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昆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一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展开昆八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月考一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不是“只关注意象的显现和内涵”产生的后果,根据材料一的第三段可知,这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导致的结果。
故选B。
2.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缺乏音乐节奏之美”无中生有,原文“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说明只是侧重某一方面;
B.“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曲解文意,根据前文的“我们也希望”和后文的“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可知,诗并不总是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是和谐统一的;
C.“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二“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强调“有望”。
故选D。
3.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材料一的标题是《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李商隐的诗歌不属于现代诗歌。故选B。
4.①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一主要运用道理论证,表达作者对鉴赏诗歌的感悟与思考;材料二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在分析古今诗歌的传承时常举现实事例来论证观点。②从论证的语言来看,材料一用“往往”“有时”“应当”等限定词,使文章表达更严谨、周密;材料二常引用诗歌的句子,运用排比、整句等,使文章语言更具有文学性。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充分了解诗是音乐元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提升自我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和对意象的领悟能力。②用两幅眼光去欣赏诗,对待诉诸意象的诗,就更多地用意象、形象的角度;对待音韵节奏较强的诗,就更多地用音韵节奏角度。③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对古今诗歌的传承也要有所了解、研究。(每点1分,答全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A.“缺水断粮形势严峻”有误,小说开头只提及断水,没说断粮,后来老苏冒险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为战士们送萝卜,说明粮食没断;
C.“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错误,应当是基于老苏的勇敢和对战场人性的洞察,以及他的大胆细致和冒险精神,才达成了这种默契,互送香烟只是对老苏预判的睿智的证明;
D.“过于谨小慎微”解读有误,应是表现我军行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的优良品质。
故选B。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错误,白连长反对老苏汲水是担心老苏的安全,老苏与白连长的争辩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白连长觉得老苏说得有道理,同意他去试一试。
故选B。
8.①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苏动作和语言的精准刻画,表现出他不怕危险乐于奉献的形象及高度的责任感;②侧面描写。通过对面敌人惊呆的神态侧面表现出老苏勇敢智慧的形象;③细节描写。用特征鲜明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苏去汲水的“举”“敲”的细节凸显其沉稳;④情节设计上的反复手法的运用,文中“老苏要求”“老苏还是要求”“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老苏继续争辩”及去汲水时举桶敲桶等动作的反复凸显了老苏执着的形象。(每点2分,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硝烟”指战场上的战火(答代指战争亦可),“流泉”指敌我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的一股清泉;②“硝烟”和“流泉”形成对比,战场缺水严重,战士取水迫切,战场紧张死寂,流泉自由奔流;③暗示老苏的重要性,敌我双方生死之际,老苏以他的灵活、智慧打破僵局,给死寂的战场带来转机;④战争毁灭生命摧毁人性,硝烟下的流泉却在关键时刻唤醒了敌我双方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引起人们对战争深层次的反思。
(每点2分,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DF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昭常应付齐国使臣说:“我负责守卫东地,要与东地共存亡。年轻到年老的男子全部征发共有三十多万,(虽然)是破弊的铠甲和使钝的兵器,(也)愿对阵一战。”
“应”的宾语是“齐使”,中间不能断开,故为BDF。
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B.正确。返回;归依。句意:不能回国。/我同谁一起相处。C.正确。D.错误。含义不同。兵、士兵;铠甲。句意:如果你们退兵就算了。/铠甲的对着太阳好象金色的鱼鳞铺开。故选D。
1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甚至不想听慎子的解释”错误。由原文“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可知,楚襄王虽然愤怒,但是还是听了慎子的解释,并没有不想听慎子的解释。
故选C。
13.(1)大王派上柱国子良率领五十辆兵车,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
(1)“发”,派(1分);“车五十乘”,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五十乘车”(1分);“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北于齐献地五百里”(1分);整体意思1分。
(2)子良说:“我亲自从敝国大王那里接受的命令,这一定是昭常假托楚王之命。大王可以去攻打他。”
(2)“身”,亲自(1分);“弊邑”,敝国(1分);“矫”,假托(1分);整体意思1分。
14.①子良认为楚国不能不给,不给会损害大王的威信,不利于今后与诸侯订立盟约。
②昭常认为楚国不能给,割让东地五百里,等于丢掉了国家的一半。
③景鲤认为楚国不能给,但不给土地会让大王背上不讲信义的名声。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由原文“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可知,子良认为楚国不能不给,不给会损害大王的威信,不利于今后与诸侯订立盟约。
由原文“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日勿与。常请守之’”可知,昭常认为楚国不能给,割让东地五百里,等于丢掉了国家的一半。
由原文“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可知,景鲤认为楚国不能给,但不给土地会让大王背上不讲信义的名声。
参考译文:
楚襄王做太子时,曾在齐国做人质。楚怀王死后,太子就向齐王请辞要求回到楚国。齐王阻挡他说:“把楚国淮北靠近齐国的五百里土地送给我,就让您回国。如果您不给我,不能回国。”太子进入宫中,向齐王复命说:“(我愿)敬献五百里土地。”齐王才放楚国太子回国。
太子回到楚国,就即位当了楚王。齐王派出五十辆战车,来向楚国索取东地。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派使臣来索取东地,对这件事怎么办呢?”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都让他们献出自己的计策。”
楚襄王说:“我之所以能够返回,(是因为)答应把东地五百里的地方送给齐国。齐国派使臣来索取土地,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子良回答说:“大王不可以不给啊。大王亲自说出了重要的话,答应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齐国而不给,那么就是大王言而无信,今后也无法与诸侯订立盟约。请先给予再攻打它。献出东地是讲信用,攻打是显示勇武。臣下所以说给予齐国。”昭常答道:“不能给啊。所谓万辆兵车,是因为国土大而号称万辆兵车。如今割去东地五百里,那是割去了国家的一半,(我国)只有万辆兵车的空名而没有千辆兵车的实力,不行。臣下所以说不给。我请求去守卫那里。”景鲤说:“不能给。虽然如此,但是楚国也不能独自守住。大王亲自说了重要的话,如果答应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齐国而不给,就要在天下诸侯面前背上不讲信义的名声。(然而)楚国也不能独自守住。臣下请求到西边去向秦国求救。”
慎子入宫(见楚王),楚王把三位大臣的计策告诉慎子说:“我用他们三人谁的计策呢?”慎子回答说:“大王全都采用。”楚王愤怒得变了脸色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臣下请求详细地解释这种说法,这样大王将会看到这件事的确这样。大王派上柱国子良率领五十辆兵车,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派出子良的第二天,派昭常为大司马,命令他前去守卫东地。派出昭常的第二天,派景鲤带领五十辆兵车,向西到秦国求救。”楚王说:“好。”于是派子良向北到齐国献地。派出子良的第二天,委任昭常做大司马,让他去守卫东地,(第三天)又派遣景鲤向西到秦国求救。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人率领甲兵去接收东地。昭常应付齐国使臣说:“我负责守卫东地,要与东地共存亡。年轻到年老的男子全部征发,共有三十多万,(虽然)是破弊的铠甲和使钝的兵器,(也)愿对阵一战。”齐王对子良说:“你来进献土地,如今昭常为什么守卫东地?”子良说:“我亲自从敝国大王那里接受的命令,这一定是昭常假托楚王之命。大王可以去攻打他。”齐王调动大军,进攻东地,讨伐昭常。(齐军)还未进入楚境,秦国就以五十万军队逼近齐国的西部边境。秦国的将领说:“阻挡楚国的太子回国(奔丧),是不仁;又想夺取楚国的东地五百里,是不义。如果你们退兵就算了,否则,我们愿意等待战争的到来。”齐王对秦国的举动很害怕,就请子良向南返回楚国(讲和),向西派出使者(说服)秦国,以便解救齐国的祸患。(楚国)没有用一兵一卒,就保全了东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本诗思想内容和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C.“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双眼”错,尾联意思是故乡远得看不见了,何况还是在落花时节。不是“因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视线,家乡的树林更加不可望到了”。
故选C。
16.①轻云、满月。②以景写情:轻云归海,犹如游子归家,归心似箭。月满,象征着团聚,不肯下山,也似游子对家乡的依依不舍,留恋。③表达了诗人对家的依恋,不忍远离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颔联“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意象有轻云、满月。
颔联写出发途中之景,诗人借“云” 和“月”两个意象写自己羁旅的心境。“云轻”“月满”是因,而“归海疾”“下山迟”是果,表达了诗人不忍离去的感受。云轻,由长风生发而来;月满,由劳歌才能感觉。归海的轻云,犹如游子归家,归心似箭;月满,象征着团聚,月儿依依不肯下山,也似游子对家乡的留恋。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艰难苦恨繁霜鬂 潦倒新停浊酒杯
(3)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朗朗上口 潜移默化 息息相关
第①处填朗朗上口,体现“二十四节气歌”音律上的特点。
第②处用潜移默化,表现二十四节气歌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对中国人的影响,并与后文“不知不觉”相呼应。
第③处填息息相关,突出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每处1分,共3分)
19.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
原句有搭配不当和结构混乱的语病。应该为“丰富……内涵”。后一句补出主语,删“使”。在最后一句补出“使”或“让”,与前句构成一个正确的使令句。
(若有其它修改,通顺合理可酌情给分。每处2分,共4分)
20.①比喻的构成:本体——二十四节气;喻体——润物无声的春雨;比喻词——如。(也可表述为将……比作……。)
②表达效果:将二十四节气比作润物无声的春雨,表现了二十四节气在百姓生活及滋养人们精神方面的重要性;生动形象,使说理通俗易懂。(构成及效果各2分,共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1.C ( 画横线句的“这”和C项中的“这”都是指代比较近的人或事物;A、D中的“这”指的是说话的同时;B项中的“这”,跟“那”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事物)
22.
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或:是什么原因呢?)
②答案或许不这么简单
③降低了恐龙这个类群的环境适应能力
(每空2分,如有其它表述,意思相近亦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题目呈现了人生道路的两种选择,选择“符合社会和他人期望的自己”还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己”。“符合社会和他人期望的自己”强调我们应该在社会期望值的引导下,遵循社会角色赋予的责任和贡献期待,将社会期待转化为行动能力,顺应社会期待而成长,社会期待对于人的价值塑造、社会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社会期待有时也必然孕育着与自我观念的矛盾。如果社会整体价值并不高尚,一味固守于期待,会对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另一方面体现在,过分专注于社会期待,会让人丧失自己内心的定力。而一旦迎合外界的期待成了习惯,一味屈内心之志,反而会活得茫然而无方向。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己”,拥有独立的思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了解自己的客观情况,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求想要的人生,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涌出。正如材料中日本学者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所言,“对自己保持诚实,过那种自己满意、认可的人生”。写作时可以选择赞成的一种人生选择展开论述,也可以综合两者,展开思辨思考,比如,顺应社会期待同时努力地发展自我,活出自我生命的精彩。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社会和个体相互成就和促进。社会期待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们个体,同时我们也应当怀有自己生命的热度。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人的本质终究是社会性,我们在服务他人中成全了自我。二、清醒于世,依自己又可以重新定义自我的角色。我们万不可止于外界的角色期待,从社会期待上升到自我期待,依自我内心的动力活出生命的期待。三被社会期待,又改变着社会期待。当社会角色影响与自我动力相结合,可享个人与社会共进步。
参考立意:
1.社会角色期待和自我定位的统一。
2.保持自我的独立性,修正调整社会期待。
3.社会期待和个体精彩相互成就。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昆明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昆明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