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节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练习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节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练习含答案第1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节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练习含答案第2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节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课后复习题,共10页。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1分
    [知识点1: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知识点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知识点1](2023年河南开封月考)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下图示意城市群发展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城市群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城市群阶段中心城市不断获取周边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不利于城市群发展
    B.城市群阶段开始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C.中心城市只需加快市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城市群发展由强核阶段进入外溢阶段
    D.城市群阶段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较稳定
    2.为加快推进城市群发展,应促进区域内城市( )
    A.同质化B.同城化
    C.均衡发展D.行政合并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在城市群阶段,周边的城市已经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取得长足发展,此时是共同带动发展,A项错误。外溢阶段开始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B项错误。市内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此外还应包括自身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C项错误。在城市群阶段,中心城市发展成熟,周边城市也进入发展强势阶段,都各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产业带动就业,就业结构稳定,D项正确。第2题,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因此为加快推进城市群发展,应促进区域内城市同城化发展,B项正确。
    [知识点1]国家节点战略是以试点改革为特色,依托重要节点推进区域开发的战略,是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依据之一,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其作用程度会受到空间位置的影响。下图为国家节点战略作用模式分析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不能在区域开发中承担“重要节点”的是( )
    A.上海自贸区B.天津滨海新区
    C.深圳D.昆明
    4.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
    B.改变城市的地域形态
    C.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改善周围城镇群的环境质量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可知,重要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自贸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而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较落后,不能作为重要节点,D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可知,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A项正确。
    [知识点2](2023年天津静海区调研)“首店”是指在行业中有代表性品牌在某地区首次开设的门店,如全球首店、区域首店等。首店经济是区域利用特有优势,吸引首店汇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下图是2019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城市首店数量及类型统计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海外品牌首店数量最多,主要得益于( )
    A.便捷的交通运输
    B.发达的教育科技
    C.国际化程度最高
    D.深厚的文化底蕴
    6.世界级大银行在上海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理机构,体现了上海大都市辐射功能中的( )
    A.金融服务辐射功能
    B.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C.产业带动功能
    D.交通运输辐射功能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首店经济是区域利用特有优势,吸引首店汇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可知,海外品牌首店选址上海数量最多,是被上海的特有优势吸引。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程度最高,对海外品牌吸引力最大,C项正确。第6题,世界级大银行是金融机构,世界级大银行在上海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理机构,体现了上海大都市辐射功能中的金融服务辐射功能,A项正确。
    [知识点2]受上海大都市辐射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核五圈四带”的区域空间组织。一核指上海,五圈指南京都市圈等五大都市圈,四带指沿海、沿江等四个发展带。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据此完成第7~9题。
    7.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区位优势是( )
    ①沿海发展带的中心 ②五个都市圈的几何中心 ③沿江发展带的龙头 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的行政中心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8.上海对长三角不同城市的辐射强度不同。辐射强度苏州比常州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B.城市等级
    C.距离D.地形
    9.下列关于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解决南京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的问题 ②促进五大都市圈的形成 ③缓解上海市环境污染等问题 ④以上海为中心,向北、南、西三个方向辐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7.D 8.C 9.B [解析]第7题,上海地处南北方向沿海发展带的中心,东西长江沿江发展带的龙头。第8题,从图中看出苏州距离上海市更近,受上海市辐射影响更大,苏州与常州在交通、城市等级、地形方面差异不大。第9题,上海对外辐射,并不能解决南京产业过于集中的问题,①错误;可以加强长三角各城市间联系,促进五大都市圈的形成,②正确;上海通过产业转移,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环境污染等问题,③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上海为中心向北、南、西三个方向发展,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知识点1]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世纪90年代,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5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1)分析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上海比武汉更突出的优势条件。(8分)
    【答案】武汉沿江,为内河港口;上海既沿江又沿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海陆交通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对外联系。武汉是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辐射范围更大,国内外市场更广阔。上海比武汉开放时间早,更早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加快了经济发展进程,聚集着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科技力量更雄厚。
    (2)请提出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的具体对策。(6分)
    【答案】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合作;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等等。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1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区域认知](2022年江苏常州期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承载地。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我国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等级差异及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五大城市群中流入人口呈现明显集聚效应的是( )
    A.长三角城市群B.成渝城市群
    C.京津冀城市群D.长江中游城市群
    2.下列关于各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的一般城市流入人口数量及比重均下降
    B.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的外围县市流入人口数量下降
    C.沿海地区城市群的流入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中心城市
    D.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在各级城市的分布相对稳定
    3.流入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县市人口比重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大都市辐射 ②政府政策 ③产业基础 ④社会福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C 2.D 3.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五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中心城市的人口比重最高,而且呈明显上升趋势,由此可知其集聚效应最为明显,C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一般城市流入人口比重下降,但不能反映其流入人口数量下降,A项错误;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的外围县市流入人口比重下降,但不能反映其流入人口数量下降,B项错误;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并没有高度集中在少数中心城市,C项错误;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在各级城市的比重变化不大,分布相对稳定,D项正确。第3题,流入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县市人口比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上海大都市辐射作用的影响,外围县市发展较快,产业基础好,吸引大都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围县市转移,外围县市就业机会多,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因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大都市辐射和产业基础,①③正确;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政府政策影响不明显,外围县市社会福利待遇不如大都市,②④错误。
    [综合思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9年3月31日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应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据此完成第4~5题。
    4.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有利于( )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镇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其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B.中小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中心城市吸引作用显著
    D.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加重
    【答案】4.D 5.C [解析]第4题,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不能解决中心城市城镇化问题;不同城市优势不同、定位不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将周边中小城市整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最优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新的城市出现,故可能会缩小原有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第5题,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会导致医疗、教育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使中心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而吸引周边地区人才大量迁入。
    [区域认知]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地理位置 ③矿产资源 ④人口数量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7.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优化产业结构
    B.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C.缓解人口就业压力
    D.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答案】6.A 7.B [解析]第6题,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国家中心城市属于省级城市、直辖市,位于区域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第7题,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综合思维](2023年河南郑州月考)下图为2017年西安和成都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据此完成第8~9题。
    8.与成都相比,西安(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信息和交通通道更畅通
    C.资金和技术实力更雄厚
    D.经济辐射能力更强
    9.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力,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B.控制周边城市发展速度
    C.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严格控制其辐射范围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西安的经济规模较成都小,经济质量与成都相差不大,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主要反映的是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所以西安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成都,经济辐射能力低于成都,A、D项错误;读图可知,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均是西安大于成都,所以西安的信息和交通通道更畅通,B项正确;资金流、技术流均是西安小于成都,因此西安资金和技术实力比成都薄弱,C项错误。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优惠政策,吸引重量级企业入驻,有利于提升西安经济总量,从而提升其经济辐射力,A项正确;西安应加快推进周边城市发展速度,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提高自身经济辐射力,B、C项错误;严格控制其辐射范围,无法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的经济辐射力,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0.(2023年湖南长沙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城区面积105平方千米,1965年巴黎政府出台规划,在巴黎外围近郊建了五座新城(卫星城),新城与巴黎市中心平均距离为20~30千米,建成区面积1.2万平方千米,至此巴黎大都市区逐渐形成。按照工业疏散政策,各城市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引导市中心区工业和人口向外围新城迁移,且城市之间划定绿地、农田边界。大都市区地铁、公交、高速环线等组成换乘便捷的交通网络。图甲示意1965年前巴黎城区形态,图乙示意1965年后大都市区形态。
    (1)说明1965年前、后巴黎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特点。(4分)
    【答案】1965年前:在塞纳河两岸,呈同心圆或团块状向外逐渐扩展;1965年后:在塞纳河两岸和主要交通线建设五座新城,以巴黎市区为核心呈多中心布局。
    (2)分析巴黎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4分)
    【答案】巴黎通过多种现代交通与卫星城连接,将部分人口、企业转移到卫星城,促进卫星城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卫星城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引进中心区的工业企业,配套完善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3)分析巴黎大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的优点。(6分)
    【答案】多中心城镇格局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扩大,减少中心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各城市职能明确,避免恶性竞争,增强集聚效应,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城市之间大面积农田、绿地利于改善都市区的生态环境。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随堂练习题,共8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东京市城镇化过程目前已处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