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分层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分层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分层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分层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循环学说认为,下列关于该图的判断,错误的是,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内容分别是,此图代表的水循环属于,湖泊群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2题。1.水循环学说认为(  )A.水循环指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三态变化B.台风参与了陆地内循环C.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形式D.水循环不能使岩石圈中化学元素迁移2.下列关于该图的判断,错误的是(  )A.该图缺少了两个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该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C.A环节是水汽输送,B环节是地表径流D.人类目前只能影响该循环的个别环节读某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内容分别是(  )A.海洋 水汽输送 降水 蒸发B.降水 海洋 蒸发 水汽输送C.降水 蒸发 海洋 水汽输送D.降水 水汽输送 海洋 蒸发4.此图代表的水循环属于(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 D.地表水循环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第5~6题。5.湖泊群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C.河流水 D.地下水6.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进一步连接,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生态移民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 大面积营造乔木林防风固沙 从黑河跨流域调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④⑤ D.③④⑤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岩层坚硬不透水。据此完成第7~8题。7.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  )A.水分下渗减少B.降水量急剧减少C.蒸腾作用增强D.地表径流增加8.该地修建梯田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增加植物蒸腾B.减缓地表径流C.增加地下径流D.减少水汽输送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中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10.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地下水位上升 地表气温升高 生物多样性增加 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读地中海沿岸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图中B环节是          (2)在图中沿海岸分布有    地貌。 (3)N处河流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此地此时气候特征为         (4)若图示水循环发生在印度及其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的风是    季风,此地农业生产旱涝灾害多发,解决措施主要是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2023辽宁辽阳检测]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循环之一,可以促进地球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下图为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13题。1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指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B.C. D.13.图中水循环环节中,输送水量最大的是(  )A. B.C. D.下图为某城市的生态树池示意图,生态树池的标高一般比路面略低。据此完成第14~15题。14.生态树池对城市水资源的影响是(  )A.降低地下水的水位B.解决城市缺水问题C.减轻城市内涝问题D.加重地下水的污染15.生态树池建成后(  )A.蒸发量增加B.下渗量减少C.降水量减少D.地表径流增加下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2005年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6~17题。16.引起青海湖水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总量B.年蒸发总量C.年地表径流总量D.年地下径流总量17.青海湖参与的最主要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2023福建宁德高一期中]沟垄集雨技术通过满足作物根区水分来提高作物产量。下图为沟垄集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8~19题。18.若要提高沟内的集雨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垄高 B.增加垄宽C.降低垄高 D.减小垄宽19.某干旱地区通过在垄上覆盖薄膜来增加沟内集雨量,其原理是(  )A.加快垄上雨水汇入B.增大垄上集雨面积C.减少垄上水分蒸发D.减少垄上雨水下渗20.(拓展探究)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水循环环节对应图中的字母。蒸发——    ,降水——    ,地表径流——     (2)图中丁丁形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 (3)丙图中形成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4)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   (填字母)环节。南水北调可以改善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人类对水循环   (填字母)环节的改造。 (5)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6)诗人李白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慨。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试根据水循环的原理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1.C 2.A 解析 第1题,水循环不只是水的三态变化;台风参与了海陆间循环;水循环能使岩石圈化学元素发生迁移。第2题,图中水循环环节只缺少下渗环节。3.C 4.A5.D 6.A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湖泊群的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因此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对。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水的季节变化大,不稳定,A、B、C错。第6题,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进一步连接,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生态移民,减轻环境压力,对;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保护生态环境,对;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减少植被破坏,对;森林耗水量大,干旱地区不适宜大面积营造乔木林防风固沙,错;黑河水量小且不稳定,不适宜从黑河跨流域调水,错。故A对。7.C 8.B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岩层坚硬不透水,故当该地森林覆盖率增加后,水分下渗改变不大,A错;森林的增加使蒸腾作用增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大,可能会导致降水量增加,不会导致降水量的急剧减少,B错,C对;森林可以保持水土,拦截水体,减少地表径流,D错。故选C。第8题,从水循环角度看,该地修建梯田主要是对地表的改变,故修建梯田后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水循环的陆上环节产生影响,如梯田减缓坡度,使径流不畅,故修梯田可以减缓地表径流,B对;该地岩层坚硬不透水,故修梯田不能增加地下径流,C错;相比森林,修梯田并没有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会增加植物蒸腾,A错;梯田是对地表的改变,水汽输送发生在大气中,故修梯田不会减少水汽输送,D错。故选B。9.B 10.C 解析 第9题,该城市某区域不透水面比例的变化等于2015年与1989年该区域不透水面比例的差值。读图估算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的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B正确。第10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位下降,错误,正确;城市不透水面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地表气温升高,正确;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硬化路面增多,会破坏部分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11.答案 (1)海陆间 水汽输送(2)海岸 (3)冬季 温和多雨(4)西南 修建水利工程12.A 13.A 解析 第12题,是地表径流,是海水蒸发,是水汽输送,是陆地降水,是地下径流,是海上降水,是蒸腾,是下渗。百川东到海是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水循环环节是;何时复西归是指水汽输送,水循环环节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3题,是海水蒸发,的水汽量加起来等于,是陆地降水,是蒸腾,④⑦均小于。图中水循环环节中,输送水量最大的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C 15.A 解析 第14题,生态树池比路面低,利于地表水下渗,减轻城市内涝,C正确;下渗增多,地下水位上升,A错误;不能解决城市的缺水问题,B错误;下渗过程中,水体得到净化,不会加重地下水的污染,D错误。故选C。第15题,生态树池建成后,延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分流失,蒸发量会有所增加,A正确;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下渗量增加,B错误;降水量可能增加,但不会减少,C错误;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D错误。故选A。16.B 17.B 解析 第16题,读图可知,图中的年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增大,年地表径流总量增加,与青海湖水位降低不相符;地下径流对青海湖的补给很少,对水位影响小;气温升高,年蒸发量增加,使河流的水位下降。故选B。第17题,青海湖位于我国的内流区域,所以其参与的最主要的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故选B。18.B 19.D 解析 第18题,由题意可知,垄面是集雨面,沟区是种植区,垄面越宽,沟区越窄,种植区集雨量越大,增大垄宽可以增加集雨量,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9题,垄上覆膜可减少集雨面雨水下渗,增加流入沟内的雨水量,集雨效果好且不需减少太多的种植面积,D正确;干旱地区降水少,对加快垄上雨水汇入影响不大,A错误;垄上覆盖薄膜不能加大集雨面积,B错误;垄上覆盖薄膜可减少垄上水分蒸发,但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D。20.答案 (1)A B C(2)海陆间(3)流水堆积作用(4)C C(5)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6)前一句正确,后一句不正确。根据水循环原理,降水是陆地水(河流水)的主要来源,因此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正确的;但是,黄河水注入海洋后,又可以通过海陆间循环回到陆地,因此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不正确的。 

    相关试卷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当堂检测题,共6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