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习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66936/0-16961202899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习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66936/0-16961202900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习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66936/0-1696120290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时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习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习题含答案,共7页。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山东潍坊检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指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赤道的高度约为36 000千米,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信卫星(如图),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据此完成1~2题。1.与赤道上的物体相比,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C )A.角速度大 B.线速度小C.线速度大 D.角速度小2.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 )A.1恒星日 B.1恒星年C.1太阳日 D.1个月解析第1题,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说明此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即自转角速度相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位于地球赤道约36 000千米的高空,轨道周长比赤道长度大,欲使其与地球同步,即角速度相等的前提下,轨道高度越低的线速度越小,轨道高度越高的线速度越大。第2题,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公转即绕地球一圈,由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同步,故在其轨道上空看,卫星公转一圈的周期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圈的周期,即1恒星日。1恒星年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间隔,也就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与本题不符。1太阳日是一个公转下的昼夜,与恒星日不同,是恒星日(地球自转周期)+地球一天的公转角度(约为0.986°)所需的时间,并非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圈并非1个月。北斗七星几乎是夜空中最亮、最容易识别的恒星。我国古代先民不仅用其指示方向,还能用其区分季节。下图为一年内四个日期的同一时刻看到的北斗七星位置的合成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北斗七星斗柄的朝向变化是由于地球的( D )A.顺时针自转 B.逆时针自转C.顺时针公转 D.逆时针公转4.我们观察到一天内北斗七星的位置( B )A.固定不变B.逆时针旋转每小时约15度C.顺时针旋转每小时约15度D.逆时针旋转每小时约30度解析第3题,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判断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斗柄指向上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形成季节的变化。地球的公转是逆时针方向。第4题,北斗七星是恒星,地球上观察恒星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恒星日,大致是23时56分4秒。以北极星为参照物,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由于恒星相对静止不动,我们观察到一天内北斗七星的位置是逆时针旋转每小时约15度。[2023·江西赣州检测]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从②处到④处之间的地区,全年只有一次直射B.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C.直射点位于①处时,日期是9月23日D.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后变短6.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 C )A.在南半球,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向南移动D.在北半球,向北移动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从②处到④处之间的地区,即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有两次直射;直射点位于⑤处时,即直射点在赤道上且向北移动,此时节气是春分;直射点位于①处时,即直射点在赤道上且向北移动,此时节气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图中显示,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期间,先由①处移向②处即向北移,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变长,后由②处移向③处即向南移,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变短。第6题,国庆期间为10月份,处于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间,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 上,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 (2)地球位于图中 位置时最接近远日点,此时是 (日期)前后。 (3)在图中 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快,在图中 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慢。 (4)从教师节到劳动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答案(1)赤道 春分(2)B 6月22日(3)D B(4)先向南,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再向北解析第(1)题,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从题干中可获取以下信息:①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②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北极向太阳倾斜的位置为夏至日,地球北极向外倾斜的位置为冬至日,从而可确定B为夏至,D为冬至。顺地球公转方向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顺序可确定 C为秋分,A为春分。故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是北半球的春分。第(2)题,远日点为7月初,靠近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第(3)题,近日点为1月初,靠近冬至日(D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为7月初,靠近夏至日(B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第(4)题,从教师节到劳动节,时间从9月10日到次年5月1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先向南,冬至日到达南回归线,之后再向北。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下图为在北半球某地24小时连续曝光拍摄的恒星视运动照片经地理信息技术处理后得到的图片,图中黑色区域为曝光后留下的天空背景,左下方的地球阴影区为夜半球。读图,完成8~9题。8.图片中恒星视运动的方向是( B )①自东向西 ②自西向东 ③顺时针方向 ④逆时针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图片中北极星没有视运动轨迹是因为其( C )A.本身不运动 B.运动幅度小C.在地轴延长线上 D.位于宇宙的中心解析第8题,地球自转运动引起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各天体视运动方向为东升西落,以北极星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第9题,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自转的,而北极星正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所以夜晚看北极星在北方天空是相对静止不动的;北极星本身也是运动的,运动是宇宙中物质的本质属性;地球上的人看北极星没有视运动轨迹,但不代表北极星本身在宇宙中的运动幅度小;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因此没有宇宙中心之说。[2023·河南洛阳期末]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读图,完成10~11题。10.当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D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11.日地距平比由最小值向最大值变化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地球的公转速度变慢B.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C.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快D.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解析第10题,由题意可知,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时,说明此时实际日地距离小于日地平均距离且二者差值最大。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实际日地距离最小,因此,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④处。第11题,由上题可知,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同理,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大值时,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日地距平比由最小值向最大值变化期间,地球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地球公转速度变慢。地球自转角速度不变,自转线速度与纬度和海拔有关,与地球所处的公转轨道位置无关。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完成12~13题。12.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C )A.∠XOF B.∠TOFC.∠FON D.∠TON13.若黄赤交角增大,图中度数将增大的是( B )A.∠XON B.EF的纬度C.ST的纬度 D.∠XOF解析第12题,MN是赤道平面,EF是黄道平面,二者夹角是黄赤交角,即∠FON。第13题,∠XON 是地轴和赤道平面的夹角,始终是90°,不随黄赤交角变化而变化。EF是北回归线,回归线度数和黄赤交角度数相同,若黄赤交角增大,EF的纬度变大。ST是北极圈,北极圈的纬度和回归线互余,若黄赤交角增大,ST的纬度变小。∠XOF角度和北极圈纬度相同,若黄赤交角增大,北极圈的纬度变小,∠XOF变小。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陆路运输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米,2014年10月,文昌航天发射场竣工,它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运载火箭表面涂有高反光率材料,在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时,通常利用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观察火箭飞行中的姿态和外部形象。一天中只有火箭箭体与天空背景亮度差异大时观察效果最好。下图示意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1)与我国早期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文昌发射基地的主要地理优势。(2)从地面光学仪器跟踪观测的角度,推测一天中最适合发射运载火箭的时间,并说明理由。答案(1)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增加发射的初速度,节省燃料;文昌濒临南海,有海运优势,利于大型火箭等设备的运输;分离的火箭残骸坠入海洋,对地表人员造成危害的概率低。(2)傍晚或黎明前。理由:这时太阳处在地平线附近,发射场区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天空比较暗淡;而火箭点火升空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受到阳光照射,使反光率高的箭体与背景天空形成较大的反差,从而使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可以清晰地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跟踪观测效果比较好。解析第(1)题,交通方便,大型运载火箭可以利用船舶运输,运输的火箭直径不受限制。在内陆建的卫星发射基地,因为受到铁道运输和隧洞的影响,火箭的运输尺寸有很多的限制。纬度低,卫星发射方向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则发射效率高,费用少,技术难度低并可延长卫星寿命。安全性好。大型运载火箭各级落区都是海洋,没有国土污染。发射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方向不经过人口稠密地区。第(2)题,傍晚或黎明前。理由:这时太阳处在地平线附近,天色暗,光线微弱,发射场区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天空比较暗淡;但是高空处还是可以看到太阳,火箭点火升空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受到阳光照射,但是在地面此时看到的天空背景较暗,使反光率高的箭体与背景天空形成较大的反差,在地面上的观测者,使用光学跟踪测量仪器时的效果比较好,并且很清晰,对于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