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与地球仪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853620/0-16955505081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 地球与地球仪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1.1 地球与地球仪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2页。
课题地球与地球仪课时第二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球仪,知道地球仪的构成,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在地球仪上探究经纬线特点;2、利用海洋球动手绘制经纬线;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以及小组学习,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教学重点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教学难点 掌握经纬线特点,能够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关注学生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PPT课件,地理图册,地球仪,气球,马克笔。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教案(课后反思)激趣导入目标定向师:同学们,在宇宙中有一颗充满生机的蔚蓝色星球,也就是我们人类生存地,地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我们也了解到地球半径达到六千多千米,很明显,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去学习地球呢?这里就需要借助我们地理的一个学习工具,有同学知道是什么吗?生:地球仪师:(展示地球仪),回答得很好,为了方便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将它缩小,制作出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回顾旧知,由浅入深,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校本(学案)或课件微课引领自主学习教师转承:请同学观察地球仪,它和我们真实的地球有什么区别呢?真实的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差距不大,按比例缩小以后,这个差距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地球仪是一个规则的球体。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研究地球仪的结构内容。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熟悉地球仪上的基本构成。每个小组一个地球仪,学生们观察、说出地球仪表面的基本构成,指出不同类型的地球仪反映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等。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线条来区分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等,不同类型的地球仪,反映地球的事物特点也不同,各有侧重,我们正是利用地球仪的这些便利构成,来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上的各种事物及其分布等。活动二: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找出下列事物并在地球仪上用彩色笔进行标注:北极、南极、地轴、经线、纬线。讨论、思考下面问题:1、什么是地轴、北极和南极?2、什么是经线和纬线?3、这些点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小结:①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②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③初步认识经线和纬线 观察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 合作(活动)探究、个性展示活动三:利用马克笔和气球,绘制经纬线。通过绘制经线纬线,我们可以看到经线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网状结构,也就是经纬网,那么同学们继续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经纬网长什么样子的呢?小组合作,绘制从不同视角看到的经纬网的样子。通过动手绘制经纬网,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经纬网在不同视角下的样子。 (教师)点拨释疑、总结思变 (学生)反馈训练、综合创新 现在我们对地球仪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课后请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绘制好经纬线,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地球上并不存在经线纬线,地球仪上的经线纬线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通过制作地球仪,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对经纬线认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