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4 茅盾小说《春蚕》的悲悯情怀(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4 茅盾小说《春蚕》的悲悯情怀(含解析),共5页。
四 茅盾小说《春蚕》的悲悯情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茅盾的悲悯——浅论《春蚕》茅盾的作品开头总是无限度地扩大成功的喜悦,但最后却反差极大地一落千丈。这样的落差使人十分容易产生一种同情。《林家铺子》《子夜》《春蚕》都是如此。《春蚕》的写作灵感是来源于报上一则关于“浙东今年春蚕丰收,蚕农相继破产”的消息。茅盾试图找出一条新的道路去帮助农民摆脱困境,这些尝试使他较为准确地把握了造成农民困境的根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农民想摆脱这种命运就必须参加革命的出路。同时,茅盾笔下的农村更多地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老通宝家的遭遇就是中国的现实写照。作为传统的农民,他们忠厚老实,勤劳勇敢。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国民政府的腐败,这一切的一切迫使农民不仅“丰收成灾”,而且“不丰收更成灾”。茅盾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民在社会大背景下的无力和被动。社会动荡下遭遇最不幸的便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所以作者也对此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与此同时,茅盾也苦恼于农村落后贫穷所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最为明显的便是对迷信思想的反对。文中多次提到农民的迷信行为。比如老通宝认为小陈老爷吸食鸦片是因为长毛在阴间告状,而他自己家衰败是因为杀过一个路过的小长毛。还有关于对黄道士的测字的描写,据说“今年的青叶要贵到四大洋”,以及人们对用蚕房墙脚发芽的大蒜来预测春蚕的长势吉凶的那种极度迷信。甚至因为荷花家的春蚕长势不好便全村一起隔离荷花夫妇,称荷花为“白虎星”,还有就是“收蚕”时一定要举行无比隆重的仪式,不然便不吉利,不会有好收成。这一切毫无现实依据的东西,在作者笔下的农村却得到无数人的信服。茅盾在文中表达了他对农村迷信的一种讽刺。但茅盾对农民的抗争是持赞扬态度的。虽然怜悯于农民的悲惨遭遇,但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农民自己行动起来,为摆脱贫困而努力。在老通宝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农民的挣扎和不妥协。虽然他缺少反抗精神,但他本能地去仇视外来事物,本能地怀着渺茫的希望,日复一日地努力耕耘,企图通过一个老式农民的法子来脱贫致富。最终结果他是失败的,因为时代的变化,农民生存的主要矛盾已经不仅仅是人与自然间的抗争了。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原本与农民迫切相关的对象从土地转为经济。 造成农民最终悲惨境遇的不是自然环境而是社会环境。所以想要改变贫穷的命运,农民所要做的不是与自然去搏斗,而是应该努力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一条路,便是革命的道路。在《残冬》中,农民最终走向了自发性的武装斗争的道路。这也是茅盾所探索到的农民的出路。《春蚕》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篇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小说,它更大程度上代表了知识分子阶层关注民生、关怀民众的一种态度。在《春蚕》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茅盾对农民的深切关怀。(摘自草笠轻的新浪博客)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林家铺子》的开头无限度地扩大了成功的喜悦;《子夜》也是如此,主人公吴荪甫开始是成功的,最后却一落千丈。B.茅盾非常准确地把握了造成农民困境的根源,也清楚地意识到农民想要摆脱这种命运就必须参加革命的出路。C.造成以老通宝家为代表的农民相继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茅盾认识到了这一点,进而更加同情农民。D.茅盾对落后贫穷的农村存在的迷信思想是反对的,但他对农民的悲惨遭遇也只是停留在怜悯的态度上。答案 A解析 B项表述不准确,原文是“较为准确地把握了造成农民困境的根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农民想摆脱这种命运就必须参加革命的出路”。C项造成以老通宝家为代表的农民相继破产的原因还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和国民政府的腐败。D项茅盾对农民的悲惨遭遇不只是怜悯,更希望他们起来抗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对农民出路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从《春蚕》到《残冬》,反映出作者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的历程。B.文章从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对农民迷信的讽刺、对农民抗争的赞扬和对农民出路的探索四个方面展开论述。C.茅盾对农民的抗争是持赞扬态度的,文中只是一笔带过,是为了突出对农村描写“更多地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的主题。D.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释了茅盾作为一个文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悯之情和一颗文人的赤诚之心。答案 D解析 不是“总分”结构,而是“总分总”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通宝一家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他们家的遭遇就是中国的现实写照,证明了造成农民生存悲惨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B.《春蚕》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报上的一则消息,这说明文学创作虽然可以虚构,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C.茅盾因为个人对迷信思想的反对,所以对于农村落后贫穷所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的苦恼表现得十分明显。D.《春蚕》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它更大程度上代表了知识分子阶层关注民生、关怀民众的一种态度。答案 C解析 C项强加因果,原文说“茅盾也苦恼于农村落后贫穷所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最为明显的便是对迷信思想的反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春蚕(节选)茅 盾“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接着是家家都“望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张老头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四大娘首先说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就是这么着,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不算!1932年11月1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望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C.“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出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了他们此行的艰难。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答案 C解析 “运用双关手法”分析有误。2.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一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紧张焦灼)②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欢笑兴奋)③“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使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忧愁失望)④不得已将茧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宝又气得生了病。(生气)3.茅盾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请结合这种观点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写实角度: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写,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生活。②典型化角度: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反而负债的遭遇,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的社会现实。③揭示生活本质角度:交代了老通宝家破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刻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④情感表达角度: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藏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答出三条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小说阅读 单文精练1 仁而有慧——汪曾祺《仁慧》(含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小说阅读 群文通练2 秤如人心——做秤之道(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小说阅读 单文精练2 “同窗”异景——泰格特《窗》(含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