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三年级下册数学奥数课件PPT+教案【秋季课程】
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1讲《周长》课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1讲《周长》课件+教案,文件包含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1讲《周长》课件pptx、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1讲《周长》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暑期 备课教员:* * * 第十一讲 周长一、教学目标:1. 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2.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3. 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 会用公式正确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5. 会用等量代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1. 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2. 正确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三、教学难点:正确、深刻地理解书周长的含义。四、教学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卡片、PPT、投影仪、直尺、线。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情境导入(5分)师:(出示十字绣的画)这是老师自己绣的一幅画,我想裱上漂亮的边框挂起来,但是老师不知道应该买多少边框的材料,如果买多了会浪费,少了又不好看,你用什么方法可以量出来吗?同学们能帮帮老师吗?生:可以用尺子量。师:用尺子量哪里呢,你能示范给同学们看一看吗?生:……师:用尺子量是一种很好的办法,除此之外你还有另外的方法吗?哪位同学能 说一说。生:可以用线把一圈先围起来,看看有多长,然后再用尺子量。师:很聪明,如果我们刚好手上没有尺子,那我们可以先找一根线把画的边框一圈先围起来,做个记号,等有尺子的时候再把围出来的线段用尺子量出来。现在老师手上就有一根线,我们一起跟老师用线来量一量,你们看老师量得对不对。(老师示范不足一周的情况)生:老师,你没有把一圈围满。师:同学们眼睛特别亮,老师围的是不是少了一段,那老师再量一次,你们看 对不对。(老师示范超过一周的情况)生:不对,老师你围多了,超过一圈了。师:刚刚围少了,现在又围多了,那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围成一圈呢?生:要刚刚好,不多也不少。从起点出发,绕一圈回到起点就是围了一圈。师:下面的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那谁能上来帮老师来围一围这幅画的边框呢?生:……师:数学上这样的一周我们叫周长,也就是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板书课题:周长)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师:同学们,你们平常喜欢运动吗?生:我喜欢打乒乓球。师:哇,你会打乒乓球,老师也想学乒乓球,那老师要向你学习了。还有其他 喜欢运动的同学吗,跟我们说说你喜欢什么?生:我喜欢跑步。师:老师也喜欢跑步,运动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壮,让我们同学长得更高!那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操场的周长是几米吗?生:400米。师:哇,同学们生活常识很丰富,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如果没人知道操场的周长,老师可以提问怎么去测量操场的周长)师:老师发现,不仅我们同学很爱运动,大自然的动物也很喜欢运动,你想知 道今天我们的运动健儿是谁吗?生:想!师:有一只小蚂蚁,非常爱运动,那它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例题一)(一)例题一:(10分) 有一只非常爱运动的小蚂蚁天天绕着一片树叶的边缘(如下图)跑步,一天,一只蝴蝶扑扇着翅膀问:“小蚂蚁,你天天围着它跑,那你知道绕着这片树叶边缘跑一圈是多长吗?”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小蚂蚁是怎么跑的吗?生:绕着树叶的边缘跑。师:如果你是这只小蚂蚁,你会怎么绕着树叶的边缘跑?生:……师:每个人桌上都有一片树叶,你能用手或笔把蚂蚁爬行的过程做出来给同桌 看一看吗?(两人一组完成)师:同学们,跟同桌分享了你们的蚂蚁运动轨迹之后,你发现了什么?你跟同 桌的爬行轨迹是一模一样的吗?生:不是。我们开始运动的位置不一样。师: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们的有些小蚂蚁是从叶柄处开始爬行的,而有些小蚂 蚁是从叶尖处开始爬行的,我们可以从叶子的任意一点开始爬行对吗?生:是的。师:那你跟同桌两只小蚂蚁沿着叶子爬行一圈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生:从那里出发,回到哪里。师:从起点出发,回到起点,我们就叫做一圈。那有些小蚂蚁爬得累了,没有 爬到起点,你们觉得它爬完树叶的一圈了吗?生:没有。师:所以我们不能做偷懒的蚂蚁哦,每天要爬一圈,那现在有些小蚂蚁精力特 别旺盛,爬回了起点之后又继续往前爬,那它符合爬一圈的要求了吗?生:不符合。师:那谁能来说一说爬一圈我们要注意什么?生:小蚂蚁要刚好爬回起点的位置。师:现在你知道一片叶子的周长可以怎么测了吗?生:可以用绳子把叶子的边缘一圈围起来,做上记号后用尺子测出来有多长。师:这是一种好方法,每人现在手上都有一片叶子,假如你是这只蚂蚁,你要 沿着叶子的边缘运动,把蚂蚁的运动用手或铅笔做动作,跟同桌交流完成。生:…….师:你能在纸上画出这片叶子的周长吗?说一说怎么画?生:把叶子放在纸上,用手固定住,然后用铅笔沿着叶子的边缘把它画出来。师:你们都同意吗?生:同意!师:那我们来画一画其他物体的周长,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们的周长画出来。板书: 用一根绳子从某一点开始围着树叶的边缘绕,直到绕回起点,再在绳子上做记号用尺子量,量出的绳子长度就是树叶一圈的长度,即周长。 练习一:(5分)找一找,动手画出它们的周长。分析: 让学生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先让学生用手先指一指,然后再把各个图形的一圈画出来。 (二)例题二:(20分)算出它们的周长。(单位:厘米)师:我们现在已经学了周长,周长也就是一周的长度。你知道怎么计算周长吗?生:把一周的长度量出来加起来。师:如果是刚刚画的五角星,周长怎么算?生:把每条边的长度都加起来。师: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计算周长要注意什么?生:我们要知道周长是由哪几条边组成,把它们都加起来就行了。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也就是我们只要理解了每个图形的周长的意义,知 道每条边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周长了。师:同学们知道图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吗?生:把所有的边都加起来就得到周长了。师:我们看第一个图形,观察它有几条边,仔细数一数。生:6条。师:所以答案是?生:10+1+6+10+1+6=34师:很好,接下来我们看一看第二个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呀?生:一个三角形。师:对,那它有几条边呀?生:3条。师:那我们算周长怎么算?生1:三条边相加。生2:5+12+13=30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接下来我们挑战复杂一点的图形,如果 我们遇到很多边的图形怎么算呢?(出示练习2)板书: 第一幅图周长:10+1+6+10+1+6=34(厘米) 第二幅图周长:12+13+5=30(厘米) 练习二:(5分) 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分析:仔细观察,可知第一个图形是一个对称的多边形,根据对称的性质,找出不同的线段各有几条,然后把所有不同长度的线段相加就能算出图形的周长。最上面和最下面的线段是3,3×2=6,;左右线段长度是5,5×2=10;再观察4个角上的线段长度特点,每个角都是1和2,共有四个角,所以是(1+2)×4=12,周长=3×2+5×2+(1+2)×4=6+10+12=28。第二个图形是个正五边形,每条边都是8,周长就是五条这样的边长之和,所以周长是5×8=40。板书: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3×2+5×2+(1+2)×4=6+10+12=28 第二个图形的周长:5×8=40师: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周长?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师:知道了周长的意义,那我们怎么去计算物体的周长呢?生:把每条边的周长都相加。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生: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看看边长之间有没有数量关系。 三、小结:(5分)本节课主要学习:1. 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能够感知常见图形的周长,理解图形周长的意义。2.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第二课时(50分)一、复习导入(5分)师: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生1: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生2:多边形的周长计算。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几个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三)例题三:(8分) 开动大脑,想想有什么小技巧可以快速算出它的周长。 师:多边形的周长我们都能算出来,那接下来的任务对同学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了,我们熟悉的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求吗?先别急着动手,我们知道了图形有什么特点之后,求它的周长会更简单。那你们知道长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吗?生: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师:这个特点很快被我们发现了,还有吗?生:两条长一样长,两条宽一样长。师:根据这个特点,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怎么算,想想怎么算比较简单哦。生:长×2+宽×2。师:利用两条对边分别相等,我们可以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把这个式子化简一下我们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个就是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以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就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来做。板书: 周长:(5+3)×2=16(厘米)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16厘米。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师: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哪些条件就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了?生: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就可以计算周长了。师:接下来要请我们同学自己来算一算下面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看同学们是不 是真的掌握了用上面我们说的这个公式。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做题时看清题目哦。练习三:(5分)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分析: 以上两个图形都是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是两条长相等,两条宽相等,长方形周长也就是长与宽的和的两倍,根据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可以计算第一个长方形周长是(6+9)×2=30(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5)×2=24(厘米)。 板书: 第一个长方形周长是(6+9)×2=30(厘米) 第二个长方形周长是(7+5)×2=24(厘米) (四)例题四:(8分) 下面的图形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你有什么小诀窍快速算出它的周长吗? 师: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形,谁能来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生:正方形。师:同学们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一个正方形,你们是怎么发现的?生:每条边的长都是7厘米,所以是一个正方形。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周长怎么计算,老师现在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是多少,可以怎么计算?生:7+7+7+7。师:同学们明白吗?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算吗?生:正方形有四条边,周长就是把它的四条边都加起来,而四条边都是7,所以 是4个7相加。师:4个7相加,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生:28。师:算得这么快,你有什么好方法吗?生:4个7相加,就是4×7=28。师:说得真好,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生:是的。师:所以求正方形周长我们能不能归纳出什么公式呢?生:正方形周长可以直接用边长×4。师;同学们现在越来越棒了,都能自己推导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了。仔细回 忆一下,我们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生:求正方形的周长要把四条边相加,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正方形 的周长就是边长的四倍,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板书: 正方形周长:7×4=28(厘米)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28厘米。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正方形周长怎么计算了吗?生:知道了。师:我们只要知道什么条件就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啊?生: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4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师:同学们掌握得很快,接下来又到同学们自己练一练的时间,看看同学们到底能不能正确计算出以下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要仔细。 练习四:(5分) 计算下面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分析: 题目中告诉我们这是两个正方形,所以只要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边长×4就可以求出图形的周长。板书: 第一个正方形周长:13×4=52(厘米)第二个正方形周长:15×4=60(厘米) 师: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我们会求了吗?生:会了。师:它们分别怎么求,跟同桌说一说。(同桌交流巩固计算公式。)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它的周长,那我们如果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和一条边,你能求出它的长或宽吗?这需要同学们开动你们的小脑 瓜认真思考哦!(出示例题五)(五)例题五(选讲):(8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那么宽是多少厘米? 师:首先,我们看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56厘米。生2: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师:对,同学们非常仔细,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那我们能不能求长加宽 的长度呢?生:可以。师:怎么求呢?生:周长除以2就是长加宽的长度了。师:算出来是多少呢?生:56÷2=28(厘米)师:非常好,那我们知道长加宽的长度了,能不能求宽是多少了呢?生:可以,28减去长15就可以求出宽的长度了。师:怎么列式呢?生:28-15=13(厘米)师:非常棒!不要忘记单位哦。板书: 56÷2=28(厘米) 28-15=13(厘米)答:宽是13厘米。师:同学们,知道周长我们可以求出什么?生:我们能求出长加宽的和。师:那已知其中的一条边,我们能求出另外一条边吗?生:用长加宽的和减去其中一条边,就能得到另外一条边了。师:同学们掌握得很快,你们想自己来试一试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练习五。练习五:(5分) 长方形经测量周长是24分米,长是10分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分米?分析: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求另一条边的长度。我们可以先用周长除以2得到长和宽的和,然后再减去其中一条边的长度,就得到另一条边的长度了。板书: 24÷2=12(分米) 12-10=2(分米)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2分米。 三、总结:(5分)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生: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师: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生:周长=(长+宽)×2师: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生:周长=边长×4师:这节课我们最后学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求长方形的长或者宽?我们需要知 道什么?生:我们如果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就能求出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减去其中的一 项,我们就能求出另一项。师:很棒!课后同学们要把长方形跟正方形计算周长的公式记住,下次就可以 直接用公式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了! 三、总结:(5分)1. 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2.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3. 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 会用公式正确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5. 会用等量代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随堂练习:1. 卡尔绕着花坛跑了5圈,一共是400米,那么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400÷5=80(米) 答:花坛的周长是80米。2.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分米) 第一个图形周长:8×2+3×4=28(分米) 第二个图形周长:4+5+1+12=22(分米) 3. 阿派的教室长8米,宽6米,那阿派的教室的周长是多少? (8+6)×2=28(米)答:阿派教室的周长是28米。 卡尔有一个长方形的相框,这个长方形相框的周长是48厘米,宽是6厘米, 这个相框的长是多少厘米? 48÷2=24(厘米) 24-6=18(厘米)答:这个相框的长是18厘米。 欧拉家小院子里有一个正方形的小亭子,为了安全起见,现在要给小亭子围 栅栏,已知小亭子的边长是16分米,其中一边不围栅栏,那需要多长的栅栏? 16×3=48(分米)答:需要48分米的栅栏。 家庭作业 主管评价 主管评分 课后反思(不少于60字)整体效果 设计不足之处 设计优秀之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植树问题》课件+教案,文件包含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1讲《植树问题》课件pptx、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1讲《植树问题》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6讲《巧求周长》课件+教案,文件包含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6讲《巧求周长》课件pptx、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6讲《巧求周长》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5讲《间隔问题》课件+教案,文件包含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5讲《间隔问题》课件pptx、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5讲《间隔问题》教案doc、三声钟声mp3、两声钟声mp3、六声钟声mp3、四声钟声mp3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