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分层作业(34份)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习题,共8页。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分层作业
必备知识基础练A级
[2023江苏高一期末]贵州南部的罗甸、平塘、惠水一带是喀斯特景观最密布的区域,洞穴密布,暗河纵横,漏斗、竖井、天坑成群,锥状、剑状奇峰无数。下图为平塘四寨的“天坑”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 形成图中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作用 B. 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 D. 海浪作用
2. 下列关于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貌裂隙发育,地表水源丰富 B. 地表岩石裸露,土层深厚肥沃
C. 地质景观独特,旅游资源多样 D. 地形崎岖不平,耕地集中连片
[2023宿迁期末]喀斯特石林景观是地表水顺石灰岩裂缝渗入地下,地下水在石灰岩裂缝中运动,溶解石灰岩而形成。下图示意某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过程。据此回答3~4题。
3. 形成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堆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堆积 D. 流水侵蚀
4. 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乙—甲—丙 D. 丙—乙—甲
[2023南通期中]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①②③
5. 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6. 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 C. 冰川侵蚀作用 D. 冰川堆积作用
[2023苏州期末]在河海交汇处,流水和海浪作用共同塑造着海岸地貌。下图为我国最大冲积岛——崇明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 一年中岛屿东侧单位距离等深线最密集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8. 下列人类活动可导致崇明岛面积增加趋缓的有( )
①中上游建设水利设施 ②上游陡坡开荒 ③中上游引水灌溉 ④矿产资源开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若长江江水含沙量增加,则崇明岛延伸的方向是( )
①向东扩展 ②向西扩展 ③向北与江苏相连
④向南与上海市相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关键能力提升练B级
[2023扬州期末]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回答10~12题。
10. 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11. 影响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岩石、水文 B. 地形、植被 C. 土壤、地形 D. 气候、植被
12. 根据石灰岩的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
A. 峰丛、峰林、孤峰 B. 孤峰、峰丛、峰林
C. 峰丛、孤峰、峰林 D. 孤峰、峰林、峰丛
[2023泰州期中]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的牛轭湖具有相对独立的沉积结构,是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荆江段主要牛轭湖分布。据此回答13~15题。
13. 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众多,主要是因为( )
A. 水量变化小,流速慢 B. 植被覆盖率低
C. 侧蚀显著,河道弯曲 D. 泥沙淤积严重
14. 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形状差异显著,与其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冲淤状况 B. 生物多样性状况 C. 季风气候 D. 位于平原地区
15. 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能成为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关键在于( )
A. 湖面宽湖水深 B. 河相沉积为主 C. 不与长江连通 D. 水热条件优越
[2023扬州中学期末]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堆积而成的地貌。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 导致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变化 B. 风力 C. 流水 D. 冰川
17. 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
A. 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 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 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D. 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
[2023金陵中学期末]只要两端呈开口状并通光的洞穴就可以被称为穿洞。张家界的砂岩地貌中共有穿洞5处。天生桥是一种特殊的穿洞地貌,它是继承穿洞发育而成。下图为穿洞和天生桥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 图中穿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冰川侵蚀 B. 流水溶蚀 C. 重力崩塌 D. 风力吹蚀
19. 天生桥形成过程依次为( )
①崖壁两侧洞穴互相贯通 ②形成扁平洞或额状洞穴 ③发育顺层岩槽 ④洞顶继续崩塌
A. ③②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④
20. [2023武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行山脉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其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有数条河流,这些河流大部分自西向东流出太行山主脉地区后,在山脉东麓形成冲积扇。下图示意太行山脉东麓冲积扇。
(1) 指出A、B、C处的地貌类型。
(2) 与B处河谷相比,说明C处河谷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原因。
(3) 描述A处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A
[解析]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岩溶地貌,因此形成图中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与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海浪作用关系不大。
2. C
[解析]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因此地表水源缺乏;地表岩石裸露,土层较薄且贫瘠;“洞穴密布,暗河纵横,漏斗竖井天坑成群,锥状剑状奇峰无数”,材料信息表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景观独特,旅游资源多样,适合发展旅游业;喀斯特地貌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不平,耕地少且分散。
3. D
[解析]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溶解于水而形成的,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4. D
[解析]由于石灰岩各部分岩层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为地貌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为地貌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
5. C
[解析]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③河谷最窄、以下切侵蚀为主,发育最早;①河谷最宽、以侧蚀为主,发育最晚。
6. A
[解析]河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冰川侵蚀主要形成峡湾、角峰等地貌,而冰川堆积主要形成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及蛇形丘等地貌。
7. D
[解析]崇明岛是流水和海浪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岛屿东侧受河流堆积作用与海浪侵蚀作用共同影响,因为夏季降水较多并且较为集中,夏季河流含沙量较大,夏季河流泥沙堆积量较多,所以岛屿东侧坡度较缓,等深线较疏。而冬季降水少,河流含沙量少,岛屿东侧受海水侵蚀作用更强,坡度较陡,所以等深线最为密集。
8. A
[解析]崇明岛是流水作用和海浪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当流水堆积作用强于海浪侵蚀作用时,崇明岛的面积会逐渐增加。中上游修建水利设施会起到阻挡泥沙的作用,降低河流含沙量,导致河流堆积作用减弱,使崇明岛面积增加趋缓,①正确;上游陡坡开荒与矿产资源开采会破坏地表,造成水土流失,增加河流含沙量,使崇明岛的面积增加加快,②④错误;从中上游引水灌溉会减少河流流量,导致河流输沙量减小,崇明岛面积增加趋缓,③正确。
9. B
[解析]长江江水含沙量增加,导致河流堆积作用增强,使崇明岛面积增加,沙洲不断向东扩展,①正确,②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长江口北支水道窄,河水浅,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侧水流小,淤积严重,所以北岸可能会与大陆相连,因此崇明岛延伸的方向是向北与江苏相连,③正确,④错误。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0. B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干旱,主要以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我国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且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区,主要以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内蒙古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以风成地貌为主。
11. A
[解析]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影响该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的可溶性和流水的侵蚀力;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形、植被、气候关系较小。
12. D
[解析]石灰岩出露地表的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接受溶蚀的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接受溶蚀的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接受溶蚀的时间最早,所以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峰林、峰丛。
13. C
[解析]根据题意以及图示分析可知,长江上游水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烈,到了中下游荆江段河床坡度减小,河流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显著,河流不断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发生弯曲,水流不畅,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牛轭湖。中下游荆江段水量变化小,流速慢,但不是牛轭湖众多的原因;植被覆盖率低与牛轭湖众多无直接关联;侧蚀显著,河道弯曲是荆江段牛轭湖众多的原因;泥沙淤积严重是流水堆积所致,牛轭湖是流水侵蚀地貌。
14. 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牛轭湖形成的原因是河道弯曲,河流以侧蚀为主。据图分析可知,长江中下游荆江不同河段,上游来沙量及水流挟沙力均不同,使得凹岸侵蚀状况与凸岸沉积状况差异显著,曲流弯曲度不同,导致形成的牛轭湖形状差异显著。
15. D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牛轭湖河道弯曲,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流速缓慢,湖面宽阔,湖水较浅,水热条件优越,营养盐类丰富,小型鱼类丰富,各种生物的食物来源众多广泛,成为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早期以河相沉积为主,后期以湖相沉积为主,兼有河相沉积和湖相沉积,在汛期会与长江连通。
16. A
[解析]山坡白天光照强而岩石温度较高,夜晚降温快而温度低,岩石因气温日较差大而受物理风化作用强,从而逐渐破碎。从题中信息不能判断山坡风力、流水或冰川作用强弱。
17. C
[解析]受重力作用大的颗粒物易滚落到锥底,小颗粒物不易滚落而堆积在锥顶。
18. B
[解析]冰川作用主要出现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该地区无冰川作用;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穿洞出现在岩石内部,风力作用不明显;流水溶蚀是穿洞形成的关键,重力崩塌是穿洞形成的次要原因。
19. D
[解析]根据图示中的四个环节推断,先发育岩槽和地下的小的洞门;岩槽加深后,崖壁两侧洞穴互相贯通;然后地下洞穴发育成扁平洞或额状洞穴;最后,洞顶继续崩塌,洞穴扩大,形成天生桥,故顺序为③①②④。
20. (1) A为冲积扇,属于流水沉积地貌;B为浅槽形河谷,C为“V”形河谷,都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2) C处河谷窄而深(或呈“V”形)。C处河流流经山区,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
(3) 平均粒径变小。从扇顶到扇缘地势变缓,流速减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关于河谷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地区中,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课后测评,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形成该天坑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