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63154/0-169586739905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63154/0-16958673991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不堪其忧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我们常听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下面历史人物和这句话有关的是( )A.孙膑 B.诸葛亮 C.赵普 D.刘备5.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 曲肱而枕之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C.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D.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二、填空题6.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 的言行。《论语》共 篇。(2)孔子(前551-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 、 、政治家。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 “。7.辨析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1)而①温故而知新: ②博学而笃志: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曲肱而枕之: (2)其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乐在其中矣: (3)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可以为师矣: 8.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②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④温故而知新 新: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 舍: ⑦曲肱而枕之 肱: ⑧博学而笃志 笃: 三、综合题9.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下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总结发言: 四、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学而不思则罔 罔: ②逝者如斯夫 逝: ③人不堪其忧 堪: ④不亦说乎? 说: 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 的重要性;《雍也》中赞美了颜回的 优秀品质。1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给你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C3.【答案】C4.【答案】C5.【答案】A6.【答案】(1)儒家;语录;孔子及其弟子;20(2)丘;仲尼;春秋;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圣人(至圣先师);孔孟7.【答案】(1)表顺承关系;表并列关系;表转折关系;表修饰关系(2)代词,他们的;代词,这(3)介词,为了,替;动词,做8.【答案】通“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真诚,诚实;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迷惑;有害;这,指河水;舍弃,放弃;胳膊;忠实,坚守9.【答案】(1)和谐(2)甲(3)(示例)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一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答案】10.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往,离去;能忍受;同“悦” 愉快11.①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12.学与思结合;安贫乐道13.一个人再普通,也有优于别人的地方(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即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善于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意对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论语十二章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选择题,填空题,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子在川上曰,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