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知探究,课后作业,课后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第2节 滑 轮【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它们。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它们各自的特点。3、会根据滑轮组的绕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且知道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4、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新知探究】阅读课本P81------P83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实验探究:怎样利用给出的一个滑轮,一段绳子和铁架台,要将钩码吊起,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定滑轮:________ 的滑轮;动滑轮:_________的滑轮。力臂图作在框内。 2、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定滑轮: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钩码所受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钩码移动距离(h/m)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m)① ② ③ 实验序号钩码所受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钩码移动距离(h/m)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m)① ② ③ 结论:使用定滑轮 力, 距离,但 改变力的方向;它实质是一个 杠杆。(2)动滑轮: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结论:使用动滑轮 省力,但 力的方向,而且 距离;它实质是一个 的杠杆。知识点二:滑轮组实验探究: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钩码被几段绳子承担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又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有怎样的关系?(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2)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作滑轮组图,并将测量数据记录表格并作滑轮组图 实验序号钩码所受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钩码移动距离(h/m)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m)① ② ③ 实验序号钩码所受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钩码移动距离(h/m)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m)① ② ③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磨擦)(1)使用优点:既能 ,又能改变 ;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2)公式:F=G总/n=(G物+ )/n (不计绳重及摩擦)(3)使用滑轮组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n 倍。公式表示为 。知识点三:轮轴和斜面(阅读课本83页“科学世界”)完成以下习题:1、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外,还有 、 、 斜面等。2、轮轴是一个 和一个 组成的,轮轴是 机械。3、斜面是 (选填“省力”或“费力”)机械。【课后作业】1.如图1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将重400 N的木箱匀速向上提升,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在此过程中,工人用的拉力为 N。2、如图2所示,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重为物体,为300N的重物,当动力F为60N时,绳子的绕法(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图33、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摩擦),重物G=100N,每一个滑轮重20N。拉力F为多少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若重物G能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绳自由端向上运动速度是多少? 【课后思考】课本P84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2 滑轮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归纳整理,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学案设计,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