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章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59176/0-16957299927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共3页。
人教版第一章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眉山天府新区第一中学 何宽德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实验步骤:1.找一个较小的坡度2.将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到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 S1 。3. 将小车由静止开始释放,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4.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公式 v1 =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v 1;5.将小车移至初始位置,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得小车到金属片间的距离S2.静止释放小车,测得所用的时间t2;7.由V2=S2/t2得到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8.通过计算得到后半段路程 S3 = S1 - S2;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t1-t2由此得出v3=s₃/t₃算出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3实验次数路程s/cm时间t/s平均速度v/(m·s-1)1 2 3 注意事项:1.斜面要求较缓 目的:方便测量时间(太低:不易于小车下滑;太高: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测量)。2.测量工具:刻度尺 秒表。3.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4.注意平均速度的单位是m/s还是cm/s。5.不能从中间静止释放测量后半段平均速度原因:所测量的时间不是后半段运动时间。6.过了终点才停止记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大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小。7.小车过了出发点才开始记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小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8.金属片作用:方便记时,使记录的时间更准确。9.小车通过的路程,应从开始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不是斜面长度) 列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列题2: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分别将金属挡板固定在B点和C点,测出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AC之间的距离是 cm,实验中,金属挡板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测量 。(2)若测量AC段平均速度时,未到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量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 。(3)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师生互动,理解新知,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堂小结,梳理新知,深化练习,巩固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课后练习与实践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免费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