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1.(2分)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要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实际的操作。所以大批研究人员计划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这个试验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2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3.(2分)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
A.河岸 B.行船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4.(2分)“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目前我国对纳米技术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85×109nm最接近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
A.教室黑板的长度 B.物理课本的长度
C.课桌的长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5.(2分)如图所示,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2分)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7.(2分)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8km/h的速度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3km,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8.(2分)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精巧,拥有“五指廊”结构,需要的时间大约为8min,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
A.50m B.100m C.500m D.1000m
9.(2分)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0.(2分)运动会上,400m决赛,中间过程小明落后于小亮,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
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11.(2分)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 )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
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2.(2分)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必须要戴口罩。当你戴上口罩之后与人交谈时( )
A.音调变低 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 D.响度变大
13.(2分)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14.(2分)小汶同学把一根刻度尺伸出桌面,用相同的力拨动它使其振动发声。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听不到声音了( )
A.是超声 B.是次声 C.响度太大 D.响度太小
15.(2分)在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米安装了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如图所示)。“夜精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6.(2分)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墙上“孔雀”
B.缸中“游鱼”
C.湖面月影
D.雨后彩虹
17.(2分)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8.(2分)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它是(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19.(2分)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多选)20.(3分)下列估测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80cm
B.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5dm
C.完整播放一遍眼保健操乐曲所需的时间约为300s
D.中学生跑完1km的时间约1.5min
(多选)21.(3分)以下各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给窗子裁割玻璃时,应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
C.“形影不离”中,“形”和“影”是相对静止的
D.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越快
(多选)22.(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70分贝是指声音的音调
C.市区“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减弱噪声
D.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
(多选)23.(3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充满智慧语言文字,我们在欣赏这些文字时,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成语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
A.“潭清疑水浅”——所涉及到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涉及到的学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镜中花,水中月”——所涉及到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
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4.(4分)某跨海大桥全长40km。有一天,小王同学乘爸爸驾的车去感受大桥风采时,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 为参照物”;如果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所示 h.
25.(4分)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
26.(4分)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空气柱就会 发出声音,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 就会改变。
27.(4分)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的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 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 形成的虚像。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8.(2分)如图所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光路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29.(2分)如图,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后的折射光线,请作出其入射光线。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0.(4分)“遍地秀色花似锦,春风捷报凯歌庭。”2020年3月17日,山东援助湖北的300余名“逆行英雄”乘坐专机从武汉抵达济南,求该专机的平均速度。
31.(4分)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32.(8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表和 测平均速度。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33.(6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带刻度(图中未画出),能绕垂直CD的ON轴翻转,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时,应将纸板与平面镜 放置;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34.(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主要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是为了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 。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1.(2分)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要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实际的操作。所以大批研究人员计划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这个试验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科学结论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大批研究人员计划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观察随时间推移,所以属于科学探究的设计并进行实验环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实验中科学探究环节的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2.(2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答案】B
【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
A、C、D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
B为鲜花怒放是一个生长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此题重点对机械运动的概念进行考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
3.(2分)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
A.河岸 B.行船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答案】B
【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则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行船或船上的人。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会正确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2分)“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目前我国对纳米技术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85×109nm最接近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
A.教室黑板的长度 B.物理课本的长度
C.课桌的长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答案】A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个物体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2.85×109nm=2.85m,与黑板长度接近。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5.(2分)如图所示,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A.被测物体边缘没与零刻线对齐;
B.读数时视线没与刻线垂直;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刻度尺的有刻度线一侧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较简单,注意仔细观察即可。
6.(2分)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C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
【解答】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B;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易错点在于:很多同学会认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从而选择D。
7.(2分)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8km/h的速度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3km,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答案】D
【分析】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比较即可。
【解答】解:小张速度18km/h,小王速度5m/s=18km/h==18km/h,
所以,三人速度一样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以及运动快慢的比较和单位的换算,是一道基础题目。
8.(2分)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精巧,拥有“五指廊”结构,需要的时间大约为8min,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
A.50m B.100m C.500m D.1000m
【答案】C
【分析】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路程的大小.
【解答】解: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v=1m/s,行走的时间大约为t=8min=480s;
根据v=可知,由图中可知,故C最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估算、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9.(2分)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A、物体在沿直线运动,速度逐渐增大,故A错误;
B、物体在沿直线运动,速度逐渐减小,故B错误;
C、物体尽管做匀速运动,不是直线运动;
D、物体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选项中的照片,分析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是判断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
10.(2分)运动会上,400m决赛,中间过程小明落后于小亮,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
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答案】B
【分析】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可知。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比较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二者相同,平均速度就相同。
11.(2分)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 )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
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弹奏吉他时,用手掌按住琴弦停止振动。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需要清楚的是: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2.(2分)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必须要戴口罩。当你戴上口罩之后与人交谈时( )
A.音调变低 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 D.响度变大
【答案】C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当你戴上口罩之后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变小了,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深入理解和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2分)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答案】D
【分析】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解答】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当水量越大时,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水量越小。由题意可知,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是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故选:D。
【点评】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在探究时,则要选择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4.(2分)小汶同学把一根刻度尺伸出桌面,用相同的力拨动它使其振动发声。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听不到声音了( )
A.是超声 B.是次声 C.响度太大 D.响度太小
【答案】B
【分析】(1)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2)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解:把一根刻度尺伸出桌面,用相同的力拨动它使其振动发声,刻度尺振动得越慢,当刻度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却听不到声音,属于次声。
故选:B。
【点评】(1)掌握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
(2)掌握人听到声音的四个条件:频率在20﹣20000Hz,有一定的响度,有介质,耳朵完好。
15.(2分)在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米安装了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如图所示)。“夜精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B
【分析】根据“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同时又能将会聚后光线全反射,反光效率很高,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由于“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线经过玻璃微珠折射后,然后沿原路返回。
故选:B。
【点评】此题不仅要考虑折射,还要考虑到全反射的问题,如同夏日的清晨,我们看到树木花草上的露水珠晶莹透亮,特别醒目的原因是相同的。
16.(2分)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墙上“孔雀”
B.缸中“游鱼”
C.湖面月影
D.雨后彩虹
【答案】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墙上“孔雀”,是光直线传播的现象;
B、缸中“游鱼”,由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人们看到的实际是金鱼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湖面月影,故C错误;
D、雨后彩虹,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列举了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17.(2分)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1)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鱼”位置升高了;
(2)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及入射角与折射角间的关系分析各光路图,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解:A、光由空气射入水中;
B、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D、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路图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折射的光路图,知道看水中鱼时,光的传播方向,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2分)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它是(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答案】C
【分析】红绿蓝为光的三原色,据此分析。
【解答】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光LED、蓝光LED组合能产生白色LED光源。
故选:C。
【点评】理解光的三原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分)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答案】D
【分析】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经过色散现象后,可以看到多种颜色的光。
【解答】解:看到五彩缤纷的光环,说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色散具体现象的分析能力,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多选)20.(3分)下列估测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80cm
B.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5dm
C.完整播放一遍眼保健操乐曲所需的时间约为300s
D.中学生跑完1km的时间约1.5min
【答案】ABC
【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事实的选项。
【解答】解: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80cm;
B、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5cm,故B正确;
C、做眼保健操时间约为5min,故C正确;
D、中学生跑完1km大约用时4.5min∼5min。
故选:AB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多选)21.(3分)以下各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给窗子裁割玻璃时,应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
C.“形影不离”中,“形”和“影”是相对静止的
D.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越快
【答案】BCD
【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
(2)在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要根据测量任务的实际要求,从量程和分度值两方面进行考虑;
(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4)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利用v=分析解答。
【解答】解:A、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但不能避免误差;
B、给窗子裁割玻璃时,故B正确;
C、“形影不离”中,是相对静止的;
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越快。
故选:BCD。
【点评】此题考查长度的测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应用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多选)22.(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70分贝是指声音的音调
C.市区“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减弱噪声
D.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
【答案】AC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单位是分贝;
(3)减弱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4)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来定位的。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太空中,故A正确;
B、70分贝是指声音的响度;
C、市区“禁鸣喇叭”,故C正确;
D、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以及减弱的途径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基础题。
(多选)23.(3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充满智慧语言文字,我们在欣赏这些文字时,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成语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
A.“潭清疑水浅”——所涉及到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涉及到的学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镜中花,水中月”——所涉及到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
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答案】B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物体表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等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叫做光的折射,例如: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故A错误;
B、一叶障目,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镜中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桃花不是光源,再从人脸上反射出来,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光的传播有关的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熟知相关的实例,并能与具体知识相结合,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4.(4分)某跨海大桥全长40km。有一天,小王同学乘爸爸驾的车去感受大桥风采时,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 汽车 为参照物”;如果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所示 0.5 h.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结合参照物的选取,即可确定选取的参照物;
(2)由车内的速度表盘看出指针指示的读数,注意表盘上显示的单位是km/h;由速度公式v=的变形公式可求出通过整个大桥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1)爸爸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向后退去,说明所选取的参照物在向前运动;
(2)如图乙所示,从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可以看出,则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80km/h;
由v=得: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的时间:t==。
故答案为:汽车;0.5。
【点评】本题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速度表的读数和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速度的计算。
25.(4分)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20.0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1 m/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首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读出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
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v=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1m/s。
故答案为:20.8;1。
【点评】“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必做实验之一。题目情景的设置,避开了频闪照片这一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关注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一道基础题。
26.(4分)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空气柱就会 振动 发出声音,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 音调 就会改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笛子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2)振动物体的质量不同,振动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解答】解: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空气柱就会振动发声,空气柱长度不同,频率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点评】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质量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7.(4分)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的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 折射 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 反射 形成的虚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①从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②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现象,都属于物理基础知识的应用。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8.(2分)如图所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光路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分析】(1)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角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为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故反射角也是60°;
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画出法线,然后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故作图如下: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光的反射光路图,注意光线用实线,法线用虚线。
29.(2分)如图,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后的折射光线,请作出其入射光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折射遵从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画图。
【解答】解:因为折射光线在水中,所以入射光线在空气中,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做光路图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光线要画箭头等细节。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0.(4分)“遍地秀色花似锦,春风捷报凯歌庭。”2020年3月17日,山东援助湖北的300余名“逆行英雄”乘坐专机从武汉抵达济南,求该专机的平均速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已知武汉至济南航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算出专机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武汉至济南航程为:s=864km,时间为t=1.5h,
专机的平均速度为:v===576km/h。
答:该专机的平均速度为576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31.(4分)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知道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可求从发射超声波到海底的时间,根据s=vt求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海底的传播距离即为此时海底的深度。
【解答】解:从发射超声波到海底的时间:
t=×4s=2s,
由v=可得
h=vt=1500m/s×2s=3000m。
答:这处海底深度是30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32.(8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秒 表和 刻度尺 测平均速度。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间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v2<v1<v3 。
【答案】(1)秒;刻度尺;(2)时间;(3)v2<v1<v3。
【分析】(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进行计算;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小车运动慢一些,所用的时间长一些,所以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角度,测量的时间误差就会更小;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斜面的时间.
(2)由于斜面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大,精确测量时间较为困难,就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由图可知s1=2s8=2s3;由于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上半程的速v3、下半程的速度v3,和全程的平均速度v1,之间的关系为:v3<v1<v3。
故答案为:(1)秒;刻度尺;(3)v5<v1<v3。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注意事项、速度特点。
33.(6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带刻度(图中未画出),能绕垂直CD的ON轴翻转,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时,应将纸板与平面镜 垂直 放置;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实验中应将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2)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
(1)实验时,白色纸板应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2)因为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垂直;(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点评】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4.(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主要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是为了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 像的位置 。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面放置 。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大小;(2)像的位置;(3)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面放置;(4)不变。
【分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玻璃板既能代替平面镜成像,又能透光,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到代替像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当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面时,蜡烛A的像在水平面的上方或者下方,此时蜡烛B不会和蜡烛A的像重合;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解答】解:(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两支大小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当代替像的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玻璃板既能代替平面镜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
(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蜡烛A关于平面镜对称,当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面时,此时蜡烛B不会和蜡烛A的像重合;
(4)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大小;(2)像的位置;(4)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月考试题,共10页。
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作图题,解答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