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案 0 次下载
-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案 0 次下载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案 0 次下载
-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案 0 次下载
-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案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围绕辽夏金元四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历史发展轨迹展开,其内容不仅展现北方少数民族具有个性化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同时也呈现不同民族间相互交融的趋势,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本节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历史的发展进程,树立包容的历史情怀,吸取先进文化的民族意识。因此本节内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广州市白云中学高一(5)班学生,该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为扎实,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思维,但多数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不熟悉不了解,逻辑思维较为混乱。结合本课的知识内容和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选择教材中的史料并合理设置问题,强化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以突破重点难点,同时串联知识主线,架构知识框架,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扣社会现实,深化家国情怀。
四、学习目标
(一)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和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文化交
融的历史事实,体会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二)了解辽夏金元的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各少数民族制度的特点及原因,体会中华文明在借鉴中创新。
(三)认识各少数民族政权对实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体会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辽夏金元诸政权的相关制度建设,各政权制度的特点和原因。
难点:民族交融、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设计思路
辽夏金元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10—13 世纪,在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在不断崛起,逐渐形成多个政权并存对峙的局面。辽夏金元四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行政和管理制度。同时,由于版图的扩大和多民族的交融,制度又具有传统中原色彩,体现了各民族之间文明的借鉴与创新。元朝相关制度的建立,更是充分展现多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其对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推动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影响深远。
本课立足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和管理制度,力图呈现多元一体的文明形态和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增强家国情怀。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课前导读及联系第九课内容,了解在宋朝时期,北方民族政权的崛起及逐渐向中原深入的现状。“北有狂虏,西有黠(xia)羌,……二虏之势所以难制(制服、对付)者,有城国
(定居农业社会),有行国(游牧社会)。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反映了其有何烦恼?当时存在怎样的政治格局?
【教师活动】回顾第九课相关内容,展示宋神宗的评价,引导学生展开对辽夏金元诸政权建立内容的学习。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史料,联系已学内容,确保课堂内容的延续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宋神宗评价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后续学习,以完成导入,过渡到对辽夏金元诸政权建立内容的学习。
(二)辽与西夏
【教学内容】
1.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
(1)分别展示两宋辽夏金元的相关地图,如下。
(2)展示并分别介绍辽朝、西夏 、金朝和元朝建立的时间、地点、民族等相关基础知识。
(3)利用时间轴梳理 10—13 世纪的政权更替,指导学生从中归纳阶段特征并认识中华民族构成的多元性和非单一性。
【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地图和时间轴,指导学生依据地图回答问题,完成辽夏金元建立的学习,落实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观看地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朝代地图,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了解 10—13 世纪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及朝代的更替,认识中华民族构成的多元性。落实知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辽与西夏的政治制度
(1)展示辽朝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和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图片,简要介绍辽朝和西夏政权建立的史实。
(2)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归纳辽、西夏政权的政治制度。
(3)基于课本素材,展示辽、西夏两个民族政权的基本制度(《中外历史纲要(上)》P54~55,如下):
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 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 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 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 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宋]余靖《武溪集》 卷 18《契丹官仪》材料:(西夏)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
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
(4)归纳辽朝采取的“南、北面官制度”,西夏采取的“一套制度、两套称谓”,并做适当介绍。
【教师活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展示相关文字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文字材料的展示和阅读,要求学生归纳总结,落实对辽朝、西夏民族政权相关制度的学习。梳理知识,巩固基础常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三)金朝入主中原
【教学内容】
1.金朝的政治制度
(1)展示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图片,简要介绍金朝政权建立的史实。
(2)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归纳金朝政权的
政治制度。
(3)基于课本素材,展示金朝民族政权的基本制度(《中外历史纲要(上)》P56,如下):
材料: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
——《中外历史纲要(上)》
(4)归纳金朝采取的“猛安谋克制度”,并展示教材中对猛安谋克制度的介绍(《中外历史纲要(上)》P56,如下),要求学生思考归纳猛安谋克制度的特点。
材料: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中外历史纲要(上)》
(5)归纳金朝采取的猛安谋克制度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并简要介绍金朝以此为组织形式大批迁入中原汉族地区,治理中原取得“大定之治”的鼎盛事迹。
【教师活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展示相关文字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文字材料的展示和阅读,要求学生归纳总结,落实对金朝民族政权相关制度的学习。梳理知识,巩固基础常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
素养。
2.辽、西夏、金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1)要求学生基于以上课本素材,归纳三个政权制度体现的共同点。
答:因俗而治,汉番分治。(共性:效法中原王朝制度;个性:保留少数民族特色。)
(2)联系上问,阅读课后问题探究素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P59),结合所学,思考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的原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民族政权制度的共同点。问题探究,层层递进,点明主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文字材料的展示和阅读,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探究相关制度的特点。掌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概念,了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不同政权相互借鉴交融并有所创新的史实。梳理知识,巩固基础常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四)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教学内容】
1.交通领域:驿道驿站
(1)展示元朝版图,思考问题:疆域如此之大的国家应如何管理?
(方面:交通、基层制度、民族政策、风俗习惯、民族信仰等)。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归纳元朝在交通领域采取的措施。
(3)基于课本素材,展示元朝在交通领域采取的措施(《中外历史纲要(上)》P57,如下):
材料: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中外历史纲要(上)》
(4)提出问题:分析修筑驿站驿道等交通设施的发展所带来的作用。
【教师活动】展示相关文字材料,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文字材料的展示和阅读,要求学生归纳总结,落实对元朝交通领域设立的驿道驿站措施的学习。梳理知识,巩固基础常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地方管理:行省制度
(1)展示地图及相关素材,教师对“行省制度”的概念进行解析。
(2)展示行省长官的相关文字素材(如下),要求学生概括行省长官有哪些职权?
材料:(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自人民、军旅、赋役、狱讼、缮修、政令之属,莫不总焉。
——《元史·百官志》
昔之有国家者,藏富之所,散入列州。而今也,藏富之所,聚与诸省。
——《金华集》
(3)展示相关文字材料(如下),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并分析行省制度的实施对当时和后世所带来的影响。
材料:元代行省制度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地理因素。秦汉唐宋以来,中国政区都以“ft川形便”为惯例划分,常以大ft、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尽管这样利于地方的行政管理、赋税征收和经济联系,但是当中央政府式微时地方容易割据称雄对抗中央,汉代的地方豪强称霸一方、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就是例子,元朝行省的置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疆界,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消除了地方割据分裂的地理基础。
——李俊刚、韩冰:《元代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材料: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
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汉唐王朝的辽阔疆域,维持时间都不是很长,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完成对元朝民族政权相关制度的学习,落实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情境的设计、文字及图片材料的展示和阅读,要求学生落实对元朝驿道驿站及行省制度的学习。梳理知识,巩固基础常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五)元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内容】
1.民族关系:四等人制
(1)展示相关材料(如下),教师提出问题:思考四等人制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
材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想控制统治范围内的各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区别对待各民族,使其互相牵制,以使统治民族坐收渔利。“四等人”制是统治技巧的表现之一,差异对待,最终省时省力地巩固自身统治。
——鲁玉《试论元代“四等人”制》
(2)教师指导学生辩证分析四等人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完成对元朝民族政权相关制度的学习,落实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及图片材料的展示和阅读,要求学生落实对元朝四等人制度的学习。梳理知识,巩固基础常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六)小结
【教学内容】
1.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文化交融
(1)展示宋人徐梦莘所撰史书《三朝北盟汇编》中的相关史料(《中外历史纲要(上)》P56,如下)。思考问题:中华文明呈现出怎样的历史特点?
材料:“其地则至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善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其俗依ft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人桦皮,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答:民族交融、多元一体。(女真人既保留骑射、尚武等传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同时也过着定居生活,发展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而对于汉民族来说,无论古代或现代,都在使用火炕这一少数民族的优秀生活成果。两者共同体现不同民族相互交融,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2)对“民族交融”、“多元一体”的概念进行解析。
(3)联系上问,展示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及文字介绍(《中
外历史纲要(上)》P55,如下)。思考问题:民族交融、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是如何形成的。
材料: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后来元朝在金中都东北兴建大都。明朝前期建都北京,比元大都略微南移。明朝中期,又在北京城南面加修外城。这样,今天北京的中心区域形成。
(4)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整合教材相关文字材料进行展示,围绕不同民族政权在对峙的同时又出现文明交融的特点实现突破,问题探究,层层递进,点明主题。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整理。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完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结合相关文字及图片材料,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认识和了解辽夏金元民族政权在对峙的同时也逐渐交融的历史趋势,体会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通过梳理思维导图,培养历史思维,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加深理解。落实知识,有效突破重点,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八、教学评价
1.《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2.元朝的大一统超过前代,其疆域“北踰阴ft,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3.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
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九、板书设计
一.辽与西夏
二.金朝入主中原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十、教学反思
1.就新授课而言,本课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重做整合,根据主题适当调整子目和内容,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适当引导学生思维并做好笔记及相关记录,需具备良好的教材观和课本观。
2.本教学设计的多数素材全部从教材中选取,知识延展面相对狭窄,学生需在课前对课本内容及与该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有所了解,做好预习工作,教师需提前布置,对学生的阅读提出相关要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金朝,元朝大一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辽与西夏,金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辽与西夏,金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