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9讲《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件+教案
展开(三年级)暑期 备课教员:* * * | |||
第九讲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 |||
一、教学目标: | 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 方法。 | ||
二、教学重点: | 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 ||
三、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四、教学准备: | PPT |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课前交流,体验策略导入(6分) 师:你们画画的时候,会用到什么呢? 生:水彩笔。 生:蜡笔。 生:图画本。 师:很好,我们画画的时候要用到水彩笔,也有小朋友是用蜡笔,我们知道这 都是为了涂颜色对吗? 生:是的。 师:那有时候在画画的时候你会忘记了带水彩笔或是没有某种颜色对吗? 生:是的。 师:那你们会怎么办呢? 生:会向同学借。 师:嗯,如果你借了这位小朋友3支水彩笔,那位小朋友也借了这位小朋友2 支水彩笔,这位小朋友自己手上还有7支水彩笔在用,那你们思考一下这 位小朋友原来有多少支水彩笔呢? 生:12支。 师:嗯,这个是不是很简单,但是你们有没有思考一下,要求原来有多少支水 彩笔,你们第一要先想什么呢? 生:先算出借了多少支水彩笔。 生:然后再把借出的水彩笔加上自己手上的水彩笔就是原来的。 师:是的,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先要分析一下第一步算什么,然后再来分析最后一步要算什么。所以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掌握一些策略。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板书课题:板书决问题的策略(一)) | |||
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 (一)例题一:(14分) 三(1)班图书角有一些书,先被同学们借出了9本,后来又被借出了36本,这时还剩28本,图书角原来多少本书? 师:同学们先认真读一读这道题,然后再找一找这道题中你觉得很有用的信息, 找到了请举手。 生1:有一些书被同学们借出了9本。 生2:后来又被借出了36本。 生3:还剩28本。 师:恩,很好,你们找到的都是关键的,其实图书角原来多少本书,主要由哪 两部分组成? 生:主要是借出的和剩下的两部分。 师:嗯,说的真是太棒了。同学们,你们找到了这些有用的信息了吗? 生:找到了。 师:很好,看来真的都找到了,但是,最关键的信息你们没有说出来,是什么? 生:先被同学们借出了9本,后来又被借出了36本,这时还剩28本。 师:对啦,这是整道题中最关键的信息了!所以大家以后做应用题,要先把已 知条件找出来。 师:我们找到了这些信息后,发现第一步要求什么? 生:要求借出了多少本图书。 师:没错,那怎么求出借出了多少本图书呢? 生:9+36=45(本)。 师:我们求出了借出的图书本数,那我们再来看一下问题是什么? 生:问题是求原来有多少本图书。 师:我们求出了借出的图书本数,又知道了剩下的图书本数,那要求原来还有 多少本图书怎么求呢? 生:用借出的图书本数加上还剩的图书本数就是原来的图书本数。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怎么列算式? 生:45+28=73(本)。 师:这是两个算式,那我们怎么列综合算式呢? 生:综合算式为:9+36+28=73(本) (教师边讲板书边演示课件。适时板书板书题时的注意要点) 板书: 9+36+28=73(本) 答:图书角原来73本书。
练习一:(6分) 工厂为满足市场需求,原计划一月内生产300辆车床,上半月生产了125辆,下半月生产了280辆。问比原计划多生产了多少辆? 分析: 这题要学生理解一个月分上半个月和下半个月,而上半个月和下半个月生产的是实际生产的,一月内生产300辆车床是原计划生产的,要求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辆就要求出实际生产的辆数减去原计划生产的就是多生产的。 板书: 125+280-300=105(辆) 答:比原计划多生产了105辆。
(二)例题二:(14分) 阿派妈妈卖衣服,第一天挣得540元,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挣50元,第三天比第一天和第二天挣的总和少423元,阿派妈妈第三天挣了多少钱? 师:(先让学生把题读一读,并且指名让学生你读完题后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1:每一天挣得540元。 生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挣50元。 生3:第三天比第一天和第二天挣的总和少423元。 师:那问题是求什么呢? 生:阿派妈妈第三天挣了多少钱。 师:我们知道解决问题时要先干什么? 生:分析题意,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条件入手。 师:是的,这位同学非常棒,我们先从问题入手,要求阿派妈妈第三天挣了多 少钱,就要知道什么? 生:知道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总和。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从已知条件“第三天比第一天和第二天挣的总和少423元。”这句话中 可以求出第三天挣的钱数。 师:这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那第一天挣的和第二天挣的钱数都知道了吗? 生:已知条件只告诉了第一天挣得540元,第二天挣的不知道。 师:是的,那第二天挣多少钱能不能求出来呢?为什么? 生:能,从已知条件“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挣50元。”可以求出第二天挣的钱数。 师:是的,我们根据第一天挣的540元和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挣50元这两个条件 可以求出第二天挣多少钱,那用什么方法呢? 生: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挣,也就是求大数,用加法计算。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棒,谁来说一下算式是什么? 生:540+50=590(元)。 师:现在求出了第二天挣了590元,又知道第一天挣了540元,这样可以求出 什么呢? 生:可以求出第一天和第二天挣的总和是多少? 师:是的,那求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挣的总和是不是很简单,同学们自己动手算 一算吧! 生:590+540=1130(元)。 师:那求出第一天和第二天挣的总和,那再怎么来求第三天挣多少钱呢?我相 信大家都知道了,你们动手试试吧! (学生自己算,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 生:1130-423=707(元)。 师:非常好,刚才都是分步计算的,现在你们可以把这些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吗? 学生尝试,老师边讲边演示: 板书: 540+50=590(元) 590+540-423=707(元) 答:阿派妈妈第三天挣了707元。 练习二:(8分) 某区七月份用电200度,比八月份多用了54度,九月份比七月份和八月份总和少98度,九月份用电多少度? 分析: 根据题意,要求九月份用电多少度,就是要求出七月份和八月份用电的总和,而已知只告诉了七月份用电200度,所以应该先求出八月份用电的度数,即:200-54=146(度);然后再求出七月份和八月份用电的总和,这样就可以求出九月份用电度数,即:146+200-98=248(度)。 板书: 200-54=146(度) 146+200-98=248(度) 答:九月份用电248度。
三、小结:(2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分析题意,然后根据已知条件里的重要条件或隐藏条件,求出第一步问题,然后再根据另外一个已知条件,解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 |||
第二课时(50分) 一、谈话导入(3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买过东西吗? 生:…… 师:有的小朋友很不错,都会买东西了,那你们买东西的时候带了多少钱呢? 生:…… 师:有的小朋友带了一张一百元的毛爷爷去买东西,那你们是全部用完呢,还 是会有剩余? 生:…… 师:如果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需要找钱,你知道算售货员应该找你多少钱吗? 生:…… 师:小朋友有的会算有的不会算,不过不会算不要紧,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学 习怎么算,好不好! 生:好。 【课件出示例题三。】 | |||
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 (一)例题三:(13分) 妈妈带了98元,买了6盒蛋糕,每盒9元。还剩下多少钱? 师:同学们认真看一下这个例题,找出这道题中比较重要的信息。 生1:妈妈带了98元。 生2:买了6盒蛋糕,每盒9元。 生3:求剩下多少钱。 师:虽然字比较少,但是大家还是找到了很多信息,那我们可以从这些信息中 知道什么呢? 生:我们可以先求出用了多少钱。 师:是的,我们可以知道妈妈用了多少钱,那怎么知道呢? 生:可以根据“妈买了6盒蛋糕,每盒9元”这句话知道的。 师:那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呢? 生:就是6个9是多少。 师:是的,怎么列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9×6=54(元)。 师:我们知道了妈妈用了54元,又知道妈妈带了98元,那还剩下多少钱怎么 求呢? 生:用总的钱数减去用了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98-54=44(元)。 师:非常好,你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算式吗? 生:98-9×6=44(元) (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 板书: 98-9×6=44(元) 答:还剩下44元。
练习三:(7分) 欧拉给售货员100元钱,买了3个足球,找回4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分析: 要求每个足球多少钱,就要求这3个足球一共用了多少钱,已知欧拉给售货员100元,找回了4元,这样就可以求出用了的钱就是100-4=96(元);用了96元买3个足球,这样就可以求出足球的单价就是96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即:96÷3=32(元)。列成综合算式为:(100-4)÷3=32(元)。 板书: (100-4)÷3=32(元) 答:每个足球32元。
师:同学们,你们有见过邮票的吗? 生:…… 师:以前没有手机,人们通过写信传达一些事,邮票贴在信封上,这样就可以 寄出去,邮票上还有十二生肖图像,非常漂亮,还有就是为了纪念一些重 要的事情,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有很多人都喜欢收藏邮 票,米德和欧拉都爱收集邮票,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他们收集了多少邮票。 (二)例题四:(13分) 米德和欧拉都爱收集邮票,米德有50枚邮票,欧拉有32枚邮票,米德给欧拉几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师:谁来帮老师把题读一下。 生:…… 师:非常棒,这里面告诉了哪些信息呢? 生:米德有50枚邮票。 生:欧拉有32枚邮票。 师:嗯,那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什么呢? 生:可以求出米德比欧拉多了多少枚邮票。 师:你们知道怎么求吗? 生:50-32=18(枚)。 师:我们知道米德多,并且还知道比欧拉多了18枚,现在问题要我们求什么呢? 生:米德给欧拉几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师:我们知道如果把这18枚邮票单独拿出来放在一边,你会发现什么呢? 生:发现两个人的邮票数就相同了。 师:是的。所以我们怎么分配多出的18枚邮票呢? 生:平均分。 师:是的,就是把这18枚邮票平均分给谁? 生:平均分给米德和欧拉。 师: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列算式呢? 生:18÷2=9(枚)。 师:所以米德给欧拉多少枚后,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了。 生:给9枚邮票。 师:大家都会了吗?是不是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听明白呢,其实我们还可以画 图来帮助我们分析题意,你们会画吗?自己动手画一下。 (学生动手画线段图,老师巡视指导) 最后学生汇报结果,也可以边讲边教,让学生明白画线段图,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板书: (50-32)÷2=9(枚) 答:米德给欧拉9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练习四:(7分) 卡尔搭积木,第一堆搭了22块,第二堆搭了38块,要使两堆的积木数相等,应该从第二堆拿几块到第一堆? 分析: 已知第一堆搭了22块,第二堆搭了38块,这样就可以求出第二堆比第一堆多搭了38-22=16(块),如果把第二堆多搭的16块积木拿出来,这样两人的积木就相同了,最后只要把这16块积木平均分给第一堆和第二堆,即:16÷2=8(块)。所以应该从第二堆拿8块到第一堆,两堆的积木数相等了。 板书: (38-22)÷2=8(块) 答:要使两堆的积木数相等,应该从第二堆拿8块到第一堆。
师:你们喜欢气球吗? 生:喜欢。 师:喜欢什么颜色的呢? 生:…… 师:卡尔也喜欢气球,那我们接着就来看一下这道题。 (三)例题五(选讲): 卡尔有红气球和蓝气球共45个,蓝气球比红气球多7个,红气球有多少个? 师:先一起来读一下这道题。 师:很好,题目意思能理解了吧? 生:能。 师:很好,你们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信息呢? 生1:卡尔有红气球和蓝气球共45个。 生2:蓝气球比红气球多7个。 师:那大家从这两个信息中能求出什么呢? 生:…… 师:是不是大家感觉很困难,那我们就一起来画线段,这样你就能知道了。 (老师边说边教学生画线段图,同时PPT演示画线段图过程) 师: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红气球,再根据蓝气球比红气球多,我们要画蓝 气球线段时要比红气球线段长。(边说边画)
师:那大家观察这两个线段你会发现什么? 生:蓝气球那条比红气球那条长。 师:是的,那长了多少呢? 生:蓝气球比红气球多7个。 师:嗯,非常好,我们就可以标注多出的这些是7个。
师:我们还知道什么? 生:卡尔有红气球和蓝气球共45个。 师:是的,也就是这两个气球的总和是45,那这个又怎么画呢? 生:……
师:那问题是什么呢? 生:红气球有多少个。
师:这个线段图已经画好,那你从这个线段图中发现了什么呢? 生:…… 师:老师可以用手把多7个这段线段遮住,再问学生,如果老师把这7个拿掉 你会发现什么呢? 生:拿掉后,就是两倍红气球的个数了。 师:是的,那这7个从哪里中拿掉呢? 生:从总和45中减掉。 师:是的,所以我们第一步是先用总和45减去多的7个,怎么列式呢? 生:45-7=38(个)。 师:然后,这38个是两倍红气球的个数,那要求一倍红气球的个数怎么求? 生:38÷2=19(个)。 师:其实从题中你知道已知两个数的和,还有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 少,这是和差问题。 板书: (45-7)÷2=19(个) 答:红气球有19个。
练习五: 爸爸买回算术本和语文本共30本,已知算术本比语文本多4本,问爸爸买回的算术本多少本? 分析: 已知算术本和语文本共30本,算术本比语文多4本,我们会发现语文本再补上4本,那就是两倍算术本的本数了,这样两种本数的总数就是30+4=34(本),由于34本就是2倍的算术本的数量,所以要求算术本的数量就是34的一半,即:34÷2=17(本)。列成综合算式为:(30+4)÷2=17(本)。 板书: (30+4)÷2=17(本) 答:爸爸买回的算术本是17本。
三、总结:(5分)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首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当我们从已知条件中很难找出隐藏条件时,不能直接求出时,我们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这样更容易解决问题。
四、随堂练习 1. 张师傅上午做了142串羊肉串,下午做了138串,共卖出去156串。剩下多 少串? 142+138-156=124(串) 答:剩下124串。
师傅比陈师傅少做42个,王师傅做了多少个玩具? 145+56-42=159(个) 答:王师傅做了159个玩具。
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270-190)÷4=20(页) 答:平均每天要看20页。
另一个瓶中放了38个。要使两个玻璃瓶中装的纸星星一样多,姐姐要从瓶 中拿出多少个纸星星放在妹妹的玻璃瓶中? (56-38)÷2=9(个) 答:姐姐要从瓶中拿出9个纸星星放在妹妹的玻璃瓶中。
5. 学校有排球、足球共36个,排球比足球少4个,足球有多少个? (36+4)÷2=20(个) 答:足球有20个。
| |||
家庭作业 |
| ||
主管评价 |
| ||
主管评分 |
| ||
课后反思 (不少于60字) | 整体效果 |
| |
设计不足之处 |
| ||
设计优秀之处 |
| ||
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9讲《巧算年龄》课件+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9讲《巧算年龄》课件+教案,文件包含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9讲《巧算年龄》课件pptx、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9讲《巧算年龄》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4讲《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4讲《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教案,文件包含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4讲《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pptx、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4讲《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3讲《数图形》课件+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3讲《数图形》课件+教案,文件包含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3讲《数图形》课件pptx、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3讲《数图形》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