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学八年级(上)开学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认识和操作正确的是(  )
    A. 当物像位于视野左下方时,要向左下方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B. 低倍目镜比高倍目镜更短,低倍物镜比高倍物镜更长
    C. 装片上定有字母“b”,看到的物像是“p”
    D. 换用高倍物镜时,要转动细准焦螺旋
    2.下列关于显微镜及其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物镜镜头与玻片间的距离变短
    B.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C. 若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D. 使视野变亮的方法是缩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镜
    3.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光时先转动遮光器,再转动转换器和反光镜
    B.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C. 转动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玻片上
    D. 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 遗传 B.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需要营养 D. 生长和繁殖
    5.下列各项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 雁翎、钟乳石 B. 鲸鱼、松树 C. 珊瑚、青虾 D. 枯枝、芦苇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中,最能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 能生长发育 B. 有应激反应 C. 有遗传特性 D. 能繁殖后代
    7.“苇草”成金,“编”废为宝。乐安苇编是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苇编的防霉非常重要,下列哪组条件下的苇编作品最容易发霉?(  )
    A. 低温、干燥
    B. 常温、干燥
    C. 低温、潮湿
    D. 常温、潮湿
    8.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温度
    ⑤一定生存空间
    ⑥水
    A. ⑤⑥③②①④ B. ⑥①②③④⑤ C. ④③②①⑥⑤ D. ①③②④⑥⑤
    9.下列哪组是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
    A. 阳光、空气、水和土壤 B. 阳光、空气、水和营养物质
    C. 营养物质、空气、水和土壤 D. 阳光、营养物质、水和土壤
    10.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重复多次实验 B. 分析原因,重做实验
    C. 重新核查实验方案 D. 修改实验数据
    11.一个探究实验往往从哪一个步骤开始(  )
    A. 设计实验方案 B. 做出实验假设 C. 提出探究问题 D. 收集相关信息
    12.兴趣小组听说加拿大一枝黄花被称为“植物杀手”,为验证该说法,他们以其幼苗和青菜幼苗为材料进行种植实验。一段时间后,加拿大一枝黄花长势旺盛,而青菜生长不良,特别是靠近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青菜甚至停止生长,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旺盛,可能是它抢夺了青菜的水肥
    B. 青菜生长不良,可能是被高大的加拿大一枝黄花遮挡了阳光
    C. 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释放有害物质,抑制了相邻青菜的生长
    D. 如果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引入我国,可用来杀灭菜田里的杂草
    1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比较法 D. 模拟实验法
    14.为探究温度与蝉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蝉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蝉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
    A. 测量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观察法
    15.“国之脊梁,稻田守望者”——袁隆平院士,1997年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在该技术路线指引下,我国超级杂交稻亩产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根据如表,判断超级杂交稻亩产连续增长,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年份
    2004年
    2011年
    2019年
    2020年
    产量(kg/亩产)
    ≥500
    1026.7
    1046.3
    1530.76

    A. 观察法 B. 比较法 C. 推测法 D. 分类法
    16.如果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B. 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C. 更换物镜之后,视野光线变亮,所以应该换用小光圈
    D. 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
    17.玻片标本上的“上”字,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 上 B. C. 下 D.
    18.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中,符合“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一项是(  )
    A. 饿虎扑食 B. 汗流浃背 C. 气喘吁吁 D. 望梅止渴
    19.将如图所示的生态瓶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两天后发现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若要让瓶内各种生物存活时间更长,应适当增加(  )
    A. 水草
    B. 小鱼
    C. 蛤蜊
    D. 细菌
    20.大肠杆菌是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为了研究某地一河流中降雨量与大肠杆菌数量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对降雨量和河流水样的分析(每个季节抽样分析6次),得到如图两组曲线图。有人分析了这些曲线图所提供的信息得到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在早秋时死亡 B. 没有降雨就意味着河流中没有大肠杆菌
    C. 雨水将人的排泄物冲入河流 D. 春季有利于大肠杆菌的繁殖
    2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物像不清晰应调节(  )
    A. 转换器 B. 遮光器 C. 粗准焦螺旋 D. 细准焦螺旋
    22.袁隆平院士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在消除饥饿与贫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 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3.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探究脉博与运动的关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B. 该实验运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C. 该实验应以运动状态作为变量进行探究
    D. 若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应坚持你的实验结果
    24.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以下研究中没有使用实验法的是(  )
    A. 用自制迷宫,观察小鼠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
    B. 隐蔽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
    C. 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
    D. 将蚂蚁放入有湿土和食物的瓶中,观察蚂蚁取食
    25.观察发现,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针对这一现象,某同学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①早上,将牵牛花分为A和B两组;②A组放在阳光下,B组进行遮光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③中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为红色。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提出的问题可能为“花瓣颜色变化与光照有关”
    B. 实验前,A、B两组牵牛花要保证长势相同且均为红花
    C. 该实验的变量为光照时间,对照组为A组
    D. 实验结论是“光照时间能够影响牵牛花花瓣的颜色”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6.请将下列生物特征的序号(①②③④⑤)填在对应的括号里。
    ①生长②繁殖③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④进行呼吸作用⑤新陈代谢
    A.蜻蜓点水属于 ______。
    B.鼠听见猫叫立即躲进洞里属于 ______。
    C.人体排出汗液和尿液 ______。
    D.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______。
    E.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______。
    27.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用具,如图为光学显微镜,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大幅度升降[ ______ ] ______ ,应转动[ ______ ] ______ ,在看到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应转动[ ______ ]细准焦螺旋。
    (2)观察时,如果视野较暗,除了利用光圈调节光线的强弱外还可以通过[ ______ ] ______ 来调节。
    (3)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______ 。
    (4)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______ ,越短放大倍数越 ______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______ ,越短放大倍数越 ______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安放、 ______ 、 ______ 、收镜。


    28.根据缩写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把研究 ______ 和 ______ 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2)生物圈为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3)研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______ 和 ______ 。
    29.据图填空。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______ 。
    (2)调焦过程中,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 ______ ] ______ 。能快速升降镜筒的结构是[ ______ ] ______ 。
    (3)显微镜视野中由图乙A变为B的情况,需要向 ______ 方移动装片。
    (4)显微镜视野中由图乙C变为D的情况,是调节了[ ______ ] ______ ,使用了高倍物镜的结果,此时视野较之前变 ______ (填“亮”或“暗”)。
    (5)显微镜成的像是 ______ (“倒立”或“正立”)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0.实验探究题“低头族”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为研究长时间使用手机对健康的危害性,某医学研究所设计了以下实验预案,做可行性评估:
    ①预随机选取200名志愿者,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男、女各50名;
    ②预设给A组每人一部相同型号的手机,让其在实验期间持续使用手机;B组每人一套国学经典,让其在实验期间持续阅读,其他条件相同;
    ③预设在实验的1个月中,对志愿者每天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记录,方案如表,
    组别
    时间
    人数
    肩颈痛
    手腕部酸痛
    眼部不适
    沟通障碍
    A组
    使用手机
    1—2小时
    100




    3—4小时




    A组
    使用手机
    1—2小时
    100




    3—4小时




    请回答:
    (1)预案的步骤①中的200名志愿者的健康状况应基本 __________ 。该预设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实验的哪些基本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预案的每个实验组都选取了100名志愿者而不是1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预案拟采用的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______ (单选题)
    A.分类法
    B.实验法
    C.文献法
    D.观察法
    (4)如果你是健康管理师,请您给出现沟通障碍的人一个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当物像位于视野左下方时,要向左下方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A正确;
    B、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低倍目镜比高倍目镜更长,低倍物镜比高倍物镜更短,B错误;
    C、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装片上定有字母“b”,看到的物象是“q”,C错误;
    D、在高倍物镜下,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可出现清晰的物像,D错误.
    故选:A。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物镜镜头与玻片间的距离变短,A正确;
    B、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B错误;
    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错误;
    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此若光线太弱,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D错误.
    故选:A。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对光步骤: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A错误。
    B.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转动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可能在玻片或物镜上,C正确。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D正确。
    故选:A。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换用物镜,污点移动就在物镜,不动就不在物镜。
    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
    4.【答案】D 
    【解析】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因为生物具有生殖现象,不会因个体的消亡而灭绝。野火不能烧尽野草,第二年春季,野草的种子又会萌发生长,长出新的野草。因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和繁殖现象。
    故选:D。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答案】B 
    【解析】解:选项中的雁翎、钟乳石、珊瑚、枯枝不能呼吸,不能生长和繁殖,不属于生物;而鲸鱼、松树、青虾、芦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B。
    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6.【答案】A 
    【解析】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中,离家时的”少小”到回家时的“老大”年纪以及“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展示了人从少年到老年人身体的变化和心里的伤感,最能体现生物的生长发育。
    故选:A。
    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⑧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
    理解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时解题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苇编的防霉非常重要,在常温、潮湿状态下利于滋生微生物,导致湘绣发霉,因此选项D条件下的苇编作品作品最容易发霉。
    故选:D。
    真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等。
    分清生活中具体实例微生物滋生的原因。
    8.【答案】B 
    【解析】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给花浇水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⑥水、施肥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①营养物质(无机盐)、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内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②空气;把花放在阳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③阳光;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④适宜的温度;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⑤一定生存空间。
    故选:B。
    本题考查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方面来切入。
    解答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9.【答案】B 
    【解析】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分别是:①水、②营养物质、③空气、④阳光、⑤适宜的温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间,土壤不是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0.【答案】D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要检查原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或进行重复多次实验,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因此,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预期不一致时”修改实验数据的做法是错误的。
    故选:D。
    科学探究是严谨的,不能因为一次实验结果就否定或推翻原来的假设,要检查原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或进行重复多次实验,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
    11.【答案】C 
    【解析】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可见科学探究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故选:C。
    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12.【答案】D 
    【解析】解:A、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旺盛,加拿大一枝黄花和青菜属于竞争关系,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是它抢夺了青菜的水肥,A正确。
    B、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青菜生长不良,可能是被高大的加拿大一枝黄花遮挡了阳光,B正确。
    C、加拿大一枝黄花和青菜种在一起,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释放有害物质,抑制了相邻青菜的生长,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杂草没有进行对照实验,无法确定加拿大一枝黄花能否杀灭菜田里的杂草,D错误。
    故选:D。
    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区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题考查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判断推理能力。
    13.【答案】C 
    【解析】解;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比较法是生物进化问题最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中的化石特点分布、以及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确定了生物进化的规律,C正确。
    故选:C。
    比较法和实验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比较法的特点.
    14.【答案】C 
    【解析】解: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题中叙述的某同学将蝉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蝉的鸣叫次数,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符合实验法的要求,因此采用了实验法。
    故选:C。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但其中实验法是探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据此解答.
    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15.【答案】B 
    【解析】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比较法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与记忆。
    推测法是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或配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常识来判断其义,推测出逻辑的条件和结论。
    分类法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所以判断超级杂交稻亩产连续增长结合图表,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比较法。
    故选:B。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要了解银杏树的形态结构,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观察法。
    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16.【答案】B 
    【解析】解: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因此,上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很明显的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故A错误。
    B、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然后在更换高倍物镜。故B正确。
    C、更换物镜之后,视野光线变暗,所以应该换用大光圈。故C错误。
    D、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得物像清晰。故D错误。
    故选:B。
    在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少、视野变暗。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视野中物像的特点,在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发生变化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体积、数目以及视野亮度的变化。
    17.【答案】B 
    【解析】答: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与玻片标本上的实际物体正好相反,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A:如果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图象是“上”,根据显微镜成像特点,玻片标本上的字应是,与原题不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果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图象是“”,根据显微镜成像特点,玻片标本上的字应是“上”,,与原题符符合,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如果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图象是“下”,根据显微镜成像特点,玻片标本上的字应是倒置的“下”,而不是“上”,,与原题不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如果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图是,根据显微镜成像特点,玻片标本上的字应是倒置的“”,而不是“上”,,与原题不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在视野内所看到的图象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也就是旋转180°以后得到的物像.
    本题考查显微镜成像的特点,做题时应特别注意物像与玻片标本上的实物是上下左右均颠倒,不要发生观察玻片标本上的“上”字,在视野看到的是“下”字这样的低级错误.本题易错选C.
    18.【答案】A 
    【解析】解:A、饿虎扑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符合题意
    B、汗流浃背,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不符合题意
    C、气喘吁吁,说明能进行呼吸.不符合题意
    D、望梅止渴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9.【答案】A 
    【解析】解:该生态系统中的水草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的发育生长,也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属于生产者。“两天后发现瓶内的生物仍生长良好,但水中的pH明显下降。”,表明呼吸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为了让瓶内各种生物存活时间较长,应该增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或减少氧气的消耗,因此合理的建议适当增加水草数量(或适当减少虾或螺蛳的数量、或延长光照时间)
    故选:A。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生产者的作用以及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水中的pH值。
    20.【答案】C 
    【解析】解:A、分析图中的曲线可知,在早秋时水样中含有大肠杆菌,错误;
    B、冬春交替时没有降水,水样中仍含有大肠杆菌,错误;
    C、大肠杆菌是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河流中大肠杆菌数量与降雨量有一定的联系,是由于雨水将人的排泄物冲入河流,正确。
    D、分析图中的曲线可知,初春大肠杆菌数量下降,错误。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分析图形、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量,仔细分析解答.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我们会分析图形,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D 
    【解析】解:转动粗准焦螺旋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因此,当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不清晰时,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故选:D。
    显微镜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对显微镜构造的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中考的重要命题点.
    22.【答案】B 
    【解析】解: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故选:B。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3.【答案】C 
    【解析】解:A、该实验“探究脉博与运动的关系”,应设计对照实验: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A错误。
    B、调查法是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此实验不涉及调查法,B错误
    C、该实验“探究脉博与运动的关系”,应以运动状态作为变量进行探究,C正确
    D、若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要尽量要设置重复组,以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得出科学的结论,D错误
    故选:C。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24.【答案】B 
    【解析】解:ACD、用自制迷宫,观察小鼠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将蚂蚁放入有湿土和食物的瓶中,观察蚂蚁取食,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都属于实验法,故不合题意;
    B、隐蔽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没有改变鸟的生活环境,也没对鸟施加任何影响,因此属于观察法,故符合题意;
    故选:B。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据此解答。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两者的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
    25.【答案】B 
    【解析】解:A、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提出问题为“花瓣颜色变化是否与光照有关?”,而不是作出假设,A错误。
    B、为保证变量唯一,实验前,选取两组生长状况相同,且均开红花的牵牛花,B正确。
    C、A组放在阳光下,B组遮光处理,A、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设计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A组为实验组,C错误。
    D、A组放在阳光下,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遮光处理,B组为红色,因此实验中设置A、B两组的目的是对照,得出的结论是:花瓣颜色变化和光照有关,D错误。
    故选:B。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26.【答案】②  ③  ⑤  ①  ④。 
    【解析】解:A、蜻蜓点水属于②繁殖行为;
    B、鼠听见猫叫立即躲进洞里属于生物能③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人体的排汗说明生物能够⑤新陈代谢;
    D、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说明生物①生长;
    E、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说明生物④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A、②;B、③;C、⑤;D、①;E、④。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27.【答案】2  镜筒  11  粗准焦螺旋  12  9  反光镜  d  大  小  小  大  对光  观察 
    【解析】解:(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大幅度升降2镜筒,其中11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12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观察时,如果视野较暗,除了利用光圈调节光线的强弱外还可以通过9反光镜来调节。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是“d”。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收镜存放。
    故答案为:
    (1)2镜筒;11粗准焦螺旋;12。
    (2)9反光镜。
    (3)d。
    (4)大;小;小;大;对光;观察。
    图示中显微镜的结构: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
    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  水分  空气  适宜的温度  阳光  一定的生存空间  营养物质  湿度  观察法  实验法 
    【解析】解:(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2)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题目中提出的是“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水分以外,其他条件如光照、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湿度是不同的,湿度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惟一变量。
    (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实验法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的过程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故答案为:
    (1)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2)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一定的生存空间;营养物质;
    (3)湿度;
    (4)观察法;实验法。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从影响调研问题的许多因素中选出一个或两个因素,将它们置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多练习。
    29.【答案】⑦  遮光器  ⑨  反光镜  ④  物镜  ⑪  粗准焦螺旋⑪  右下  ③  转换器  暗  倒立 
    【解析】解:(1)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所以如果光线较暗,就需要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因此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时的结构是⑦遮光器和⑨反光镜。
    (2)调焦过程中,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④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能快速升降镜筒的结构是⑪粗准焦螺旋。
    (3)(5)显微镜中观察到物像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显微镜视野中由图乙A(位于右下方)变为B(视野中央)的情况,需要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4)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圆形可以安装物镜,显微镜视野中由图乙C变为D的情况,是调节了③转换器,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使用了高倍物镜的结果,此时视野较之前变暗。
    故答案为:
    (1)⑦遮光器;⑨反光镜。
    (2)④物镜;⑪粗准焦螺旋。
    (3)右下。
    (4)③转换器;暗。
    (5)倒立。
    观图可知: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⑦遮光器、⑧压片夹、⑨反光镜、⑩镜座、⑪粗准焦螺旋、⑫细准焦螺旋、⑬镜臂、⑭镜柱。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1)相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2)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3)B;
    (4)放下手机,多参加集体活动。 
    【解析】解:(1)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预案的步骤①中的200名志愿者的健康状况应基本相同;该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本实验通过A组使用手机和B组看书可以看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因此该预设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
    (2)每个实验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3)该预案设置了对照实验,因此拟采用的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4)通过该实验可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作为健康管理师,对出现沟通障碍的人健康状况提出建议:放下手机,多参加集体活动。
    故答案为:(1)相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2)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3)B;
    (4)放下手机,多参加集体活动。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对照实验的设计注意单一变量,据此解答。
    中学生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或长时间打游戏,对身体有害。

    相关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