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东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开州区东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文段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诵古典诗歌,看人生百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处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开州初中教育集团2022—2023下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吴邦田 审题人:杨传军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翻开语文课本,开启了一段文学之旅。我们在民俗画卷中,与迟哥儿一起随着归省的母亲,回到偏僻的平桥村,在几个少年的撺掇下,伴着皎洁的月光去看社戏□跟随着刘成章的脚步,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当震撼人心的鼓声jiá( )然而止时,我们耳畔仍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跟随吴伯萧暖融融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燎原的盛况,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世故□在科学小品文中,与翩然而归的燕子一起迎接草长莺飞的春天,与xiāo( )声匿迹的昆虫迎接风餐露宿的冬天;与定期迁xǐ( )的大雁一起冲破3月暖流的雾霭,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与小小的沙砾翻越山麓□跨越沟壑,破解“海枯石烂”的密码……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偏僻(pì) B.撺掇(chuān)C.雾霭(ǎi) D.缄默(jiān)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3分)jiá( )然而止 xiāo( )声迹 迁xǐ( )3.文段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叹为观止 B.人情世故 C.风餐露宿 D.海枯石烂4.文段中四个“□”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B.;;……, C.;;……、 D.。;……、5.请参照示例,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要求:能揭示所选词语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句式不限。(4分)示例 时光:时光是散尽了青春,踏遍了岁月,仍然想要去挽留的那一抹阳光。备选词语:青春 成长 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名著阅读。(6分)(1)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2)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挑选其中一本古籍深入阅读并推荐给大家,试说明推荐理由。(3分)《尚书》 《诗经》 《说文解字》 《汉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综合性学习。(8分)光明中学近日将开展“低碳科普志愿行,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主题的环保公益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小组长,请你配合学校完成以下任务。(1)请根据已有项目,继续完成两个切合主题的项目。(2分)项目一:“爱心搬运”低碳运动 项目二:“低碳科普”微云课堂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校环保社志愿者近期将走访社区,并结合海报进行“低碳环保”科普宣传。请你从下列海报中选择一幅,进行相应的环保宣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在很多人争做“低碳族”,他们认为过低碳生活是非常时尚的事。如果社区王阿姨也想赶“时髦”,向你询问该如何做,你会怎么说?(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8.(1)诵古典诗歌,看人生百态。《关雎》中“①,②”两句感受到思念之情绵绵不尽;《子衿》中“③,在城阙兮。”两句抒发女子徘徊城头的感慨;《式微》中“微君之故,④”两句悲唱出劳役者日落天黑仍在劳作的艰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⑤,⑥”两句劝慰友人真正的友情可克服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⑦,⑧”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柳宗元《小石潭记》中“⑨,⑩”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捕鱼为业 白露为霜 为宫室、器皿B.屋舍俨然 不以为然 若听茶声然C.处处志之 记之而去 径寸之木D.鸡犬相闻 闻鸡起舞 闻过则喜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处语句。(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12.选文和【链接材料】两文的桃花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不一样,请你简要谈谈。(4分)【链接材料】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①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④。溯源而上,屡陟(zhì)弥⑤高,石为泉啮⑥,皆若灵壁。(节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注释]①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蓬帐。④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⑤弥:更加。⑥啮: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3-17题。(22分)香椿的味道李红霞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13.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___________、炸香椿、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4分)14.本文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请结合语境,回答下列问题。(6分)(1)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请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一份平淡的香椿,在妈妈的制作下,也能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试着分析本文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联系全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作者将母亲和平淡的香椿关联起来,一幕幕生活情景跃然纸上,一股股香椿韵味扑鼻而来,叫人回味无穷。请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18分)材料一: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摘编自刘东黎《观象》)材料二: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加心阿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盘然》,2022年4月25)材料三: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四: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18.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19.材料一第1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55分)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1)滴水石穿,是时间留下的痕迹;那晚毛豆好吃的回忆,是美好童年书写的痕迹;高楼遍布的延安城,是劳动人民奋斗的痕迹;安塞腰鼓里的声响震天,是黄土高原文化的痕迹;如今,樱花开遍枝头,是春漫步的痕迹……请将题目“_____________的痕迹”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各地达人共推重庆民俗、巴渝网红在线实力带货、千余款产品优惠多多……3月23日,“重庆民俗·我来讲”数字直播将在多个平台正式启动,你作为民俗文化小志愿者,将选择一个重庆的民俗节日或活动进行讲解,吸引观众走进重庆。走进重庆本土民俗文化。开州初中教育集团2022-2023下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答案1.(3分)B B.撺掇(cuān)。2.(3分)戛 销 徙3.(3分)D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的时间久远。也多用来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而句中当成一种现象是不合适的。4.(3分)C5.(4分)(任选一个作答)示例一:青春是茁壮成长的树苗,接受了风雨的洗礼,仍然努力生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示例二:成长是痛苦后的蜕变,经历了雨雪的清洗,仍然努力变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示例三:生活是一盒巧克力,经过考虑后的选择,仍然是有着不经意的味道。6.名著。(6分)(1)(3分)C。《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C项说法有误。(2)(3分)示例:我选《诗经》。《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经过之前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诗歌的启蒙,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先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7.综合性学习(8分)(1)(2分)示例:“低碳图画”巧手描绘; “低碳故事”我来宣讲(2)(3分)示例1:选A,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珍爱生命。请关好水龙头,践行“低碳生活”。示例2:选B,尽量少用塑料袋,绿色环保纸袋子。示例3:选C,尽量少开私家车,绿色环保不用说。(3)(3分)示例:王阿姨,您好!践行低碳生活,跻身“低碳族”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在生活中多加留意就可以了。比如短距离出行可步行或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随手关灯、关电视;购物自备布袋子,少用购物袋;少使用一次性碗筷等等,这些都是低碳生活,相信您一定可以成功加入“低碳族”的!8.默写。(每空一分,共10分)①悠哉悠哉, ②辗转反侧。③挑兮达兮。 ④胡为乎中露。⑤海内存知己, ⑥天涯若比邻。⑦气蒸云梦泽, ⑧波撼岳阳城。⑨斗折蛇行, ⑩明灭可见。9.(4分)D A.动词,作为/动词,成为/动词,做,这里指雕刻;B.助词,……的样子/形容词,对的,正确的/助词,……的样子;C.句末语气词,起补充音节作用,无实际意义/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色/结构助词,的;D.都是动词,听到,听见;故选D。10.翻译句子(各2分,共4分)(1)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竹之类的。(2)据他们自己说是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11.(3分)B B项中“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错误,应是“对桃源外的战乱,叹惋不已”。12.(4分)《桃花源记》表现作者对美好世界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寄托了作者一种政治理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再游桃花源》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各2分)13.(4分)扒香椿;吃香椿14.(6分)(1)(3分)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香椿人的感情,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的愉悦心情。示例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绽放时的美丽,表现作者看见香椿芽绽放时的愉悦心情。(2)(3分)“稀溜稀溜”是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看到母亲油炸“香椿鱼儿”完备后急于吃下的动作过程,刻画了“我”吃完香椿后所表现出来的满足与欣喜的姿态,表达“我”对香椿的喜爱和对母亲手艺的肯定与赞美。15.(4分)①母亲是一个技艺娴熟,勤劳能干的人。从文中制作“香椿鱼儿”的系列动作可体现出来。②母亲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分别从文中母亲在“我”儿时每年做“香椿鱼儿”和在“我”长大后每年为“我”带来香椿,均体现出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③母亲是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人。从文中为“我”捎来好吃的嫩香椿和将偏老一点的香椿晒干包装起来可体现出来。(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16.(4分)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了文章题目“香椿的味道”,使文章结构完整;(2分)内容上: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这香椿的味道代表了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更是母爱的温暖,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2分)17.(4分)本义是指香椿本身散发出的味道(1分),文章主要写了母亲为自己做香椿,自己童年时对香椿的痴迷,(1分)爱吃故乡的香椿,可以看出这里的味道还包括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以及对故乡的眷恋,还有对那独特的春天的味道的喜爱。(2分)18.(4分)A。选项A对应的是材料一,原文为“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选项中把“偶尔”变成了“往往”,“往往”暗含“通常,一般”的意思,显然跟“偶尔”所限制的范围不一致,A项错误。19.(4分)示例:1.打比方,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相壮的特点。2.列数字“可达3.2米“可达5.4吨”,准确说明了亚洲象体型庞大的特点。3.作比较,把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作比较,突出了亚洲象记忆力超强的特点。(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20.(4分)首先指出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巨大贡献,接着点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所遵循的理念,然后介绍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最后列举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1.(6分)(1)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2)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3)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解决人象冲突问题。(4)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22.写作。(55分)(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末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及运用,四说明理由,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