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17页。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而创新思维又需要人文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中,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触发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科学与人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事实上,从发现引力波到“看到”黑洞,从古生物探秘到现代基因突破,剖开层层专业术语就会发现,科学研究在增进人们知识的同时,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自身的桥梁,科学的琴键也演绎着人文的旋律。
科学有大美。科学以客观自然世界为研究对象,其人文意蕴的一个方面,在于它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如果说以文学、音乐为代表的艺术创作,打开的是感性审美世界,那么科学活动则将美延伸到理性世界,给人以智慧启迪。数学是科学描绘世界的主要语言,数学家兼哲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我们正确地看它,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大到宇宙星云,小到基本粒子,长如百亿年,短到一瞬间,都能用方程式呈现。这些方程式就像美妙的诗篇,用最浓缩的“语言”,表达了无边无际的时空存在。正如有人赞叹的,黎曼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
科学追求卓越,这一丰富心灵、感受审美的过程,与人文相通。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揭开表面的纷繁杂乱,发现现象背后的一致性规律。它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探索自然、验证未知的兴奋,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这份体验是非世俗、超功利的,由于契合了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因而是迷人的、永恒的。从这点来看,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媲美。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也是优秀的作家或艺术家。如今,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艺术。爱因斯坦曾这样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的起源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未知的探求。钱学森曾把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绩的原因归功于夫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因为她给了自己诗情画意,从而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了人生,在科研道路上避免了形而上学和机械论。法国文豪福楼拜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重逢。”可见,科学与人文展现的都是人们追求崇高、卓越的精神,是对超越生命有限性的向往,它们的内核一致,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
进而言之,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获得电光石火般的思想灵感。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人民日报》2022年1月26日)
材料二:
记者:这些年出现“文创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普及,大大丰富了文创的形态,提升了用户体验。在文创产业的具体实践中,科技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赵声良:科技是实现文化创意、放大文化效用的重要手段。以文博机构为例,新技术不仅帮助文物由“抢救性保护”迈向“预防性保护”,还提供文创手段和思路。比如数字技术,相较于过去的胶片拍摄,敦煌数字壁画不会褪色,而且清晰度大幅提高。这些逐渐积累起来的数字素材,成为敦煌发展文创的资源库,不仅可以用来设计实物文创产品,还可以制作视频,让壁画中的人物动起来,更具观赏性。再比如利用数字化解析技术,在异地展览中再现代表性洞窟,人们徜徉其中,仿佛在真实的莫高窟中游览。
祁述裕:数字技术是引领当代文创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扩展现实(XR)、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大大提升了文创产品的艺术表现力。北京中轴线相关主题展览中,在专业机构提供的珍贵图纸、照片、影片基础上,利用球幕、声场、虚拟现实(VR)等技术呈现不同时空里的中轴线,观众戴着特制眼镜远眺南北中轴线,虚实结合,了解北京市的历史文化。
胡钰:不仅在文创领域,当前新技术已全面介入文化内容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加速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推动文化新业态的出现,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以“硬核技术”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科技赋能文创产品,就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
[摘编自《用有“心意”的文创讲故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人民日报》2022年1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文底蕴的涵养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又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所以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密切的联系。
B.黎曼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都将美从感性审美世界延伸到理性审美世界,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给人以智慧启迪。
C.爱因斯坦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认为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虽然起源不同,但目标是共同的,即对未知的探求。
D.利用数字技术拍摄敦煌壁画,不仅不会褪色,还能大幅提高清晰度,基于数字素材制作的文创产品更具观赏性。
【答案】B 【解析】“都将美从感性审美世界延伸到理性审美世界”错误,钢琴协奏曲只是感性审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则材料都对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进行了评论,材料一侧重理性客观的说理,材料二侧重感性主观的阐释。
B.材料一认为只要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就会有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
C.科学与艺术都追求大美与卓越,契合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给人带来非世俗、超功利的体验和心灵享受与震撼。
D.材料二以访谈的形式阐述了科技在文创领域发挥着引领发展、加速变革、推动创新、实现创意、扩大效用的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A.都有主客观理性的说理。B.“只要……就……”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D.不仅在文创领域,而且在包括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全部文创产业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中出现“文创热”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普及带来的文创产品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对宜宾丰富的楠竹材料进行反复比对和试制,结合宜宾地区的地理气候及楠竹特性,研发出完全使用宜宾竹材料制作的多款智能声控竹材料艺术台灯。
B.北京冬奥会引导牌是流线型中国结与雪花形状的完美融合,上面装有极具隐藏性的调光器和开关,与引导员手上缠绕的手腕电池连接,实现引导员自控。
C.通过云游览小程序、互动短视频、文化节目等形式,把通过数字技术修复的高清壁画呈现出来,让观者身临其境,让敦煌文化“触手可及”。
D.清华大学“二校门”立体录取通知书成为别具“心意”的文创产品,将中国古典建筑美学与校园代表性元素融合,以手工纸艺形式呈现。
【答案】D 【解析】选项没有利用新技术新应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答案】材料一先从创造性思维引出科学与人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论点,并以“中国天眼”成果加以印证;然后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比论证科学在“有大美”和“追求卓越”两个点上与人文是相通的;接着从艺术人文的角度举例阐明艺术人文是科学“创新的源泉”;再从“求索未知”上进一步论证“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最后针对现实,强调“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实意义。
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著名的创作主张,其中,“时”为时代,“事”为世事。上面两则材料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张。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①论题由“时”“事”而引出。材料一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探讨是由“中国天眼”接收到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引出的,材料二对科技对文创产业发展的作用的探讨是由这些年出现的“文创热”引出的。②议论围绕“时”“事”而展开。材料一紧扣当前人们对由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引发的关于科技与人文关系问题展开议论,材料二紧扣当前由“文创热”引发的关于科技发展与文创产业发展的关系的探讨展开议论。③观点或主张针对“时”“事”而提出。材料一“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主张是针对“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的现实提出的,材料二中三位专家的观点都是基于当前科技发展和文创产业发展关系的实际提出的。(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不见的珍藏
茨威格①
自从我们的钞票的价值就像煤气似的四处流散,转眼便化为乌有,而时下古玩交易市场是个什么情况:那些新近的暴发户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你怎么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于是一夜之间,我真想放下百叶窗,关门停业。_
我不由得想到,把我们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翻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让我能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个复制品。就在此时,我突然翻出一大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了。这个70年代的老兵,单说半个世纪以来他从我们这儿每次用几个马克、几十芬尼买的东西加在一起,在今天也价值连城了。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
于是第二天,我径直乘火车到了萨克逊的这个寒伧得简直无法想象的乡村小镇。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就在那种简陋的乡村楼房的三层楼上。
“在我们可怜的、每况愈下的德国,现在生意很萧条,没有什么买主了。因此,大老板们又想起了他们昔日的老主顾,又来寻找他们的羔羊了……”
我赶紧向他解释,说他误会了我的来意。我这次来,只不过是刚好路过附近,顺便拜访一下他——敝店多年的老主顾,同时又是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当我刚把“德国最大的收藏家”几个字说出口的时候,他依然直挺挺地、近乎僵硬地站在屋子当中,但脸部表情突然明亮起来。
“既然来了,就该让您看点东西,这些东西可不是您每天都看得到的……路易丝,把柜子的钥匙给我。”
就在这时,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那位原来站在他旁边的老妇人,面带微笑,亲切友好地安安静静地听我们谈话,突然向我求情般地举起了双手,同时她又用脑袋做了个分明是强烈反对的动作。
我知道,她想要我拒绝现在马上看他的藏画。于是我很快编造了一个借口,说能参观他的藏画,对我来讲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荣幸,只是要到下午三点以后。
“那好吧,下午三点,但一定要准时,否则我们就看不完了。”
当我在集市广场边上那家旅馆的餐厅刚刚吃完午饭时,一个衣着简朴、年纪较大的姑娘走进餐厅来找我。可是她的脸突然涨得通红,并且表现出和她母亲一样惊慌、不安的窘态来。最后,她终于开始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地说了起来:“我必须坦白地告诉您……您清楚现在的局势,您能理解这一切的……我父亲是在大战爆发以后完全失明的。”
“父亲对物价和时势一无所知……他根本不知道,我们早已倾尽所有……雪上加霜的是,我的妹夫阵亡了,留下我妹妹带着四个孩子……然后我们开始变卖家里的东西。就这样……仅仅是为了维持我们最可怜、最贫困的生活。”
突然这个年纪不小的姑娘举起了双手,眼眶里闪着泪花。
“求您别让他难过……也别让我们难过……人总得活下去啊!”
我的天,作为一个商人,我曾经看见过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有的被卑鄙无耻地洗劫一空,有的被通货膨胀弄得倾家荡产,几百年祖传的家产被人用一个黄油面包的价钱给掠夺走。
但是今天,命运在这儿创造了一个最特别的例子,让我感动不已。我不言而喻地向她保证保守秘密,并且尽力帮忙。
我们登上楼梯,正要推开门时,就已听到从客厅里面传来的老人洪亮的声音:“进来!进来!”“赫尔瓦特今天一个中午根本睡不着,急于把他的宝贝给您看。”老妇人微笑着对我说。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等着人去看。
就像人家平时拿易碎品似的,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尖从画夹子中取出一个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已经发黄的白纸。“怎样?”他颇为自豪地说,“您曾看见过比这更精美的版画吗?每一个细节都是多么清晰,多么分明。”
看着这个对事实还一无所知的老人如此激动地赞赏和夸耀着那一张纯粹空白的纸张,一丝凉意掠过我的背脊。我镇定了一下,开始扮演自己的角色。
“真是罕见!”我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话来,“真是印得精美绝伦的一幅画!”马上,老人自豪得脸上容光焕发。“这还根本算不上什么。”他就这样大声地喜形于色地一边看一边讲述下去。我简直无法形容,对我来说这是多么不寒而栗:我和他一起看了一百或三百张空白的废纸或者是很糟糕的复制品,而这些东西在这位不明真相的可悲的盲人的记忆中却是真实存在的。
只有一次,他的梦游者一般的沉着自信以及热情洋溢的情绪被短暂中断了一下,甚至差一点有觉醒过来的危险:他拿着一幅伦勃朗的《安提俄珀》,但是他那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却没能摸到那些凹陷的纹路,突然之间,他皱起眉头,脸色阴沉,声音也慌张起来。“这是……这是《安提俄珀》吗?”他喃喃自语道。
我马上采取行动,赶紧从他手里把这幅嵌在纸板里的画取出来,并满怀激情地描绘起我所知道的铜版画中可能有的所有细节。这时,盲人那张本来很难堪的脸才松弛下来,显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看了一下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两个紧紧挨在一起。一阵哆嗦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宛若两人合成一个整体,在那儿一同震动,一同颤抖。
(有删改)
【注】①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看不见的珍藏》发表在1925年。本文是节选。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为老人的藏品多已被卖掉埋下了伏笔,也暗示了一战对经济的破坏。
B.“我赶紧向他解释”表现了“我”拜见的礼貌和得体。因为老人的确误会了“我”的善意,“我”不得不对此行做出解释。
C.姑娘开口前“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可以看出姑娘有难以启齿的隐情,这印证了“我”在她母亲举起手时产生的预感。
D.“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等着人去看”,这一细节特写展现了老人对艺术知音的渴望,但悲剧的高潮也隐约将至。
【答案】B 【解析】“因为老人的确误会了‘我’的善意”错误,“我”此行本无善意,目的就是来搜罗、收购藏品的。
7.关于文中老人展示“藏品”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人对着一张白纸“颇为自豪”,不禁令人感到了丝丝的悲凉和心酸。
B.“我”对着那一张张白纸大加赞扬,说明“我”此时已经被深深地感动。
C.关于“凉意”和“不寒而栗”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内心的愧疚。
D.妻女“紧紧挨在一起”“一同颤抖”,对表现文本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内心的愧疚”错误,此处感情应该比较复杂,但主要还是被战后这位大收藏家的悲惨命运触动了。
8.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有什么作用?请赏析。(6分)
【答案】①第一处描写货币贬值、古玩市场一片虚假繁荣,以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营造了浓郁的战后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悲剧基调。②第二处描写商人印象中无数收藏家倾家荡产的经历,既写出了社会环境的凄惨,也与姑娘家凄惨中的温情形成对比,以表达“我”的感动。
9.有人认为:“有些看似不符合常规的情节,反而能把人物隐藏的深层心态或深刻主题更好地揭示出来。”请结合相关情节予以分析。(6分)
【答案】①妻女卖掉了无数珍藏,却一直向老人隐藏事实,写出了妻女为维持战后艰苦生活的辛酸和无奈。②老人对着一堆白纸,却滔滔不绝地夸耀,写出了老人对艺术的挚爱以及内心的孤独。③“我”明知是白纸,却极力配合母女表演,写出了“我”对这一家人的同情, 以及在面对这家人悲惨命运时受到的触动。④古玩市场一片繁荣,商品供不应求,“我”却想关门歇业,写出了战争对经济的破坏,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⑤妻女偷偷卖掉了几乎所有珍藏,却仅能维持最贫困的生活,写出了人民生活的艰难,控诉了战争的罪恶。⑥作为知名的古玩收藏家,却住在简陋的楼房里,揭开了战后人民生活的一角,突出了反战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五月丁丑,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青喜城,拔之。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庚辰,祐帅士卒刈麦于张柴村,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释缚,待以客礼。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士卒亦不悦,诸军日有牒称祐为贼内应,且言得贼谋者具言其事。愬恐谤先达于上,己不及救,乃持祐泣曰:“岂天不欲平此贼邪!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胜众口也。”因谓众曰:“诸君既以祐为疑,请令归死于天子。”乃械祐送京师,先密表其状,且曰:“若杀祐,则无以成功。”诏释之,以还愬。愬见之喜,执其手曰:“尔之得全,社稷之灵也!”乃署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时唐、随牙队三千人,号六院兵马,皆山南东道之精锐也。愬又以祐为六院兵马使。旧军令,舍贼谋者屠其家。愬除其令,使厚待之。谋反以情告愬,愬益知贼中虚实。乙酉,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乃募敢死士三千人,号曰突将,朝夕自教习之,使常为行备,欲以袭蔡。会久雨,所在积水,未果。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B.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C.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D.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他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康熙”是清圣祖的年号。
B.“拔之”与“项庄拔剑起舞”(《鸿门宴》)两句中的“拔”字含义不同。
C.“祐素易官军”与“以乱易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同。
D.署是代理、暂任的意思,同“权”“摄”“除”“擢”等词一样,在古代都是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答案】D 【解析】“除”是授予官职,“擢”是提拔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愬每次得到投降的士兵,一定亲自招来询问情况,因此,李愬对敌人的险要和容易攻占的地方、哪里空虚和哪里充实等情况都很了解。
B.在对付李祐时,李愬利用了李祐的行事特点,安排史用诚事先埋伏,另派人在李祐的正面摇旗呐喊,最终亲自将李祐活捉,却没有杀他。
C.军队每天都有情报说李祐是敌人的内应,而且说是抓到敌方间谍招供这一事情,李愬担心毁谤的话先到了皇帝那里,自己来不及救李祐。
D.李愬废除了窝藏敌方间谍要诛杀全家的旧军令,让部下厚待敌方间谍。这样间谍反而把敌情告诉李愬,李愬更加了解敌人内部的虚实。
【答案】B 【解析】“李愬……最终亲自将李祐活捉”错误,根据原文“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可知,是史用诚按照李愬的吩咐活捉了李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
【答案】你带领骑兵三百人在那片树林中埋伏下来,再让人在前面摇动旗帜,做出将要焚烧他们的麦堆的样子。
(2)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
【答案】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的军队前来援救,朝廷军队作战失利。将士们都惆怅恼恨,只有李愬一人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计策啊!”
14.请简单说说选文中李愬的谋略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案】①作战前掌握敌情虚实。②善于利用敌方将领的行事特点进行军事部署。③善待、信任投降将领。④废除了窝藏敌方间谍要诛杀全家的旧军令,让部下厚待敌方间谍以达到感化目的。(答出3点即可)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五月丁丑(十八日),李愬派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进攻青喜城,并攻下它。每当李愬得到归降的士兵,一定要亲自领来询问淮西的底细,因此他对敌方的地形和兵力分布都了解得很清楚。李愬优待吴秀琳,与他策划夺取蔡州。吴秀琳说:“如果您打算夺取蔡州,非有李祐不可,我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领,勇敢而有谋略,防守兴桥栅,经常侵凌欺辱官军。庚辰(二十一日),李祐率领士兵在张柴村收割麦子,李愬叫来厢虞候史用诚,告诫他说:“你带领骑兵三百人在那片树林中埋伏下来,再让人在前面摇动旗帜,做出将要焚烧他们的麦堆的样子。李祐平时小看官军,肯定会率领轻装的骑兵前来驱逐他们。这时,你便派骑兵袭取他,肯定能够将他擒获。”史用诚按照李愬的吩咐前往,活捉李祐而回。(由于)李祐往日杀害了许多官军,将士们争着请求将他杀掉。李愬不肯答应,给他松了绑,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当时李愬准备夜袭蔡州,谋划更为隐秘。他单独叫来李祐和李忠义,屏退外人后才进行交谈,有时谈话一直延续到夜半,别人都不能参与商议。各将领担心李祐制造变故,往往规劝李愬,而李愬对待李祐更为优厚。士兵们也不高兴,各军每天都有文书声称李祐是淮西叛贼的内应,而且说是听敌方奸细讲的具体情况。李愬担心诽谤的言语事先传到朝廷,自己来不及搭救李祐,便握着李祐的手哭泣着说:“难道是上天不愿意平定这伙贼人吗?为什么你我二人相互了解得如此深切,但就是不能制服众人的议论呢。”因而,李愬对大家说:“既然诸位怀疑李祐,请大家让他到天子那里接受死刑吧。”于是,(李愬)给李祐加上枷锁,将他送往京城,事先暗中上表讲清具体情况,而且说:“如果杀了李祐,战事就无法取得成功。”(宪宗)下诏释放李祐,将他还给李愬。李愬见到李祐时,高兴地握着李祐的手说:“你得以保全,这是社稷的威灵有知啊!”(李愬)于是任命李祐为散兵马使,让他带着佩刀巡视警戒,出入自己的帐中。有时,(李愬)与他一同就寝,秘密交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祐感动的哭泣声。当时,唐州、随州节度使牙卫队三千人,号称六院兵马,都是山南东道精悍勇锐的军队,李愬又任命李祐为六院兵马使。原先的军令规定,对留宿(窝藏)敌方奸细的人,要屠杀他的全家。李愬废除这一军令, 让人们优待敌人的奸细,奸细反而将实情报告给李愬,李愬愈发了解敌人的情况。乙酉(二十六日),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兵前去援救,朝廷军队作战失利。将士们都惆怅恼恨,只有李愬一人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计策啊!”于是,李愬募集了敢死之士三千人,号称突将,天天亲自教练他们,让他们经常做好出发的准备,李愬就是打算以这支军队袭击蔡州。(只是)适值多日落雨,到处积满雨水,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雪后黄楼①寄负山居士②
[宋]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③。
【注】①黄楼:楼阁名。②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③戴公:指戴逵。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答案】A 【解析】首联描绘了一幅雪后黄昏空明澄静的图画,与“悲伤无奈”无关。
16.“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6分)
【答案】①本联写登楼所见,雪地里的行人,空中的飞鸟,城楼上的诗人,共同构成了一幅岁暮雪景图。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之景的喜爱之情和盎然的诗兴,暗含了思念友人以及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借用雁、鱼的典故来表达思妇对游子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政治境界。
(3)“浊酒”,因其酒色浑浊,质量一般,诗人常用它来表达自己生活上的艰辛或心中的愁苦,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2)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3)示例一: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二: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诗意地生活,方可彰显生之价值。闲观好山当户碧云晚,静赏古屋贮月松风凉。时光匆匆,人生如①____________,唯有用一份清明与淡定去行走,诗意地生活,方可找到自身真正的价值。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单地清点倒影,浊浪即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编年史。不肯摧眉折腰的李白,选择了诗意地生活,于是给历史留下了青莲居士洒脱的身影,一匹青驴,一袭青衫,让李白找寻到了生命本真的快乐。
书破万卷,路行千里,世上疮痍,笔底波澜。杜甫选择了诗意地生活,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②____________,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穷愁潦倒,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罥长林梢”的无能为力,少陵仍矢志不移,用一支③____________,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凉被,让杜甫探寻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诗意地生活,拂尽世俗尘埃,让生命的价值得到彰显,纷扰的红尘也清净了。让我们在双手合十的浅笑中诗意地生活,找寻到深藏在星辉斑斓里的美妙。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白驹过隙 ②孤苦伶仃 ③如椽巨笔
19.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整句,并适当调整句子顺序,使其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符合逻辑。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答案】示例一:拂尽世俗的尘埃,清净纷扰的红尘,彰显生命的价值。
示例二:让世俗的尘埃得以拂尽,让纷扰的红尘得以清净,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彰显。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案】①构成:上下两句中,“闲观”与“静赏”,“好山当户”与“古屋贮月”,“碧云”与“松风”,“晚”与“凉”两两相对,词性一致,结构相同,意义相连。②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写出了诗意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德智体美”之外,①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劳动教育需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幼时启蒙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稍大时增加劳动知识技能,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再大时增加职业体验,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对于人生的成长来说,劳动教育②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助于个人涵养奋斗精神。因此,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里,劳动教育不能缺席。
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还需要③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对家长来说,应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而学校则要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最后还要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总之,劳动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应创造条件,实现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多样化。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忙。
B.每次听说钟老师从西藏回上海了,我们都会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地答应。
C.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需要我们积极倡导并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D.你千万不要忘记了,刚才妈妈不断叮嘱,让我们回家后马上完成作业。
【答案】C 【解析】文段中的“我们”泛指每个人。A.具体指“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B.具体指跟钟老师预约的人。C.泛指每个人。D.具体指对话中的两个人。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①为什么还要强调劳动教育 ②不仅能提升个人的劳动技能 ③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群人之中,总有大家渴望追赶的“最好”榜样;一个人心中,也总有梦想达到的“最好”目标。“最好”能引领我们变得“更好”,但是也容易变成前进的阻力——不少人在难以成为“最好”时,便会放弃变得“更好”的努力。所以,西方有句谚语:“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如何协调“更好”与“最好”的关系?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在成长的道路上,如何辩证地处理追求“最好”与做到“更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整体看,材料是说对“最好”的追求,对让人变得“更好”有促进作用,但要把握好度,不能因把“最好”看得过于完美、对其的追求过于强烈,而打击了努力奋斗的积极性。
写作时,可以顺着材料的思路分析,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更好”与“最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独特理解。我们可以先从概念入手,指出“最好”和“更好”的内涵。“最好”指的是自己追求的榜样、最高的目标、最美的理想。“更好”指的是思想和能力的提升、成绩的提高、境遇的变好。接下来强调对“最好”的追求,能激起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力,让人改变自我,进而改进学习和工作。然后辩证分析,追求“最好”时也要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度”,避免被追求完美的心理“反噬”,反而让自己停止了前进。
参考立意:对“最好”心向往之,对“更好”身践行之;勇敢追求向往“最好”,小步快跑实现“更好”;莫因“最好”太完美,裹步不前失“更好”;不求一蹴而就,但求日有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