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单元归纳总结(全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54689/0-16956045384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单元归纳总结(全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54689/0-16956045384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单元归纳总结(全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54689/0-16956045384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单元归纳总结(全册)
展开
第1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简单的统计表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浩浩对班级同学喜欢吃的水果进行调查,喜欢吃苹果的有17人,喜欢吃香蕉的有10人,喜欢吃西瓜的有16人,喜欢吃其他水果的有6人,请你填写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水果苹果香蕉西瓜其他人数 (1)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2)喜欢吃西瓜的比喜欢吃香蕉的多( )人。【解答】 水果苹果香蕉西瓜其他人数1710166(1)苹果 (2)6收集和整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1)写“正”字法。(2)符号法。(易错题)数一数,写“正”字填一填。(1): ,: ,: 。 (2)根据上图完成下表。动物只数 【解答】 (1)正正 正 正 (2)11 8 7 第2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平均分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些物品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下列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是的画“√”,不是的画“✕”。(1) ( )(2) ( )【解答】 (1)√ (2)✕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2.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27÷3=9读作:( ),这里的27是( ),3是( ),9是( )。【解答】 27除以3等于9 被除数 除数 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2.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24÷6=( )想:( )六二十四【解答】 4 四解决问题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把8个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把8个,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解答】 8÷2=4(个)8÷4=2(盘) 第3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2.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3.剪轴对称图形: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只要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就会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解答】 ②平移和旋转1.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都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2.通过平移能够相互重合的图形的特点:大小、形状、方向完全相同。3.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哪些笑脸可以通过平移与①号笑脸重合?【解答】 ②⑥下列现象是平移的有( ),是旋转的有( )。①电梯升降;②电风扇转动;③摩天轮的运动;④火箭升空。【解答】 ①④ ②③ 第4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先想:除数×( )=被除数,再用乘法口诀计算出商。56÷7=□想:七( )五十六【解答】 8 八解决问题先找出已知条件,再根据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如果求几个几是多少就用乘法;如果是平均分就用除法。同学们排队,一行8人,3行共有多少人?24人排队,平均分成3行,每行有几人?【解答】 8×3=24(人)24÷3=8(人)第5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计算。4×6÷3 48-27+36【解答】 4×6÷3
=24÷3
=8 48-27+36
=21+36
=57计算。16-4÷2 3×8+32【解答】 16-4÷2
=16-2
=14 3×8+32
=24+32
=56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在计算带小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计算。7×(6+2) 48÷(18-10)【解答】 7×(6+2)
=7×8
=56 48÷(18-10)
=48÷8
=6解决问题1.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2.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小括号的使用。同学们栽了8行树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0棵,剩下的是男生栽的,男生栽了多少棵?【解答】 ①8×7=56(棵)56-20=36(棵)②8×7-20=56-20=36(棵) 第6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剩余的数叫余数,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2.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除数。15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解答】 15÷4=3(个)……3(个)□÷4=6……,里最大能填几?【解答】 3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试商方法1.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先写除号,再把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写在除号的里面和外面左侧。在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2.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计算。(1)27÷9; (2)49÷5。【解答】 (1)27÷9=3 (2)49÷5=9……443÷7=□……□想:7×□≈43且小于43。【解答】 6 1 6解决问题1.租船问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2.周期问题:解决周期问题时,可以根据循环出现的规律列除法算式,求出余数,再根据余数得出所求问题的结果。(易错题)同学们去野营,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至少需要多少顶帐篷?【解答】 17÷3=5(顶)……2(人)5+1=6(顶)答:至少需要6顶帐篷。有一排旗,按三红两绿的规律排列,第29面是什么颜色?【解答】 29÷(3+2)=5(组)……4(面)答:第29面是绿色。 第7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千”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百是一千。2.读数: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的0读作“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3.写数: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4.组成:一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是几,这个数就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解答】 一百 一千写作: 读作: 【解答】 2030 二千零三十356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解答】 3 5 610000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万”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万是比千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千是一万。2.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与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基本相同。3.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4.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5.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叫近似数。一千一千地数,( )个一千是一万。【解答】 105840是由( )个千、(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解答】 5 8 4(易错题)比一比。3461740 84289100【解答】 < <冰箱售价是7998元,约是( )元。【解答】 8000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方法一:先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方法二: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口算。4000+2000=800-500=【解答】 6000 300估算用近似数解决“够不够”的问题时,可以把准确数估成整千、整百或整十的近似数,也可以把准确数估成几千几百或几百几十的近似数,再进行相应的计算,最后判断“够不够”。爸爸带了5000元,想买一台冰箱,中途买了一双388元的鞋,剩下的钱够买冰箱吗?4390元【解答】 4400+400<5000答:剩下的钱够买冰箱。 第8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克和千克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一般情况下,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一个鸡蛋约重50( )。一棵大白菜约重3( )。【解答】 克 千克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由“千克”转化成“克”时,在数的后面添上3个0;由“克”转化成“千克”时,去掉数的末尾的3个0。3千克=( )克9000 g=( )kg【解答】 3000 9 第9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三个事物的简单推理对三个事物进行推理判断时,要找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后再进行判断。小王、小张、小李三个人,只有一个人是医生。小王是老师,小张说:“小李不是医生。”( )是医生。【解答】 小张在方格(4×4)中填数先看哪一个方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方格中应填的数,以此类推填下去,就能把方格中的数填完整。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这四种图案,并且每种图案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什么?【解答】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