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20 曹刿论战/《左传》导学案
展开九年级 册第20学历案
课 题 | 《曹刿论战》 | 设计者 |
| ||||||||||||||||||||||||||||||||
课标要求 |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 ||||||||||||||||||||||||||||||||||
学习目标 | 1、通过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通过默读文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通过细读课文,,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4、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 ||||||||||||||||||||||||||||||||||
评价任务 | 完成活动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目标一) 完成活动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目标二) 完成活动三,感知内容、理清思路。(目标三) 完成活动四,分析人物,探究性格。(目标三、四) | ||||||||||||||||||||||||||||||||||
学习过程 | |||||||||||||||||||||||||||||||||||
资源与建议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教学本文,首先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并要求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以读代讲,以品促读,让琅琅书声伴随课堂每一角落,让学生思考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课前准备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跟同学分享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及相关人物
曹操--袁绍 项羽--章邯 官渡之战 巨鹿之战 曹操--周瑜 苻坚--谢安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二、背景链接 1、《左转》相关知识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 左 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许多篇目介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时代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三、活动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积累在下面的区域。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准确停顿;声情并茂,读出感情和气势;读出文章的境界和精神内涵。 重点字词积累(要求:标注读音、规范书写)
2、试着用“/”给文章划分朗读节奏。 3、听录音范读,用红笔纠正读音、节奏 活动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10分钟) 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在下面翻译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文言词汇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2、特殊句式
3、古今异义词
4、词类活用
活动三:感知内容, 理清思路(10分钟) 1、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 → →
2、默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边读边勾画,完成下表。
3、反复读课文,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完成表格。
4、品读课文,思考并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分析人物,探究性格 1、再读文章,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 边读边勾画完成表格。
2、精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刿是怎样的人,鲁庄公是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根据下面句式回答。 示例:我认为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语句中,可以看出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我认为鲁庄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语句中,可以看出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刻画人物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鲁庄公鄙,因为他把战争取胜的关键归因于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 有人认为:鲁庄公不鄙,因为他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在作战中能够听取曹刿的意见。 请你结合上述两种看法,辩证的评价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参考答案: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而竭。 (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敢专也( (2)小信未孚 ( ) (3)望其旗靡( ) (4)虽不能察,必以情( ) (5)再而衰,三而竭( ) (6)彼竭我盈( ) 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冶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则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四、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表现了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上,突出其“鄙”。 B、文章共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相关情况,其中略写了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说明了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突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 |||||||||||||||||||||||||||||||||||
作业与检测 | |||||||||||||||||||||||||||||||||||
课堂检测
课后作业
| |||||||||||||||||||||||||||||||||||
学后反思 |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板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板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迁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2 出师表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22 出师表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间,学习目标,问题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