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练习含答案,共10页。
第一章 第一节 【A基础培优练】时间:20分钟 总分:40分[知识点1:地球自转的特征。知识点2:地球公转的特征。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2022年安徽池州期中)星轨是拍摄设备在长时间曝光的图片中,由恒星产生的持续移动轨道。拍摄过程中摄像位置保持不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恒星本身发生了移动,由此产生的图片显示了恒星在夜空下的移动轨迹。下图为2020年春分和秋分在青海冷湖由全天相机夜间监控照片合成的星轨图。读图,完成第1~3题。1.图中的星轨呈排列整齐的同心圆(或弧)形,是因为( )A.地球的绕轴自转运动B.地球的绕日公转运动C.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共同影响D.与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无关2.位于圆心的点状星轨属于( )A.地球 B.太阳C.月球 D.北极星3.(除北极星外)每一颗恒星完成一个持续的圆周形视运动的时间是(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C.一个回归年 D.一个恒星年【答案】1.A 2.D 3.A [解析]第1题,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拍摄过程中摄像位置保持不动拍摄的恒星轨迹,反映的是地球自转。第2题,地球围绕地轴自转,所以从地球上看,恒星也都像是绕着地轴(北天极)在转。固定在地面上的观察者抬头看这些恒星,便发现他们在绕圈,圈的圆心自然就是地球的自转轴指向的北极星,很多星轨照片的圆心都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北极星。第3题,行星是绕着恒星运动的,地球上看到的恒星视运动轨迹形成的一个整圆周期是地球自转的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知识点2](2023年辽宁沈阳月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六个月后,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我国内蒙古东风着陆场(41°37′N,100°05′E)成功着陆。据此完成第4~5题。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北京( )A.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逐渐推迟 B.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C.正午的日影朝向先向北后向南 D.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减小后增大5.东风着陆场选址的原因最可能是( )A.纬度低,自转线速度较大 B.气候干旱,地广人稀C.植被覆盖率高,隐蔽性好 D.地形平坦,交通线密集【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据材料可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时间大约是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后向北移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先推迟,后提前,A项错误;3月21日春分日之前,北京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之后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B项错误;北京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向北方,C项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减小,到冬至日达最小,后增大,D项正确。第5题,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较小,A项错误;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气候干旱,地广人稀,B项正确;沙漠和戈壁广布,隐蔽性差,C项错误;地形平坦,人烟稀少,交通线稀疏,D项错误。[知识点3]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8题。6.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7.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8.南、北回归线度数的确定依据是( )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C.地球自转周期D.地球公转速度【答案】6.A 7.B 8.B [解析]第6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第7题,太阳直射P点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第8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二、非选择题(共16分)[知识点2、3]9.(2022年河北唐山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下图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公转示意图。材料二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1)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材料一中A、B、C、D四点表示二分二至日,其各自表示的是哪个节气?(8分)(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______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2分)(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呢?(4分)【答案】(1)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2)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 (3)南、北回归线(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拓展提升练】时间:20分钟 总分:43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综合思维](2023年湖南衡阳开学考试)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约为36 000千米,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信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下图为我国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中继卫星系统天链二号01~03三颗卫星绕地球运行示意图,Q点在赤道上。据此完成第1~2题。1.天链二号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可能是( )A.24小时 B.23时56分4秒C.365日5时48分46秒 D.365日6时9分10秒2.天链二号卫星绕地球公转的速度比地球表面Q点的自转( )A.角速度小 B.角速度大C.线速度大 D.线速度小【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而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为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B项正确。第2题,地球同步卫星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相等,故二者的角速度一样大,因地球同步卫星与地心距离大于地表Q点到地心的距离,故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更大,C项正确。[地理实践力](2023年山东潍坊期末)陶寺古观象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观象台遗址。该观象台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分布。观测者从观测点透过夯土柱间的狭缝观测塔尔山的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节气。其中7号缝居中,1号缝没有观测日出的功能。下图为古观象台复原图。据此完成第3~4题。3.当观测者能够透过7号缝观测到日出时的节气为( )A.清明 B.夏至C.秋分 D.冬至4.2022年11月1日观测者从4号缝观测到日出,则观测者第二次从该缝观测到日出的日期可能是( )A.2022年11月21日B.2022年12月20日C.2023年1月10日D.2023年2月12日【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7号缝居中,位于观测点的正东位置,所以当观测者能够透过7号缝看到日出时的节气是春分或秋分,C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11月1日观测者从4号缝观测到日出,观测者第二次从该缝观测到的日出时间与2022年11月1日关于冬至日对称。而2022年11月1日距离12月22日有52天,在12月22日的基础上加上52天,即为2023年2月12日左右,D项正确。[综合思维]读下图,完成第5题。5.若图中大圆是地球,则某人在丁处观察时所见的经纬网是( ) A B C D【答案】D [解析]图中丁处位于南极点,故所看见的经纬网为俯视图,A、B项错误。从南极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故D项正确。[区域认知]图甲为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成的第一个考察站。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甲乙6.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C.南极点 D.长城站7.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乙图中的(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6.D 7.D [解析]第6题,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四地中长城站纬度最低,故线速度最大,D项正确。第7题,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冬至日之后,故大致位于图乙中④点。[综合思维](2023年浙江嘉兴开学考试)某探测器在火星附近拍摄到火星与地球的合影(图甲),照片中地球左侧为夜半球,右侧为昼半球,此时北极星位于地球上方。图乙示意火星与地球、太阳位置关系。据此完成第8~9题。甲乙8.若探测器拍照时地球位于图乙中所示位置,则火星可能位于( )A.“合”附近 B.“东方照”附近C.“冲”附近 D.“西方照”附近9.该日地球上人们可观察到火星比太阳( )A.早升晚落 B.早升早落C.晚升早落 D.晚升晚落【答案】8.D 9.B [解析]第8题,读图结合材料“地球上左侧为夜半球,右侧为昼半球,此时北极星位于地球上方”可知,此时在火星上来看,太阳位于地球右侧,故火星应位于“西方照”附近,D项正确。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火星位于“西方照”附近,可结合图乙理解(忽略图中星体大小差异):A点处于黑夜且即将过渡到白天,此时东方地平面上火星已经升起,而太阳尚未升起,火星比太阳早升;在地球上人们看到火星和太阳一起自东向西运动,运动的速度即为地球地转的角速度,由于火星比太阳早升起,所以火星比太阳早落下西方地平面,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6分)[综合思维]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 我国两个中学的天文爱好小组成员,分别在两学校附近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图甲为A中学天文望远镜的放置位置及其拍摄的星空照片,图乙为B中学天文望远镜放置位置及其拍摄的星轨照片。甲乙(1)比较A、B两中学纬度位置的高低,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2)两个中学的天文爱好小组成员都发现恒星似乎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做圆周运动,而观察不到北极星做圆周运动,请解释该现象。(4分)(3)B中学天文爱好小组成员在整个观察期间发现某颗恒星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了90°。推测天文爱好小组此次观察星空活动所用的时间,并阐述理由。(6分)【答案】(1)A中学纬度较低,B中学纬度较高。原因:观察天文望远镜的放置位置,图甲中天文望远镜与地平面夹角较小,说明北极星高度较低,因此甲中学纬度较低;图乙中天文望远镜与地平面夹角较大,说明北极星高度较高,因此乙中学纬度较高。(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某点,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在北半球观察,恒星似乎围绕该点做圆周运动;由于北极星距离恒星绕转的某点很近,看起来似乎位于地轴北端的延长线上,且北极星距离地球极其遥远,因此从地球上观察难以发现北极星做圆周运动。(3)约6小时。理由:某颗恒星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呈逆时针方向转动,反映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小时,受其影响,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速度也是约15°/小时,因此,观察期间某恒星转动了90°,约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