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古诗词赏析(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古诗词赏析(含答案),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明]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②已无家。
【注】①顾炎武(1613~1682年),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爱国学者。②逐客:这里指作者已流落在外,就象被放逐一样。
1.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丰富的情感?
2.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①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②然。莫道桑榆③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③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B. 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喜的一面。
C. 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觉得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
D. 本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感变化相同。
2. 诗的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颇有哲理,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唐代诗人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①宿别》,完成题目。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韩绅,诗人的朋友。②翻:同“反”,反而。③共传:互相举杯。
1.这是首惜别诗,却从上次的分别说起,首联中的“_______”(时间)、“_______”(空间),两个词突出二人分别之久、相见之难。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颔联两句,尤其是“疑”字最为传神,请你结合诗句揣摩“疑”字的妙处。
3.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①
[南宋]陆游
白袍如雪宝刀横,醉上银鞍身更轻。帖②草角鹰掀兔窟,凭风羽箭作鸱③鸣。
关河④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欲疏万言投魏阙⑤,灯前揽笔涕先倾。
【注释】①独孤生:陆游在蜀中结识的一位年轻奇伟之士。②“帖”通“贴”,紧贴着。③鸱[chī]:鸱鹰。④关河:犹言山河,这里指代国家。⑤魏阙:古代宫殿前巍然高耸的楼阙,代指朝廷。
1.颈联空白处填“生死”还是“死生”,请选择并说出理由。
2.作者借这首出猎之作,表达了哪些情感?
(五)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 《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
2. 最后一句诗“溪鸟山花共我闲”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万巨①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1. 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 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
(七)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②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③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②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③红蕖(qú):荷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阕首句采用了镜头推移法,“林断山明”是远景,“竹隐墙”是近景。
B.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同时也流露诗人百无聊赖的无可奈何。
C.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欣赏夏末秋初之景的惬意。
D.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又”字也别有一番情味。
2.从用词的角度,赏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的妙处。
(八)阅读上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客居四川时所作。②惊残:惊醒。③故山:即家乡。
1.说说第一句“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2.这首诗引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九)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暂开颜”的原因。
2. 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十)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 “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 “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 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2. 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部分)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
山溪、木板桥、诗人
①_________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
茅屋、阳光、人、鸡
悠长的鸡鸣声
②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明]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②已无家。
【注】①顾炎武(1613~1682年),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爱国学者。②逐客:这里指作者已流落在外,就象被放逐一样。
1.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丰富的情感?
2.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作简要分析。
【答案】
1. 既有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思念,又有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更隐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
2. 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解析】
1.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的分析。
这是一首赠诗。此诗写出了作者和好友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中“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2.本题考查诗歌的风格特征。
作答此题,先回忆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或者说沉郁悲怆、深沉凝重等。然后分析本诗这一方面的风格特征。
顾炎武的这首《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家事、国事的情怀——惊觉秋老,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行间;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触手可接;两鬓斑白,逐客无家,苍凉的情绪弥漫不散;天地变色,神州易主,郁结的哀愁直透骨髓;但肝胆犹存,江山作证,坚贞的心志更催人泪下。诗人将满腔块垒,诉诸这些交织的形象,熔铸成一首节奏铿锵的五言律诗,展现出沉郁苍凉、悲壮凝重的风格特征。
(二)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①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②然。莫道桑榆③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③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B. 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喜的一面。
C. 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觉得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
D. 本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感变化相同。
2. 诗的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颇有哲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C
2. ①夕阳欲坠还会布下满天彩霞,诗人由此感悟到人老心不老。即使暮年也可以有美丽人生,蕴含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C项,“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错误,“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写作者觉得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但是没有“与青年对比”。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句中的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作答。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说,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桑榆,喻日暮,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这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
(三)阅读唐代诗人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①宿别》,完成题目。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韩绅,诗人的朋友。②翻:同“反”,反而。③共传:互相举杯。
1.这是首惜别诗,却从上次的分别说起,首联中的“_______”(时间)、“_______”(空间),两个词突出二人分别之久、相见之难。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颔联两句,尤其是“疑”字最为传神,请你结合诗句揣摩“疑”字的妙处。
3.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
1. 几度 江海/山川
2.“疑”字表达出诗人与友人久别相逢后,感觉不真实,反而怀疑是梦境心理状态,说明思念心切,此次相会不易。
3.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眼前的相聚,想象到明朝的离别,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意思是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
2.考查对诗歌炼字的赏析。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意思是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一个“疑”字,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表达了作者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心情神态。
3.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意思是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结处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用一“更”字,就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离杯惜共传”,在惨淡的灯光下,两位友人举杯劝饮,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四)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①
[南宋]陆游
白袍如雪宝刀横,醉上银鞍身更轻。帖②草角鹰掀兔窟,凭风羽箭作鸱③鸣。
关河④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欲疏万言投魏阙⑤,灯前揽笔涕先倾。
【注释】①独孤生:陆游在蜀中结识的一位年轻奇伟之士。②“帖”通“贴”,紧贴着。③鸱[chī]:鸱鹰。④关河:犹言山河,这里指代国家。⑤魏阙:古代宫殿前巍然高耸的楼阙,代指朝廷。
1.颈联空白处填“生死”还是“死生”,请选择并说出理由。
2.作者借这首出猎之作,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
1.填“死生”,原因一:这首诗是律诗,要求偶句(二、四、六、八句)押韵。“生”与“轻”“鸣”“倾”四个韵脚押相似的韵(或“生”的韵母“eng”与“轻”“鸣”“倾”的韵母“ing”相似),而“死”则不押韵;原因二:律诗颈联要求对仗工整,仄起平收,“北”为仄声,“生”为平声。
2.①充满信心(自我肯定、意气风发);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③对南宋时局的深深忧虑;④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答题思路:本题问字词顺序,古诗有自己的格律要求,首先要从格律角度考虑。
示例1: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一般而言律诗的第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二句的“轻”、第四句的“鸣”、第八句的“倾”的押的是韵母“ing”,“生”和“死”的韵母分别是“eng”和“i”,在写作时会尽量让律诗的偶数句尾字韵母相同、相似,故从律诗押韵角度看,第六句的尾字应该是“生”,故顺序是“死生”。
示例2: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通俗地说,平声就是一声或二声,而仄声是三声和四声。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一般情况下是仄起平收,即上句的尾字是仄声,下句的尾字是平声。颈联尾字“北”是三声,即是仄声,那么颈联下句的尾字应该是平声,即应该是一声或二声,“生”是一声,是平声,“死”是三声,是仄声,故“生”放在尾字位置,顺序是“死生”。
2.本题考查主题情感。
(1)结合首联“白袍如雪宝刀横,醉上银鞍身更轻”可知,这里写作者穿着白色的袍子,身前横着宝刀,喝醉了坐在银色的马鞍上身子感觉更轻快了,具体描写了作者骑马的英伟身姿,表现出一种英姿飒爽,看出作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自我肯定,整个人意气风发。
(2)结合第二联“帖草角鹰掀兔窟,凭风羽箭作鸱鸣”可知,这一联诗的意思是紧贴着草丛的角鹰掀开兔子的洞窟,羽箭凭依着风发出鸱鹰的鸣叫,“羽箭”是人射出的,显然这里写作者的羽箭射出如同鸱鹰一般,快速有力,羽箭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上战场,这里写出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结合第三联“关河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死生”可知,这一联诗的意思是山河怎么能够让它分为南北呢?哪位英雄豪杰可以同生共死。结合背景可知,陆游是南宋人,他一生的抱负就是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这里作者对当时国家被侵占、没有人和他一起并肩作战感到忧虑,故表达了对南宋时局的深深忧虑。
(4)结合“欲疏万言投魏阙,灯前揽笔涕先倾”可知,这一联的意思是作者想要写万言奏章进奏给帝王,但是在灯下写之前先已经泪流满面了,为何流泪满面,因为他知道他的进言不会被听取,体现出他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
(五)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 《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
2. 最后一句诗“溪鸟山花共我闲”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蜿蜒曲折(弯曲)、高峻。
2.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恬静、闲适自得之情。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屋绕湾溪竹绕山”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写出了溪水的曲折;“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写出了山的高。
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溪水、鸟儿、献花和我一起悠闲。从“闲”可以看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万巨①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1. 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 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
【答案】
1. 无风、不雨
2. 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首联“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意思是:举起酒杯留下您和我一起听琴,在这岁末的傍晚我们即将分别,真是让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直接表现作者送别友人,诗人的内心是伤感、无奈的;接下来诗人用“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霜叶没有风起却自己飘落,秋天的云彩没有雨淋,却空自阴沉沉的)”借景抒情,用“无风”“不雨”的天气状况却阴沉的环境衬托作者送别友人时内心的不平静。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具体把握。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逐一分析各联就可全面概括出“离别之情”。
首联“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意思是:举起酒杯留下您和我一起听琴,在这岁末的傍晚我们即将分别,真是让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直接表现作者与友人分别时,内心苦涩,依依惜别;颔联“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意思是:霜叶没有风起却自己飘落,秋天的云彩没有雨淋,却空自阴沉沉的;诗人借景抒情,借自落的霜叶、空阴的秋云,表现自己与友人即将分别时,内心愁苦,难以疏解愁绪;颈联“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意思是:荒凉的村落、狭窄的道路最让行路之人忧伤,寒冷的小溪,深深的河水也让马儿心生怯意;通过对路途环境的萧瑟凄凉,表现对友人未来路途艰险坎坷的担忧;尾联“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子”意思是:独自站立望断远处的青山,不知什么时候在哪里和你能再次相聚;友人刚刚离开,诗人却表现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现实却是“何处相寻”,表现了作者不知何时相逢的怅惘。
(七)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②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③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②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③红蕖(qú):荷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阕首句采用了镜头推移法,“林断山明”是远景,“竹隐墙”是近景。
B.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同时也流露诗人百无聊赖的无可奈何。
C.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欣赏夏末秋初之景的惬意。
D.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又”字也别有一番情味。
2.从用词的角度,赏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的妙处。
【答案】
1.C
2.示例1:运用叠词,富有韵律。“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1分,答不出通感,只答出香气特点也可)
示例2:运用动词,生动形象“翻”写出了白鸟翻飞之迅疾,身姿之灵动。“照”写出红蕖倒映在水中的样子,姿态优美。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
C.“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意思是: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可见在作者漫步时正是夕阳西下,细雨是昨夜下的;“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表述有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本题已给出赏析角度(用词),从事物特点,内容,情感方面去分析。
示例一:“时时”“细细”属于叠词,运用叠词使语句福有韵律;联系“林断山明竹隐墙”意思是: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时时”形容白色小鸟在竹林池塘边幽静环境中不时飞过的灵动之态,动作迅即之姿;联系“乱蝉衰草小池塘”意思是: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细细”用看到的阳光照射池水景象形容衰草池塘中的荷花散发香气,将嗅觉转化为视觉,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荷花香气弥漫之细腻。
示例二:“翻”“照”为动词;“翻空白鸟时时见”意思是: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形容小鸟在天空中上下翻飞,凸显小鸟飞行速度迅疾,身姿灵动;“照水红蕖细细香”意思是: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荷花在池塘中倒映姿态优美,表现作者游览乡村心情愉悦。
(八)阅读上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客居四川时所作。②惊残:惊醒。③故山:即家乡。
1.说说第一句“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2.这首诗引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
1.描绘了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渲染了孤寂、凄惨的氛围,烘托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和愁苦,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感情基调。
2.抒发了作者感慨岁月蹉跎、时光流逝,自己壮志未酬、功名失意,表达对时局的忧念以及思乡之情,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解析】
1.本题考查诗句作用。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意思是: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描绘了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交代了“夜闻杜鹃”的环境;在这样的寓所里,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这就渲染了孤寂、凄惨的氛围,烘托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和愁苦。结合“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可知,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因此,开篇便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感情基调。
2.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意思是: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这杜鹃竟然可以在发出鸣叫,催成词人几行清泪,惊残他一枕孤梦之后,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结合【注】①“这首词是陆游客居四川时所作”可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意;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意思是: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进一步表明处境,生发感慨,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岁月蹉跎、时光流逝。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此时作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包含着壮志未酬、功名失意的深深遗憾。
(九)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暂开颜”的原因。
2. 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 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联想想象)。诗人通过主人院中的碧松,联想到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并想象到了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表达闲适愉悦的心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联系诗歌题目中“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知是朋友新居落成,自己心情舒适;颔联写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诗人心情舒畅;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可见主人品味高雅,也使人心情好;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也是心情高兴的原因之一。
2.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是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到来,芍药花就会开满园子,展现一片生机勃勃景象,到那时就可以欣赏美丽景色。所以“疏种碧松通月朗”是实写,“多栽红药待春还”是虚写,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院内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也表现了作者愉悦悠闲的心情。
(十)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 “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 “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 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2. 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部分)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
山溪、木板桥、诗人
①_________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
茅屋、阳光、人、鸡
悠长的鸡鸣声
②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①潺潺的流水声 ②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解析】
1.D.“亲自参加”有误,诗人并没有亲自参加劳动,而是参观农家人劳动。故选D。
2.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赏析。
①“板桥人渡泉声”意为:走上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诗中画面的声音是潺潺的流水声。“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②“茅檐日午鸡鸣”意为: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这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恬淡闲适之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8 比较赏析(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咏物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7 赏析表达技巧(二)(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描写、抒情和结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6 赏析表达技巧(一)(含解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