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练习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堂检测,共7页。
第一单元 1【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这几天,三次经过黄河,仿佛一时间跨越了千年的时空。黄河有像母亲一样的胸襟和情怀,才有了巴颜喀拉山的浩瀚与辽远,才有了草原上那一条条洁白如练的湾流,才有了黄河的一路奔腾。来到兰州,既是黄河的情义,又是水的情怀。曲与直,似乎都在预料之中。庆幸的是,黄河忽然在这里拐了个弯,画出了九条绚丽的弯道,积沙堆成了河湾滩、丁家滩、张家滩、北西滩、南面滩等大大小小的滩头湿地。它们像是一环环生命的脉搏,涌动在兰州盆地,使兰州从此成为第一个接纳黄河的城市,成为第一个与之相守的城市。黄河在兰州,不仅是一条河的符号,更是兰州人的精神家园。冬日的黄河,已隐藏起激情与咆哮,它从容不迫,悠然地流,浅浅地唱。就像交响乐中的协奏曲,奏出的是黄河冬日优美抒情的叙事情怀,演绎的是黄河不争不急的无我胸怀,诉说的是黄河情深义重的赤热忠义。经过黄河,对兰州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于我倒却是生命中的段段旅程,总有所触动。1.文中画横线处改为:涌动在兰州盆地而像是一环环生命脉搏的它们使兰州从此成为第一个接纳黄河并与之相守的城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①原文使用了四个短句,节奏明快,更符合原文风格。②原文以“它们”开头,紧承前文,衔接更加紧密;四个短句前后连贯,表意更加清晰而充分。2.请简要解释文中的加点词“从容不迫”“旅程”的含义。(4分)【答案】①从容不迫:镇静沉着,不慌不忙。这里形象地写出了冬日的黄河隐藏起激情与咆哮,悠然、缓慢地流淌。②旅程:旅途,旅行路程。这里写“我”经过黄河,总有所触动,这是“我”生命中的一段段经历和路程。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喻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排比。表达效果:①丰富内容。“才有了……才有了……才有了……”的排比修辞使内容丰富,突出了黄河有像母亲一样的胸襟和情怀。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使用,更强烈地赞叹了黄河胸襟宽广,情怀博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随着手环和在线运动App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刷步数”,每天达到一定的步行量,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有氧训练。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在朋友圈晒的步数大多是指手机记录的步数,通常来自手机、手环上的内置传感器。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这样的步数是有欺骗性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只凭借步数不一定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我们通常理解的每天一万步,②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运动对健康的增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运动强度的。如果你步行的强度很低,并不能引起身体良性的应激反应。一般而言,走一万步消耗的热量大约在240~300千卡路里。这一万步的数字看起来很美,能不能达到实际热量的消耗却不一定。一般来说,要不间断行走30分钟以上,对健身才更有效。因此,步行和其他运动一样,③____________________,才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4.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是散文大家,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B.大家要坚定信念,一定能够战胜困难。C.作为大家闺秀,早年的李清照生活无忧无虑。D.李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醒大家不要打瞌睡。【答案】B 【解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大家”是代词,但不限定范围。A.“大家”理解为“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B.“大家”是代词,但不限定范围。C.“大家”指的是世家望族。D.“大家”为代词,指代内容有一定范围。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案】①不是实际的步数 ②并没有将运动强度考虑在内 ③只有保证足够的强度和运动时间【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域扩展与所研究问题的多样化,逐渐出现了许多无法用经典定量分析方法计算的“模糊量”。比如,对某个领域的家庭经济能力的评价,往往可以分为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等;对人的身体素质的评价,身高往往分为高、中、矮等。这些便是量的模糊性,即模糊概念。为解决模糊概念与经典定量处理方法之间的矛盾,便出现了使精确概念模糊化的模糊思维方法。“模糊”一词译自英文“fuzzy”,在字典中除有“模糊”的含义外,还有“不分明的”和“边界不清的”的意思。模糊性是客观事物所呈现的普遍现象,主要指客观事物差异中的中介过渡的“不分明性”,或者说是研究对象的类属边界或性态的不确定性。虽然模糊事物没有绝对界限,但还是有相对的标准与合理性的。同时,模糊性中又允许主观性的存在,因为对模糊事物,各人心目中的界限不会是完全一样的,承认一定的主观性是模糊性的一个特点。此外,人们心目中的界限又形成一定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因而其又是客观的。模糊性正是对这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反映。隶属程度的思想是模糊思维的基本思想。例如,我们描述“年轻人”这一模糊概念的隶属程度,在面对人在多大年龄算年轻人的问题时,可以给出一个模糊范围。这样,100个人或许可以给出100个年龄范围的模糊集合。由于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应采取多值逻辑思维,即把过去的(0,1)二值逻辑推广到[0,1]闭区间上任意取值的多值逻辑。可以说,模糊性是精确性的推广和延伸,而精确性则是模糊性的极端。所以说,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时,切不可忽视事物的精确性。正确理解和处理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重要。客观世界的许多现象都是模糊的,如果对这些模糊概念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所谓经典思维的方法去处理和研究,将会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结论,更不会促使模糊控制机器人、汽车、地铁等产品的出现。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要弄清楚哪些是精确现象,哪些是模糊现象,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再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模糊聚类分析、模糊模型识别、模糊评价、模糊决策、模糊线性规划、模糊控制等方法,构成了模糊思维方法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目前,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具体的研究成果。比如,模糊思维方法在土壤评价中的应用,模糊思维方法在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等。此外,在工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政策评价等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思维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而言,模糊综合评价是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目前,模糊技术的应用和模糊产品的开发十分广泛,像洗衣机、微波炉、照相机、吸尘器、空调、电冰箱、电视机、录像机等,都贴着模糊控制的标签。此外,模糊控制的无人驾驶模型,成功地把模糊逻辑应用于航天飞机的对接和姿态控制及星际跟踪系统等许多尖端技术领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将模糊思维方法应用于控制领域,可以更真切地模拟人脑思维和判断,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选择和控制,从而推动智能化新技术发展。(摘编自李群《重视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有改动》)材料二:什么是模糊思维?模糊思维是人们对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的思维,是意识的非确定性和若明若暗的投影。作家决不用严格量化的语言和完整的三段式来表达意境,塑造人物。这就是说,人们认识活动的有效性、多样性、深刻性,并非单纯来自明晰、精确的认识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相反,各种模糊思维形式和语言表达在人们的交往活动和知识交流中,有时更具有广泛、完美和高效的特征。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最初的构思常常是模糊朦胧的。作家贾平凹在他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后记中说:“我的一些作品,是在一种意会的但说不出的朦朦胧胧的意识中产生的……”当代很多小说的主题就较为模糊,很难用几句话把主题说清,如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等。文学创作中,模糊性的表现手法,都产生了相当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和某些精确描绘相结合,将使形象更为丰满动人。总之,模糊思维不但作为模糊数学的集成名称存在,也是作为非自然科学的基本单位显现着。(摘编自董小玉《文学创作中的模糊思维》,有改动)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问题时,要弄清楚哪些是精确现象,哪些是模糊现象,如果是模糊问题,可以用经典思维去处理。B.在航天飞机对接和姿态控制及星际跟踪系统等领域,基于模糊控制的无人驾驶模型已经应用了模糊逻辑。C.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在工农业等多个方面,也将渗透进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D.由于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了多值逻辑思维,所以可以推断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的特点。【答案】B 【解析】A.“如果是模糊问题,可以用经典思维去处理”说法错误,材料一说“如果对这些模糊概念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所谓经典思维的方法去处理和研究,将会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结论”,可见模糊问题用经典思维去处理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因此选项错误。C.“也将渗透进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将已然说成了未然,材料一说的是“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具体的研究成果”“在工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政策评价等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可见模糊思维方法已经渗透进工农业等领域。D.“由于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了多值逻辑思维,所以可以推断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果倒置,材料一说的是“由于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应采取多值逻辑思维”。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模糊事物的类属边界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绝对界限,但还是有相对的标准与合理性。B.模糊概念与经典定量处理方法之间是有矛盾的,所以处理模糊问题时,尽量避免精确定量的干扰。C.材料二从文学创作的构思、主题、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列举了模糊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D.模糊思维不但作为自然科学范畴的集成名称存在,也作为文学、哲学的基本单位显现着。【答案】B 【解析】“所以处理模糊问题时,尽量避免精确定量的干扰”曲解文意,材料一说“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时,切不可忽视事物的精确性”,由此可见,处理模糊问题时要重视事物的精确性,不能忽视精确性。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发展中经济指标GDP统计分析。B.《国务院关于节约粮食的通知》精准及时。C.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时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D.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答案】A 【解析】A.不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GDP是精确定量。B.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精准及时”一词具有模糊性。C.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具有模糊性。D.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少年”的年龄具有模糊性。9.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模糊思维方法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答案】模糊思维方法是一种以模糊概念为研究对象,以隶属程度为基本思想,主观性和客观性兼有的思想方法。10.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答案】首先论述模糊思维方法产生的原因,进而论述模糊思维方法的内涵(或:特点)以及和经典思维的差异,最后论述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一单元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随堂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 简答,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课时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研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教学流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