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奥数二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

    奥数二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第1页
    奥数二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第2页
    奥数二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奥数二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奥数二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二年级)暑期                                      备课教员:×××  第十一讲   米和厘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厘米大概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2. 认识直尺,掌握测量方法。3. 知道1米=100厘米,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转换。二、教学重点:学会测量,对1厘米和1米有基本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对米和厘米长度的基本把握。四、教学准备:PPT、直尺。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7分)师:看看老师,你们觉得老师高不高?生:高!(不高)师:你们觉得自己高不高?生:不高(高)!师:那你们觉得,咱们班里面哪位同学最高?生:……师:那老师来调查一下,你们都有多高?生:(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身高)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身高的?生:妈妈说的。师:那妈妈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妈妈是用尺子量的。师:你们会不会量身高?生:老师,我会!(如果没有学生会,老师操作)师:好,那你来试一试。生:(请一位同学帮这位同学量身高)师: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给他量的身高,又是怎么看的呢?生:最顶端对准0数字这里。师:嗯,先对准0刻度线。(板书:对准0刻度线)生:然后看他的头顶最高处到尺子的哪个地方,看这里的数字。师:这里的数就代表他有多高。(板书:看末尾对准的刻度)生:这个数是……师:这样看有点难哦,同学们,咱们一起猜一猜,这是多少?生:……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我们把刚刚的活动,叫做测量身高。你们发现没有,我们是用米和厘米来表示身高的,刚刚这位同学的身高是××厘米,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生:(学生比划)师:拿出你们的尺子,上面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的长度,看看你们猜得准不准。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3分)     看一看下面物品的长度。           线段长(                         钥匙长(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生:有线条,有数字,还有cm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把这些线条,叫做刻度线,这些数字就是刻度,1代表    1厘米,你们猜猜cm表示什么?生:表示厘米!师:真棒!它就是我们的长度单位厘米。还记得刚刚在量身高的时候,先    要怎么样?生:对准0刻度线!师:真棒,我们要从0开始,然后再看末尾对准的数是几,就是几厘米。你    们看,这条线我们已经量了,这样对不对呢?生:对!师:那你们能不能读出来,它有多长吗?生:7厘米!师:没错,从0刻度开始,我们看,线段的末端对准的那个数,就是它的长度,这条线段有7厘米。我们对准0刻度,一眼就能看出物体的长度。如果不对准0刻度,你能不能知道物体的长度呢?你有什么办法呢?生:老师我知道,这个钥匙长6厘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一格一格地数出来的,中间有6格,就是6厘米。师:没错,直尺上的一大格就表示1厘米。这里有6个大格子。还有其他的方    法吗?生:老师,我是算出来的,起始点是6厘米,终点是12厘米,我是用12-6=6,    得出的结果是6厘米。师:真棒!我们除了直接数格子,还可以计算。用终点的数值减去起始点的数    值,就是所量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    7厘米;6厘米。 练习一:(7分)  量一量,填一填。 1. 你坐的方凳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2. 量一量,你自己身高和你同桌的身高各是多少? 3. 量一量,你教室的宽是多少? 分析:   测量时一端对准0刻度线,然后再看末尾对准的数是几,就是几厘米。根据实际情况测量为准。  例题二:(12分)画一画。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10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师:看看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同学们,你们知道5厘    米有多长吗?生:(学生比划)师:试着画一画,不用直尺,你能不能准确地画出一段长5厘米的线段呢?老    师要看看,谁画的是最标准的!不可以偷偷地测量哦!生:老师我画好了。(学生不用尺子,试着自己画一段长5厘米的线段)师:真棒!那我们来比一比,谁画的最好,最标准。生:(学生选出最标准的线段)师:第一我们看,线段都是直直的,你觉得谁的最直?生:××的最直。(选出几个直的线段)师:你们是怎么画出这么直的线段的呢?生:老师说不能用尺子画,我就用其他的直的东西来画。师:真会变通,好!会利用其他的直的东西。那我们现在来看,谁的线段和5厘    米最接近?咱们来量一量。生:××的最接近!师:××,你真棒!老师现在想请你上来,用直尺画出一个标准的5厘米线段,    你会怎么画呢?(学生画,老师在一旁讲解)师:先将直尺摆正,这个习惯很好,然后在0刻度处画上一个点,接着在刻度5处画上一个点,最后将两个点用线连接起来,这样就得到了一段5厘米的线段了。同学们,你们画好了没有?是不是准确的5厘米线段?生:是!师:我们接着看第二个问题,再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这个线段有多    长呢?生: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是7厘米。师:回答正确!那我们赶紧用我们的新技能,将这个线段画出来,注意,先找    到刻度,对准画点后,连接两个点。看谁最快?生:老师,我完成了!师:速度真快!看看是不是最标准的呢?再看第三个问题。我们要画多长的线    段呢?生:比10厘米少4厘米的线段,就是6厘米长。师:注意6厘米大概是多长呢,你会用尺子怎么画呢?先找到起始点,再找到终    点,然后连接两个点。最后别忘了,再量一量,是不是真的准确哦! 板书:  5厘米+2厘米=7厘米10厘米-4厘米=6厘米 练习二:(8分)   画一画。1. 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 2. 试着画一个每条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 3. 3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画一画。    分析: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上点一个点,再对准尺子的12刻度上点一个点,然后再把这两个点连起来。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相同,找到正方形的特点。第三小题两个点相连可以画一条线段,三个不在同一条直线的点可以画三条直线。 板书:123 三、总结:(3分)    1厘米大概有多长呢?在测量的的时候我们有哪几步呢?    直尺上的一大格就表示1厘米。    测量时对准0刻度线,再看末尾所指的数值,数是几,就有几厘米。    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第二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自己有多高吗?生:我知道了,我是**厘米。师:那老师说你是1米**厘米,你觉得对吗?生:……师: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不过,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生:(学生比划)师:是这一本书的长度吗?生:不是!师:是这个门的高度吗?生:……师:那么到底有多长呢?咱们仔细观察这个皮尺,上面有没有1米呢?生:老师,这上面有1米,刚好在100厘米这里。师:你发现了,那你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生:100厘米。师:谁来试着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需要两位同学相互帮助。生:(画出1米长的线段)师:你能不能说出和这个1米差不多长的物体呢?生:(鼓励学生自己发现)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三:(14分)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数学课本大约长28(         铅笔长约18(        手掌宽约7(                               欧拉身高129(             小树高约5(         一幢大楼高约56(   师:把尺子收起来,猜一猜,我们的课本大概有多长?生:28厘米!师:为什么是厘米呢?生:因为课本比较小,用厘米更合适,1米都那么长了,那28厘米肯定是非常    非常的长了,我们的课本才这么大,肯定是用厘米的。师:你这脑筋转得真快,推导的特别的清楚,我们的课本这么小,如果用米来    做单位,太不合理了,那我们看,铅笔呢?铅笔应该是18厘米还是米呢?生:厘米!铅笔也很短,不能用到米。师:嗯!铅笔就这么长,咱们也才1米多,如果用18米,这个铅笔可是宇宙无    敌最长铅笔了。再看,咱们的手掌应该是7厘米还是7米呢?生:厘米!师:回答正确!一些比较小的物品,我们一般是用厘米来表示,不过在看的时候,也还是要注意前面的数字,你们看欧拉,欧拉的身高能不能用米来做单位?生:不能!师:一般我们的身高都是1米**厘米的说法,可以用米做单位,但是在用单位的时候,我们还要看数字,你们看,这里的数是129,这么大的数,如果还用上米这么大的单位,哇……那可不得了,太高了!生:所以只能用厘米,这样的欧拉才是正常的!师:没错,在我们选择单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品的大小来判断是用小的长度单位厘米还是大的长度单位米。你们有没有观察过路边的小树,它们测量长度的话,应该用什么单位比较好呢?生:树比我们高好多,我觉得是用米这个单位。师:他说的对不对?生:对!师:没错,小的物品用厘米,那么大的物品就可以用米作单位。小树高5米,    接着看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用什么单位比较好呢?生:米!这个楼特别特别的高,一定是用米的。师:真棒!我们看,如果用厘米,大约才这么高(老师一边说一边比划出大约56厘米的高度),你们看,都没有一个人高,怎么可能是这栋楼的高度呢,所以我们用米做它的高度! 板书: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练习三:(6分)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支蜡笔长10(       哥哥身高是1(  )46(       一条裤子长1(      一把剪刀长13(      一辆公共汽车长9(      一根丝瓜长60(       教室门高2(       课桌高75(  灯管长1(             一辆汽车长4(    分析:学习长度单位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长度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则用米作单位。1米大约有两臂伸开的长度;1厘米约只有大拇指的宽度。 板书:    厘米;米,厘米;    米;厘米;米;厘米;米;厘米;米;米。 (二)例题四:(13分)     算一算。12米+3米=(    )米           60米20米=(    )米8厘米+9厘米=(    )厘米      1米-30厘米=(    )厘米1米+40厘米=(    )厘米       1米+100厘米=(    )米师:同学们,你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生:100厘米!师:嗯,我们观察这个皮尺,正好在100厘米的地方,这里出现了一个1米的    数,那反过来100厘米等于多少米呢?生:1米!师:1米再加上1厘米是等于11厘米呢还是11米呢?生:都不对!师:那应该等于多少?生:等于10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米等于100厘米,再加上1厘米应该是等于101厘米。不等于11厘米,    也不等于11米。师:真棒!我们要知道,不同的单位是不可以直接相加,只有单位都一样的时    候才可以相加。你们看,12米+3米就可以直接相加,为什么呢?生:因为它们的单位都是米。师:得出了是多少米呢?生:15米!师:60米-20米等于多少米呢?生:40米!师:8厘米+9厘米等于多少厘米?生:8+9=17,17厘米!师:1米-30厘米等于多少厘米呢?生:70厘米!师:怎么1还可以减30得到70厘米呢?这是怎么回事呢?生: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30厘米=70厘米师:真棒!我们要注意,1米等于100厘米,当单位不统一的时候,我们先统一    单位,再进行计算。1米加40厘米等于多少厘米,我们先要做什么?生:先把1米变成100厘米!师:没错,先统一单位后再计算,结果是多少呢?生:140厘米!师:回答正确!现在还有一个,咱们来抢答,看谁的反应最快!生:2米!师:回答正确!不过老师想问你,你觉得如果有人做错了,最有可能是出现什    么错误呢?生:可能是200米。师:为什么这样说?生:因为他没有看到后面的单位。师:非常棒!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着急,先把题意弄清才能减少出错。 板书:    15;40;17;70;140;2。 练习四:(7分)    计算。24米+26米=(     )米                   6米-5米 =(     )米  16厘米-9厘米=(     )厘米            15厘米+8厘米=(     )厘米 2米+50厘米=(     )米(     )厘米 1米7厘米+2米 =(     )米(     )厘米  40厘米+60厘米=(     )厘米=(     )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 =(     )米(     )厘米  分析:    先看单位是否统一,如果单位统一就可以直接运用加减计算;如果单位不统一,要根据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把它们单位先统一再进行计算。 板书:    50;1;7;23;2;50;3,7;100,1;2,8。 例题五(选讲):    单位换算。5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500厘米=(     )米                    110厘米=(     )米(     )厘米     1米25厘米=(     )厘米301厘米=(     )米(     )厘米     3米30厘米=(     )厘米 师:刚刚在量身高的时候,你们都量了,老师也量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    有多高?生:想!师:老师有1米62厘米,你们知道老师高多少厘米吗?生:老师我知道,你有162厘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前面的1米就是100厘米,再加上后面的62厘米,就是162厘米了!师:真棒!既然你们都知道,那咱们来比一比,谁的脑筋转动的最快,看这里的几个题,现在,它们这几个数字因为单位的问题,一直在闹别扭,这不有的喜欢厘米,有的喜欢米,现在要请同学们帮忙,帮助它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单位。5米要变成厘米,那它应该怎么变呢?生:5个100厘米就是500厘米,括号里应该填500!师:恭喜你,回答正确,快看,还有呢!这700厘米想要变成米,怎么变呢?生:100厘米等于1米,700厘米有7个100厘米,变成7米!师:非常准确!下面的500厘米应该等于多少米呢?生:5米!师:500中有5个100,所以是5米!110厘米呢?有两个括号,这时我们应该    怎么填呢?生:110厘米中有1个100厘米和一个10厘米,所以括号里应该是1和10。师:110厘米中有1个100厘米,就是1米,还余下了10厘米。所以110厘米等于1米10厘米。将整个数拆成两个数,那么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怎么做呢?生:先将1米变成100厘米,然后再加上25厘米,结果就是125厘米了。师:没错,先统一单位,将米转化成厘米,1米25厘米就等于125厘米。同样    的,301厘米等于多少米多少厘米呢?生:301中有3个100厘米,就是3米,还剩下1厘米,就是3米1厘米。师:回答正确,下一个呢?生:3米30厘米中3米等于300厘米,300厘米加上30厘米,一共是330厘米。 板书:    500;7;5;1,10;125;3,1;330。 练习五(选做):    填一填。400厘米=(     )米                  15米=(     )厘米6米=(     )厘米                    800厘米=(     )米415厘米=(     )米(     )厘米     3米90厘米=(     )厘米208厘米=(     )米(     )厘米     6米7厘米=(     )厘米 分析:   单位不统一时,根据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进行转换,先将单位统一。 板书:    4 ; 1500600; 84,15;3902,8;607 三、总结(5分)1米=100厘米 在进行计算时,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计算。 四、随堂练习:1. 估一估、量一量。(1)先估一估下面3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 长度(  3厘米     长度(  4厘米     长度(  5厘米    (2)量一量下面正方形的4条边,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上面的边长(3 )cm正方形下面的边长(3 )cm正方形左面的边长(3 )cm正方形右面的边长(3 )cm我发现 正方形的4条边长度相等   2. 画一画。(1)先画一条9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9厘米+2厘米=11厘米(2)画一条比16厘米短7厘米的线段。        16厘米-7厘米=9厘米(3)以A点为起点,画三条不同方向的4厘米长的线段。 3. 估一估。
    (1)(  )个易拉罐摞起来大约高1米。(2)(  )步大约长1米。(3)(  )枚一元硬币摞起来大约高1厘米。(4)(  )本练习本摞起来大约高1厘米。(5)教室的黑板大约长(   )米。     讲台大约长(      )米。(6)你的身高比1米多(     )厘米。教室的宽大约是(      )米。(7)课桌的高比1米少(      )厘米。教室的门大约高(      )米。    (1)10;(2)2; (3) 5;(4) 5;(5) 4,1 ;(6)略,5;(7)略,2。 4. 计算。24厘米+17厘米=( 41 )厘米     72厘米-27厘米=( 45 )厘米45米+36米=( 81 )米             30  厘米+8厘米=38厘米3米50厘米=( 3  )米( 50 )厘米  47 )厘米-7厘米=40厘米 5. 解决实际问题。  一根木料长1米,用去65厘米,还剩下多少?     1米=100厘米    100-65=35(厘米)答:还剩下35厘米。 家庭作业 主管评价   主管评分   课后反思(不少于60字)整体效果     设计不足之处     设计优秀之处      

    相关教案

    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1讲《周长》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下册秋季课程第11讲《周长》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植树问题》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五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植树问题》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和差问题》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1讲《和差问题》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