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分)他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提出过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大运动定律、白光由各色光组成的理论,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他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霍金 D.杨振宁
2.(2分)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某同学身高170dm
B.百米赛跑用时5秒
C.步行的速度约1.1m/s
D.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0s
3.(2分)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4.(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透过露珠看叶脉 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
C.日食 D.镜子中狗狗的像
5.(2分)下列事例中,用到次声波的是( )
A.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B.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C.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D.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
6.(2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边
7.(2分)“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8.(2分)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禁止鸣笛”的标语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9.(2分)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 )
A.响度与音色 B.响度与音调 C.乐音与噪声 D.频率和振幅
10.(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确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11.(2分)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A. B.
C. D.
12.(2分)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B.
C. D.
13.(2分)如果“声音的速度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的小明正在步行前进,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小明大声喊道:“小﹣明﹣( )
A.和正常一样
B.小华追上小明后听到“小﹣明﹣,快﹣停﹣下。”
C.小明什么也听不到
D.小华追上小明后听到“下﹣停﹣快,﹣明﹣小。”
14.(2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
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15.(2分)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16.(2分)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1mm( )
A.50次/min B.60次/min C.70次/min D.80次/mi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7.(2分)如图所示为无线投影仪,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屏幕上发生 (填“漫”或“镜面”)反射,使全家人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赏。
18.(2分)如图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随着水位的升高,声音的音调越来越 (选填“高”或“低”)。
19.(2分)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70cm,14.72cm。根据数据分析 ,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mm。
20.(2分)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21.(2分)一束光在空气与某液体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界面上方为 (选填“空气”或“液体”);折射角=
22.(2分)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两物体在 s时相遇,第5s两者相距 m。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6分)
23.(1.5分)如图,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4.(1.5分)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5.(3分)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室内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6.(4分)今天阳光明媚,爸爸送小明上学。经过174医院时,一束强光从门诊大楼玻璃外墙射入车内,小明也看着镜中的爸爸回答“好的”。到了校门口,小明下车前看到爸爸把一瓶喝一半的矿泉水放在挡风玻璃前,并用物理知识简要分析相关现象。
例:现象:一束强光从门诊大楼玻璃外墙射入车内,很刺眼。
分析:玻璃外墙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光发生镜面发射,所以刺眼。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27.(4分)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在实验过程中,斜面应该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 (选填“路程”或“时间”)。
(3)在实验中,假设小车通过全程的速度v1,通过上半段路程的速度v2,通过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3,由图可知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4)请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
28.(4分)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
(2)铜丝直径计算式为d= (用上述测量的符号表示)。
29.(4分)在学习《声音的世界》,请分析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 产生。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如图丙所示,保持大小相同的力往下压,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
30.(6分)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5°
折射角r
11°
22°
32°
40°
46°
(1)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逐渐 。
(2)该实验测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3)让光从水斜射向空气,入射角选用表中的折射角的度数,折射角恰好等于表中相应的入射角的度数 的。
(4)让光从水射向空气,不断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由此猜想:继续增大入射角,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31.(8分)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A、A'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
(1)实验中选用透明的 (填“厚”或“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便于确定 。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关系,利用上述器材该如何操作? 。
(3)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蜡烛A'的边缘画圆,测出蜡烛A到直线的距离u和蜡烛A'到直线的距离V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u/cm
3.39
5.11
6.39
V/cm
5.22
6.51
如图2第1次实验测量的是蜡烛A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则v= cm,分析三次实验数据还可以发现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的猜想,简述如何操作、判断。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2.(6分)娜娜一家驾车旅游回厦经过某处时,看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求: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厦门市最快要多长时间?
(2)若从此处到达家里用时90min,平均速度60km/h,则从此处到家的路程是多少?
33.(7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甲所示。求:
(1)该物体前两秒的平均速度多少?
(2)该物体前6秒的平均速度。
(3)请在图乙v﹣t图像中作出物体前6秒的运动情况。
34.(7分)某桥头架设了固定测速仪,其原理如图所示。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4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远?
(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分)他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提出过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大运动定律、白光由各色光组成的理论,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他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霍金 D.杨振宁
【答案】A
【分析】知道物理学家的名字并且知道物理学家的贡献。本题根据对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认识写出答案。
【解答】解: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家牛顿的贡献,出题意图是为了让同学了解物理学史。
2.(2分)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某同学身高170dm
B.百米赛跑用时5秒
C.步行的速度约1.1m/s
D.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0s
【答案】C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在170cm=17dm ,故A错误;
B、专业运动员百米赛跑用时约为10s左右;
C、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
D、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4s。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2分)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B
【分析】根据扩音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图示为电子扩音器,其作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
故选:B。
【点评】掌握扩音器是改变声音大小的设备。
4.(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透过露珠看叶脉 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
C.日食 D.镜子中狗狗的像
【答案】D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解:A、透过露珠看叶脉与放大镜原理相同,故A错误;
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C、日食是月亮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镜子中狗狗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D。
【点评】正确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5.(2分)下列事例中,用到次声波的是( )
A.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B.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C.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D.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
【答案】A
【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2)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一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科学家可以用仪器监听到海啸、台风和地震时产生次声波。
【解答】解:A、预报台风和监测核爆炸是利用的次声波;
B、蝙蝠利用声波导航。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声呐探测海深。故C不符合题意;
D、用B超做体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生活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2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边
【答案】B
【分析】(1)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1)“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青山运动;
(2)“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船是运动的、青山)来说的;
故选:B。
【点评】(1)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参照物选择不同,结论就不同。
7.(2分)“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答案】C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
【解答】解: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
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用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色光,学以致用,是一道好题。
8.(2分)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禁止鸣笛”的标语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答案】D
【分析】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造成影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B、放鞭炮时,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不能减弱噪声;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9.(2分)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 )
A.响度与音色 B.响度与音调 C.乐音与噪声 D.频率和振幅
【答案】A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
【解答】解: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发出声音,声如擂鼓,指响度。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掌握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2)能分辨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10.(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确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答案】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是不变的。
【解答】解: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
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
11.(2分)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A. B.
C. D.
【答案】B
【分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相等,可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选择。
【解答】解:由题意知:四个图片中,每相邻两点间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若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也应相等;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打点计时器的题时,一定要注意隐含的条件是相邻两点间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12.(2分)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人看到物体时,是因为光线进入人眼;其次要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就会觉得池变浅了,选项C没有发生折射。
故选:D。
【点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且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注意根据人看到物体,说明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13.(2分)如果“声音的速度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的小明正在步行前进,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小明大声喊道:“小﹣明﹣( )
A.和正常一样
B.小华追上小明后听到“小﹣明﹣,快﹣停﹣下。”
C.小明什么也听不到
D.小华追上小明后听到“下﹣停﹣快,﹣明﹣小。”
【答案】D
【分析】小华步行的速度约为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小华追上小明时,他发出的声音还未传到小明所在位置,因此在小华追小明的过程中小华会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先听到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先发出的声音。
【解答】解: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明的过程中,后听到先发出的声音,﹣明﹣小”;
小华追上小明后,小明停止前进,小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小华追小明的速度大于声速,小华在追小明的过程中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先听到后发出的声音。
14.(2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
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答案】A
【分析】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实验中要多次验证。
【解答】解: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反射定律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15.(2分)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答案】C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平面镜N或M的高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刻度尺上的光斑移动,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斑向D点的那一侧移动。
【解答】解:P桌面上放重物M后台面发生倾斜,平面镜也发生倾斜,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即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故选:C。
【点评】这是物理学中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方法,要理解两次平面镜的反射光路。
16.(2分)某人在医院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如图所示。如果心电图仪卷动纸带的速度为1.5m/min,图中方格纸每小格长1mm( )
A.50次/min B.60次/min C.70次/min D.80次/min
【答案】B
【分析】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出时间,再求人的心率。
【解答】解:
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s=42mm﹣17mm=25mm=0.025m,
v=1.4m/min=0.025m/s,
则由v=得:心动周期T=t==,
人的心率:
f===1次/s=60次/min。
故选:B。
【点评】本题是生活中的问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际是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的简单运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7.(2分)如图所示为无线投影仪,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绿、 蓝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屏幕上发生 漫 (填“漫”或“镜面”)反射,使全家人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
(2)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
(1)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2)屏幕用表面粗糙的白布做成,能使射向屏幕的光发生漫反射,能使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
故答案为:蓝;漫。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三原色和漫反射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会应用,会解释。
18.(2分)如图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随着水位的升高,声音的音调越来越 高 (选填“高”或“低”)。
【答案】空气柱;高。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答】解: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随着水位的升高,空气柱的振动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空气柱;高。
【点评】本题确定振动物体是关键,再判断音调变化。
19.(2分)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70cm,14.72cm。根据数据分析 mm ,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147.1 mm。
【答案】mm;147.1。
【分析】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
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解答】解:从测量结果看,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观察五次测量结果,因此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mm;147.7。
【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20.(2分)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300 Hz,人类 能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答案】300;能。
【分析】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为f=;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
故答案为:300;能。
【点评】理解频率的定义和人听到频率的范围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1.(2分)一束光在空气与某液体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界面上方为 空气 (选填“空气”或“液体”);折射角= 20°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
由图可知,上面的两条线AO,故应该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与界面垂直,如图所示:
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可知下面的那条线OC为折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
故入射角为90°﹣50°=40°;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折射角为90°﹣70°=20°,故下方为透明物质。
故答案为:空气;20°。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法线和界面的关系确定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22.(2分)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两物体在 3 s时相遇,第5s两者相距 40 m。
【答案】3;40。
【分析】由图可知两物体相遇时的时间;结合图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求得甲、乙两车的速度,进一步求得5s通过的路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物体在3s时相遇;
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30m/s;
乙车的速度为:=10m/s;
第5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v甲t′=30m/s×5s=150m;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10m/s×8s=50m;
第5s两车相距:L=s甲′﹣s乙′﹣60m=150m﹣50m﹣60m=40m。
故答案为:3;40。
【点评】本题通过s﹣t图像考查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理解、速度公式的应用,要学会从图中获取相关有用的信息。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6分)
23.(1.5分)如图,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可以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答】解:图中已画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作图,属于基础知识。
24.(1.5分)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解答】解: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5.(3分)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室内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法线,作法线的垂线即镜面的位置。
【解答】解:连接AB,此线即为反射光线,即为法线,该线段的位置即为镜子的位置。
如图所示:
【点评】光的反射定律不仅要记熟内容,还要会灵活应用,会由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或由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或由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6.(4分)今天阳光明媚,爸爸送小明上学。经过174医院时,一束强光从门诊大楼玻璃外墙射入车内,小明也看着镜中的爸爸回答“好的”。到了校门口,小明下车前看到爸爸把一瓶喝一半的矿泉水放在挡风玻璃前,并用物理知识简要分析相关现象。
例:现象:一束强光从门诊大楼玻璃外墙射入车内,很刺眼。
分析:玻璃外墙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光发生镜面发射,所以刺眼。
【答案】现象:爸爸从车内的后视镜看着镜中的小明说:调整下坐姿”;分析:爸爸看到镜中的小明属于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小明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现象:小明下车前看到爸爸把一瓶喝一半的矿泉水放在挡风玻璃前,提醒爸爸记得带走;分析:喝一半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解答】答:现象:爸爸从车内的后视镜看着镜中的小明说:调整下坐姿”;分析:爸爸看到镜中的小明属于平面镜成像;
现象:小明下车前看到爸爸把一瓶喝一半的矿泉水放在挡风玻璃前,提醒爸爸记得带走,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基础题。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27.(4分)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在实验过程中,斜面应该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 时间 (选填“路程”或“时间”)。
(3)在实验中,假设小车通过全程的速度v1,通过上半段路程的速度v2,通过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3,由图可知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v3>v1>v2 。
(4)请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计时较困难,误差较大 。
【答案】(1)v=;(2)时间;(3)v3>v1>v2;(4)计时较困难,误差较大。
【分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所以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小车的平均速度用v=经过计算得到;
(2)如果斜面的坡度太大,小车运动会过快,运动时间过短,不便于计时;
(3)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是越来越快的,由此可知,v1、v2、v3的大小关系;
(4)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由于斜面的长度较短,小车的运动速度较快,计时较困难,误差较大。
【解答】解:(1)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情况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v=.
(2)由于斜面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运动速度越快,测量时间时误差会较大,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
(3)在实验中,小车运动越来越快,在下半程速度更快3>v1>v3。
(4)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由于斜面的长度较短,计时较困难。
故答案为:(1)v=;(2)时间3>v1>v6;(4)计时较困难,误差较大。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测量实验,主要考查器材的选择、实验原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属于基础题。
28.(4分)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A ,错误的步骤是 E 。(填字母)
(2)铜丝直径计算式为d= (用上述测量的符号表示)。
【答案】(1)A;E;(2)。
【分析】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太小,刻度尺无法准确测量,故应采用累积法。
【解答】解:(1)测量铜丝直径的正确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E是错误的步骤.
(2)计算铜丝的直径,应该用铜丝线圈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故步骤E错误,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故答案为:(1)A;E;(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累积法的应用,我们在遇到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就要认真思考,寻求间接的测量方法。
29.(4分)在学习《声音的世界》,请分析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 振动 产生。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变小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
(3)如图丙所示,保持大小相同的力往下压,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探究物体振动的频率与声音音调的关系 。
【答案】(1)振动;(2)变小;真空;(3)探究物体振动的频率与声音音调的关系。
【分析】(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乒乓球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故将听到响铃的声音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保持大小相同的力往下压,物体的振幅相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这一操作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物体振动的频率与声音音调的关系。
故答案为:(1)振动;(2)变小;(3)探究物体振动的频率与声音音调的关系。
【点评】此实验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特性等知识,注意物理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30.(6分)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5°
折射角r
11°
22°
32°
40°
46°
(1)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逐渐 减小 。
(2)该实验测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
(3)让光从水斜射向空气,入射角选用表中的折射角的度数,折射角恰好等于表中相应的入射角的度数 可逆 的。
(4)让光从水射向空气,不断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折射角 。由此猜想:继续增大入射角,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光的全反射 。
【答案】(1)小于;减小;(2)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3)可逆;(4)折射角;光的全反射
【分析】(1)据图中的数据特点分析即可判断;
据光的折射规律的特点分析可知,不管是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入射角发生改变,折射角也会发生改变,即入射角变大,折射角也会变大,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也会变小;
(2)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测量;
(3)据入射角选用表中的折射角的度数,折射角恰好等于表中相应的入射角的度数分析即可判断;
(4)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值时(小于90°),折射角会增大到90°.若继续增大入射角,此时空气中没有折射光射出,光线全部反射回玻璃,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
【解答】解:(1)据图中的数据特点分析即可判断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据光的折射规律的特点分析可知,入射角发生改变,即入射角变大,入射角变小.
(2)探究类实验中多次测量可以防止偶然性的发生,获得普遍规律,减小测量误差.所以应该是避免偶然性.
(3)让光从水斜射向空气,入射角大小等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小.
(4)让光从水射向空气,不断增大入射角,但是因为此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折射角会增大到,折射角也随之增大.若继续增大入射角,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
故答案为:(1)小于;减小,得出普遍规律;(4)折射角。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的能力。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31.(8分)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A、A'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
(1)实验中选用透明的 薄 (填“厚”或“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关系,利用上述器材该如何操作? 将实验中选的和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蜡烛A′,使蜡烛A′完全能和蜡烛A的像重合 。
(3)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蜡烛A'的边缘画圆,测出蜡烛A到直线的距离u和蜡烛A'到直线的距离V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u/cm
3.39
5.11
6.39
V/cm
5.22
6.51
如图2第1次实验测量的是蜡烛A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则v= 3.50 cm,分析三次实验数据还可以发现玻璃板的厚度为 0.11 cm。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的猜想,简述如何操作、判断。 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平面镜成虚像 。
【答案】(1)薄;确定像的位置;
(2)将实验中选的和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蜡烛A′,使蜡烛A′完全能和蜡烛A的像重合;
(3)3.50;0.11;
(4)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平面镜成虚像。
【分析】(1)厚玻璃板,两个面所成的像较明显,影响实验效果;玻璃板有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优点;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进行操作;
(3)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光通过玻璃板时会发生折射;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解答】解:(1)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都能反射光线成像,厚玻璃板,影响实验效果;玻璃板既能代替平面镜成像,可以通过玻璃板观察到代替蜡烛A的像的蜡烛A′;故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将实验中选的和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A′,移动蜡烛A′,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由图2可知,蜡烛的最左端和刻度尺的3.50cm刻度线对齐;三次实验中,5.11cm,取平均值后v=0.11cm;
(4)为了辨别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可以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1)薄;确定像的位置;
(2)将实验中选的和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使蜡烛A′完全能和蜡烛A的像重合;
(3)3.50;3.11;
(4)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2.(6分)娜娜一家驾车旅游回厦经过某处时,看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求: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厦门市最快要多长时间?
(2)若从此处到达家里用时90min,平均速度60km/h,则从此处到家的路程是多少?
【答案】(1)从交通指示牌到厦门市最快要1h;
(2)从此处到家的路程是90km。
【分析】(1)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从标志牌到厦门市的距离,根据v=求从标志牌到厦门市至少需要的时间。
(2)利用s=vt求得从此处到家的路程。
【解答】解:(1)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从标志牌到厦门市这段路程,所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则从交通指示牌到厦门市的最少时间:t=。
(2)从此处到达家里用时t′=90min=1.5h,平均速度v′=60km/h。
答:(1)从交通指示牌到厦门市最快要7h;
(2)从此处到家的路程是90km。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
33.(7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甲所示。求:
(1)该物体前两秒的平均速度多少?
(2)该物体前6秒的平均速度。
(3)请在图乙v﹣t图像中作出物体前6秒的运动情况。
【答案】(1)该物体前两秒的平均速度为3m/s;(2)该物体前6秒的平均速度为3m/s;(3)如上图所示。
【分析】(1)(2)利用v=可以计算出物体前两秒和前6秒运动的平均速度;
(3)由图甲可知,物体在前2s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4s,该物体速度为0,在4~6s,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据此作图。
【解答】解:(1)该物体前两秒的平均速度:v===5m/s;
(2)该物体前6秒的平均速度:v1===7m/s;
(3)该物体4~6秒的平均速度:v7===6m/s,
由图甲可知,该物体在前2s以8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2~4s,该物体速度为3;
在4~6s,以7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据此画出物体前6秒的运动情况:
故答案为:(1)该物体前两秒的平均速度为3m/s;(2)该物体前4秒的平均速度为3m/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能从图像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像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34.(7分)某桥头架设了固定测速仪,其原理如图所示。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4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远?
(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85m;
(2)汽车的速度是42.21km/h。
【分析】(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远;
(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2s,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远;
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汽车速度。
【解答】解:(1)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t声1=×0.5s=7.25s,
由v=可得,距测速仪:s1=v声t声1=340m/s×8.25s=85m;
(2)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t声2=×0.44s=0.2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7=v声t声2=340m/s×0.22s=74.2m;
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s车=s1﹣s2=85m﹣74.3m=10.2m,
汽车行驶时间:t车=Δt﹣t声1+t声6=0.9s﹣3.25s+0.22s=0.87s,
汽车的速度:v车===m/s≈42.21km/h;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85m;
(2)汽车的速度是42.21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0.9s,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0.9s。要从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