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科学 7-9年级 各章节知识点
中考复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展开第1节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先选定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由于物体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机械运动的分类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 公式:通常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即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或m•s-1(米每秒)。交通运输中常用km/h(千米每小时)做单位。1m/s3.6km/h 速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1) 变形公式: → 2) 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计算出第三个量 注意事项1)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2)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3) 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第2节 力的存在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 对力的理解1)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必定也要反作用于另一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如下图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如下图右,1到2改变速度大小,1到3改变速度方向) 弹簧测力计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应先进行调零,使指针正对零刻度线,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 测力时注意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针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3)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板4) 拉力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弹力弹性: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性形变消失,弹力也就随之消失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 物体是否直接接触,若不接触一定没有弹力2) 接触处是否相互挤压或拉伸,只有接触且相互挤压或拉伸才能产生弹力3) 我们可以假设将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若能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他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在力的示意图中,线段的起点(图2)或终点(图1)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图3),线段末端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第3节 重力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人们常利用重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也可以测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大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 或 g = 9.8 N/kg,它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 = 10 N/kg 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项目 质量重力区别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mG量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单位kgN计算公式测量工具天平、秤弹簧测力计联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g = 9.8 N/kg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位于几何中心,如下图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两个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 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物体”,这里包括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2) 牛顿第一定律成立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推广为“合力为零”3) 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要看物体的初始状态,若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即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外界条件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的改变而改变,一个物体在任何条件下,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因此不能理解为“受到惯性作用” 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 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惯性定律是只有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遵守的规律 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异同一对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可以存在两个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两个力的性质可以不同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第6节 摩擦力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相互间存在压力、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 摩擦力分类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乙组和丙组的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甲组和乙组的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如图1)等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如图1),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如气垫(下图右)、磁悬浮、加润滑油)等 第7节 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1)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 压力产生的条件:只有相互接触且又发生挤压的物体之间才有压力3) 方向: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即支撑面垂直且指向被压物体4) 大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因此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与重力大小相等,有时甚至无关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 比较甲组和乙组,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 比较乙组和丙组,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定义: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公式:通常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那么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Pa)。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对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1) 公式无论对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产生的压强都普遍适用2) 公式中的受力面积S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那部分面积,而并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3) 应用公式计算时,力的单位要用牛,面积的单位要用平方米,压强的单位要用帕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1) 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2) 保持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3) 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1) 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2) 保持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3) 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1)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可比较实验B和D)3)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可比较实验A、B和C)4)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该处的压强也越大(可比较实验E和F) 液体压强的公式式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 = 9.8 N/kg,h为液体的深度 两公式的区别与联系1) 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2) 是通过公式推导出来的,只适合于计算液体和特殊固体的压强,推导过程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