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课堂检测
展开第三单元 11
【基础测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从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蒙:遭受
C.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理:道理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告:祭告
【答案】B 【解析】蒙:继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
【答案】C 【解析】组:绳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及郡下,诣太守
B.蒙故业,因遗策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答案】A 【解析】A.等到。B.遗留/丢失,丢弃。C.有利的形势/锋利。D.法制,制度/衡量,比较。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函梁君臣之首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负而前驱
A.①⑤/②⑦/③⑥/④ B.①③⑤/②④/⑥⑦
C.①③⑤⑥/②⑦/④ D.①⑤⑥/②⑦/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⑤⑥为使动用法,②⑦为名词作状语,④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③有甯越……之属为之谋 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 ⑤焚百家之言 ⑥辍耕之垄上 ⑦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A.①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③④/⑤⑦/②⑥
C.①②⑤/③⑦/④/⑥ D.①②④/③⑥/⑤⑦
【答案】C 【解析】①②⑤为结构助词,译为“的”;③⑦为人称代词;④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⑥为动词,到,去。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函梁君臣之首 B.负而前驱
C.忧劳可以兴国 D.却匈奴七百余里
【答案】B 【解析】“夜”是名词作状语。A.名词作动词。B.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动词的使动用法。
7.下列加点的词,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的“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见犯乃死,重负国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C 【解析】“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乃”是代词,你的。A.副词,才。B.副词,于是。C.代词,你的。D.副词,竟然。
8.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答案】D 【解析】例句是被动句。A.判断句。B.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D.被动句。
9.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3分)( )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此三者,吾遗恨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答案】A 【解析】例句是被动句。A.被动句。B.判断句。C.省略句。D.状语后置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岂非人事哉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D.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答案】D 【解析】A.“人事”,古义:人的作为。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B.“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C.“以致”,古义:招致,招引。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D.“要害”,古今同义:比喻关键的或重要的部分。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
C.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答案】C 【解析】应是“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范雎辞让。
秦王跽曰:“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王曰:“愿闻所失计。”
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可亲,越人之国而攻,可乎?疏于计矣!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
王曰:“寡人欲亲魏,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范雎曰:“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
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王曰:“寡人欲收韩,不听,为之奈何?”
范雎曰:“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即着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
王曰:“善。”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B.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C.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D.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答案】D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
B.千乘,即千辆马车,也为诸侯代称,如“千乘之国”。古代四马拉一辆兵车叫一乘。
C.山东,指泰山以东地区,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中“山东”义同。
D.中国,地处各诸侯国的中央之国,文中指距秦国较近的韩、魏两国。
【答案】C 【解析】“山东,指泰山以东地区”错误,山东指崤山以东。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王亲自到大厅迎接范雎,并向范雎道歉,而且跪身说话,表现了秦王向范雎请教的急切而诚恳的心理。
B.范雎面对秦王的请求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加以推辞,刻画了一个察言观色、谨慎精明、欲擒故纵的辩士形象。
C.范雎认为秦国拥有有利的地势和强大的军队,却不能成就霸业,是因为穰侯的谋划不忠导致秦王决策的失误。
D.范雎针对秦王提出魏、韩不从的问题而献出不同的对策,秦王依计而行,最终魏、韩二国都只好归附秦国。
【答案】D 【解析】“最终魏、韩二国都只好归附秦国”说法错误,原文只说魏国归附,而没交代韩国归附秦国。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
【答案】诸侯见齐国疲敝困乏,君臣不和睦,起兵来攻打它,国君受辱,军队失败,被天下人耻笑。
(2)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
【答案】秦周围有韩国,就像树有蛀虫,人有心腹之病。天下一旦发生变化,成为秦国危害的没有谁比韩国(造成的)大。
16.范雎为秦王成就霸业献出怎样的总体谋略?他又是如何说服秦王的?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远交而近攻。首先分析秦越过韩、魏而攻齐谋略失误的原因,然后列举齐人伐楚最终失败的例子加以佐证。
【参考译文】
范雎来到秦宫,秦王亲自到大厅迎接。秦王对范雎说:“我很久就该亲自来领受您的教导,现在碰上要急于处理义渠的事务,而我每天又要亲自给太后问安。现在义渠的事已经处理完毕,我这才能亲自领受您的教导。”范雎推辞。
秦王跪身坐着说:“秦国是个偏僻边远的国家,我又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先生竟然光临这里。我能接受先生的教导,这是上天要先生扶助先王,不抛弃我呀。今后事无大小,上至太后,下及大臣,所有一切,都希望先生一一给我教导,千万不要对我有什么疑惑。”
范雎说:“大王的国家,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有陇、蜀,左有关、阪,战车千辆,精兵百万。凭借秦国兵卒的勇敢和车骑的众多,来抵挡诸侯国,可以实现霸王的功业。如今反而关闭函谷关,士兵不敢窥视崤山以东诸侯,这是穰侯为秦国谋划不忠,导致大王的决策失误啊!”
秦王说:“希望听到谋划失误的地方。”
范雎说:“大王越过韩国、魏国的国土去进攻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好的谋略。出兵少了,则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了,则对秦国有害。臣揣摩大王的计谋,是想本国少出兵,而让韩国、魏国全部出兵,这就不合乎道义了。如今明知盟国不可以亲近,却越过他们的国土去作战,这可以吗?显然疏于谋划啊!从前,齐国攻打楚国,打了胜仗,攻破楚国的军队,杀了楚国的将帅,再次拓展土地千里,但到最后连寸土也没得到,难道齐国不想得到土地吗?形势不允许它占有啊!诸侯见齐国疲敝困乏,君臣不和睦,起兵来攻打它,国君受辱,军队失败,被天下人耻笑。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而使韩国、魏国获得土地(壮大起来)。大王不如采取结交远方国家而攻击近处国家的策略,得到寸土是大王的寸土,得到尺地是大王的尺地。如今舍近而攻远,这不是个错误吗?如今韩国、魏国居各诸侯国的中央,是天下的枢纽。大王如果想要成就霸业,一定先要亲近地处中央的国家,把它当作天下的枢纽,来威胁楚国和赵国。赵国强盛,那么楚国就要依附秦国;楚国强盛,那么赵国就要依附秦国。楚国、赵国都来依附秦国,齐国一定恐慌,齐国恐慌肯定用谦卑言辞、厚重礼物来侍奉秦国。如果齐国归附秦国,那么韩国、魏国就有虚可乘了。”
秦王说:“我想亲近魏国,但魏国善于变化,我无法亲近它。请问怎样才能亲近魏国呢?”范雎说:“用谦卑言辞、厚重礼物来侍奉它。这样不行,就割地贿赂它。这样还不行,就起兵来攻打它。”于是秦国起兵来攻打邢丘,邢丘被攻陷,魏国果然请求归附秦国。
(范雎)说:“秦、韩两国的地形,相互交错,如同绣锦。秦周围有韩国,就像树有蛀虫,人有心腹之病。天下一旦发生变化,成为秦国危害的没有谁比韩国(造成的)大。大王不如收归韩国。”秦王说:“我打算收归韩国,韩国不听从,怎么办呢?”
范雎说:“起兵攻打荥阳,那么成皋的道路就不通了;北边截断太行的道路,那么上党的兵也就不能南下了;一举而攻下荥阳,那么韩国将分成孤立的三块。韩国看到自身将要覆亡,哪里能不听从呢?韩国顺从秦国,那么大王的霸业就可以成功了。”
秦王说:“这很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6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精品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走近作者——贾谊,写作背景,检查预习,根据注释翻译全文,课后作业,课文当场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