它们的实际意义(结果取整数) 问题2: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 展示自我抢答的形式: 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 让学生会用本节知识,通过抢答,巩固本节知识,要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问题与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活动六 小结:和大家一起分享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自由发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问题与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活动七作业: 教科书第122页习题6,7, 8题(至少选两题做、本节课获得表扬的同学三选一)选做作业,分层学习,这样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不厌学,让基础好的学生不“空”学。教学板书(由幻灯片出示问题) 一、书写课题 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联系 学生上台展学的版面 教师学生评价版面教学反思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在统计学中较为重要。在教学中,本人认为,这节课在用教材方面有两个特点:1.教材中的三个例题都是开放性的,学生很可能会大多指向平均数,从而忽视了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故本课仅采用了和学生生活最贴近的例题(公司员工工资、比较三人成绩)来展开,同时增加了中位数、众数的例子,把相关的知识点纳入其中,既巩固了知识点,有起到了以题激情,题情交融的效果。2.总结三个统计量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学生对这三个量的了解,能够运用自如3.开展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产生认知冲突。首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小组讨论时,我走进学生中间,巡问、点拨,“引而不发”,激发学生主动精神,让学生始终保持求知欲,整节课教师尽可能多地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领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让师生相互交流和启发,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