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课件,共20页。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知识 · 体系构建考向 · 链接高考考向1 侵蚀和沉积作用【命题视角】结合河流、海岸或者河流入海口等区域,通过泥沙的多少、深浅变化,考查流水、海浪等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注重对时空综合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真题展示】(2023年新课标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第1~3题。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答案】1.A 2.A 3.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项正确,C项错误;从材料信息中未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项错误。第2题,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海洋充足水汽受地形抬升在西坡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故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项正确,B项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项错误。第3题,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项正确。(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第4~5题。4.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5.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答案】4.D 5.A [解析]第4题,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项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考向2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命题视角]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图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注重对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真题展示](2022年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2.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找到化石,A项错误;②为砂岩,属于沉积岩的,可能找到化石,B项正确;③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项错误;④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项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项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项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是沉积岩,C、D项错误。(2021年河北高考地理)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第3~4题。3.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4.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图中构造甲、乙、丙位于水平挤压形成的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在变形过程中主要受到拉张力,使得出现多个断层,乙地块出现了断裂陷落,因此形成这些构造的局部地质作用应为水平拉张,B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F1~F4断层延伸至含油层,燃料油藏在强大的压力下沿断层散失,这是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F1~F4断层疏导性能好有利于石油组分的散失,但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其疏导性能再好,也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同理,F1~F4延伸到地表或石油埋藏层位较浅,但断层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石油难以有散失通道,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知识 · 体系构建考向 · 链接高考考向1 侵蚀和沉积作用【命题视角】结合河流、海岸或者河流入海口等区域,通过泥沙的多少、深浅变化,考查流水、海浪等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注重对时空综合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真题展示】(2023年新课标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第1~3题。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答案】1.A 2.A 3.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项正确,C项错误;从材料信息中未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项错误。第2题,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海洋充足水汽受地形抬升在西坡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故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项正确,B项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项错误。第3题,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项正确。(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第4~5题。4.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5.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答案】4.D 5.A [解析]第4题,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项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考向2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命题视角]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图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注重对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真题展示](2022年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2.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此不可能找到化石,A项错误;②为砂岩,属于沉积岩的,可能找到化石,B项正确;③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项错误;④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项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项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项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是沉积岩,C、D项错误。(2021年河北高考地理)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第3~4题。3.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4.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图中构造甲、乙、丙位于水平挤压形成的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在变形过程中主要受到拉张力,使得出现多个断层,乙地块出现了断裂陷落,因此形成这些构造的局部地质作用应为水平拉张,B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F1~F4断层延伸至含油层,燃料油藏在强大的压力下沿断层散失,这是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F1~F4断层疏导性能好有利于石油组分的散失,但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其疏导性能再好,也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同理,F1~F4延伸到地表或石油埋藏层位较浅,但断层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石油难以有散失通道,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