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 1.把握散文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2.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本课目标作者名片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泰戈尔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笔名冰心。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作者名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从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一类的作品,唯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而冰心自己则说:“我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平时写在笔记本上的三言两语——这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字词学习◆生难字匿笑( ) 沐浴( ) 嗅到( )梗( ) 祷告( ) 徘徊( )菡萏( )攲斜( ) 衍( ) 荫蔽( )nìmùxiùɡěnɡdǎopái huáihàn dànqīyǎnyīn bì◆多音字( )林荫( )荫庇( )悄然无声( )静悄悄荫悄yīnyìnqiǎoqiāo( )乘凉( )千乘之国( )荷叶( )荷枪实弹乘荷chénɡshènɡhéhè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1.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内容探究2.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3.母亲去牛棚时,“我”突然出现,恢复原形。三次嬉戏: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内容探究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内容探究 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的姿态如何?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烦闷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开满 亭亭 不适意,徘徊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雨肆意地下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摇动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内容探究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内容探究请同学们概括《荷叶·母亲》的思想内容。 《荷叶·母亲》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描写了荷叶庇护雨打风摆中荷花的场景,荷花象征“我”,荷叶象征母亲,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恩和赞美之情。内容探究 听朗读,思考问题,这两首诗都在描写母爱,感情基调却有异同,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分别是什么?从文章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情感把握( 1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 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情感把握( 2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3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4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6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 7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摇动。 (孩子的调皮、快乐)(母亲的焦急惦念)(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烦闷)(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 请同学们阅读两首散文诗,在对比中体会两首诗人物形象的异同。 情感把握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读《金色花》后的整体感受,说出你自己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用“我从《金色花》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小男孩,从___________看出。”句式表达。用“我从《金色花》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妈妈,从_____________看出。”句式表达。 请同学们课下用相同的方法完成对第二首散文诗的人物形象分析用“我从《荷叶·母亲》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女孩,从___________看出。”句式表达。用“我从《荷叶·母亲》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妈妈,从___________看出。”句式表达。 请同学们在朗读中比较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写作角度、语言风格和诗歌意境的异同。情感把握 挑选自己喜欢或者欣赏的段落、语句,标画朗读符号,写出提示语,自主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尽量读出课文的情感和意境,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朗读训练1.停顿:“/”。例如:“东方的天空已经发白了。”如果需要在“天空”后面有所停顿,就可以在其后标上这个记号:“东方的天空/已经发白了。”2.重音:“·”。例如:“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其中的“天”和“太阳”是重音,就可以在这些字下面标上重音记号:“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3.语调:(1)上扬:“↑”。例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个上扬的句式,可以在上扬开始的音节上标上这个记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朗读训练常用朗读符号···朗读训练常用朗读符号(2)下抑:“↓”。例如:“天空像一张绷得紧紧的黑帐篷,有几点雨花飘落着。”这是个下抑的句式,可以在下抑开始的音节上标上这个记号:“天空像一张绷得紧紧的黑帐篷↓,有几点雨花飘落着。”4.语速:拉长:“—”。例如:“你可曾看见过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谁看?是“你”。“你”要拉长读,可以在这个音节的下面标上这个记号:“你可曾看见过月亮从乌云里露着半个脸儿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