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习题含答案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习题含答案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习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环境特点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方向是,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A  必备知识基础练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和牧区的过渡地带。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下图)呈东北西南方向带状分布,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1~2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 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 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气候干旱 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建立大型牧场,增加载畜量B.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C.退耕还草,种植业完全退出D.建立自然保护区,遏制生态恶化我国农牧交错带范围广泛,多分布于北方农耕区与西北畜牧区之间。下表为我国农牧交错带中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受人为扰动状态的土地植被类型的变化情况(:植被盖度可表征植被覆盖率;禾本科为优良畜牧草类)。据此完成3~4题。土地类型潜在沙化土地正在发展的沙化土地较强发展的沙化土地强烈发展的沙化土地严重沙化土地植被类型灌丛+年生禾本科草原多年生禾本科草原+蒿草草原植被盖/%708050以上30402030<10禾本科比例/%48.5524928.611.33.表中甲、乙、丙三类植被可能分别是(  )A.林木草原、沙生植被、灌木草原B.沙生植被、灌木草原、林木草原C.灌木草原、林木草原、沙生植被D.林木草原、灌木草原、沙生植被4.目前,科尔沁正引种适生植被来改善沙漠化的现状,推测其特征是(  )A.植株高大,叶片总面积大B.植株高大,叶片总面积小C.植株低矮,叶片总面积小D.植株低矮,叶片总面积大在我国,农业和牧业交错分布的地带可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等,它们都具有农业牧业交错分布的特征。下图是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四地农牧交错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降水、地形、水源、热量B.降水、水源、热量、地形C.水源、降水、热量、地形D.地形、水源、地形、降水6.上述四地因自然原因引起的农牧业交错带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是(  )A.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B.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C.北方农牧交错带D.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鱼鳞坑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能够拦截坡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面两图分别为鱼鳞坑示意图和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最适宜植树的是(  )A. B. C. D.8.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沉积[2023·江西上饶期末]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该地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读图,完成9~10题。1 东北林草交错区2 植生袋护坡9.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是(  )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蚀 位于气候过渡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位于干湿过渡区,降水变率小 距冬季风源地近,易受风力侵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东北林草交错区在生态修复中采用植生袋护坡,是为了(  )蓄水 保肥 防寒 抗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南方农牧交错带(见下图)主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是青藏高原畜牧业与四川盆地农耕业的过渡地带,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但受区域内自然、社会等因素的限制,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损害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1)分析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问题突出的人为原因。 (2)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方农牧交错带内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地的保护,请说明其生态意义。 (3)为了改善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并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出当地可发展的产业。 B  关键能力提升练生态脆弱区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图1为我国生态脆弱区及生态问题分布图,2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12.1①③两地均有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但其形成机制不同,①③两地土壤侵蚀的形成机制分别主要是(  )A.冰川侵蚀、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海浪侵蚀C.风力侵蚀、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海浪侵蚀13.育肥是指通过精饲料喂养使牲畜快速增肥的过程。若图2所示农牧交错带位于图1中的,以下表示该地区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A.农副产品B.待深加工产品C.待育肥家畜D.饲草料截至2021,库布齐沙漠的治理面积超过6 000平方千米,绿化面积达3 200平方千米,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区域沙尘天气也减少了很多。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14.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引黄河水过度灌溉导致盐碱化B.乱砍滥伐,植被稀少C.河流众多,水土流失严重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15.对该地植物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叶片宽大,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B.植株较矮,能充分吸收地表水分C.根系浅,侧向根系发达D.具有耐旱的特点16.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库布齐沙漠(  )A.森林已全部覆盖B.土壤条件得到改善C.大力发展种植业,增加粮食产量D.沙尘天气已不复存在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但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图1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图。1材料二 2为鄂尔多斯19612012年年降水量变化图,3为鄂尔多斯多年平均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23(1)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处于由温带草原带向        (自然带)的过渡地带,主要种植    (粮食作物)(2)简析鄂尔多斯土地退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3)分析鄂尔多斯年际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答案:1.C 2.B 解析 1,北方农牧交错带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正确;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区域,错误;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错误;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交界地带,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正确。所以选C。第2,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应该控制载畜量,注重环境保护,A错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业发展方向是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B正确;北方农牧交错带不适宜耕作业完全退出,C错误;北方农牧交错带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是我国优良的畜牧业基地,不应该建设成自然保护区,D错误。所以选B3.D 4.C 解析 3,根据文字材料和表中信息可知,科尔沁草原受人为扰动,部分区域发生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表中体现的是科尔沁草原沙化过程中植被退化的更替过程。沙化过程也是土壤水分逐渐丧失的过程,植被生物量越大,蒸腾量越大,越需要充足的水资源(含土壤水及浅层地下水等)补给。因此,土地沙化越严重,水资源越短缺,补给植被生长的水分越少,植被生物量越小。甲、乙、丙所代表的土地退化(沙化)程度由轻到重排序为甲、乙、丙,因此代表的植被类型可能依次为林木草原、灌木草原、沙生植被,D正确。第4,引种植被应适生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结合当地冬季风力强劲、位于干旱半干旱环境且草地退化严重的现状,引入低矮植株可抗强风破坏,且植被低矮、叶片总面积小可减少水分蒸腾,降低生长需水量,更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C正确。5.B 6.C 解析 5,读图可知,北方农牧交错带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大体一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般半干旱地区适宜放牧,半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故可知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充足地区适合发展绿洲农业,水源缺乏地区适合发展游牧业,故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源;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条件较差,河谷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适合发展种植业,高原热量条件差,以高原畜牧业为主,故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川滇鄂黔湘山区地势起伏大,山麓、河谷等地形较平坦的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牧业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的山坡地区,故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6,由上题的分析可知,四地农牧交错带的影响因素中水源、热量(海拔)和地形均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受降水差异形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带,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可知四地中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是北方农牧交错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7.C 8.D 解析 7,地点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拦截坡面径流,保持水土。第8,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拦截坡面径流,有利于物质的沉积。9.D 10.A 解析 9,由图可知,东北林草交错区位于大兴安岭附近,为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附近,降水变率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②③错误。大兴安岭地区以山地为主,降水集中且变率大,易发生水蚀,水土流失较大,植被生长困难,正确。该地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春季风力大,易受风力侵蚀,影响植被生长,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第10,由材料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可知,植生袋透水,利于水的下渗,增加土壤湿度,正确。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利于植被的生长,正确。袋内植被生长后会露出袋外,植生袋无法防寒和抗风,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11.答案 (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对植被破坏严重;过度开垦,加剧了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场资源;为获取薪柴严重破坏当地森林资源。(2)保护地表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概率。(3)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解析 (1),南方农牧交错带内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再加上长期以来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对其带来的干扰,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位于西部山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对植被破坏严重;由于过度开垦,加上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场资源;为获取薪柴严重破坏当地森林资源。第(2),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方农牧交错带内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地的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地表植被,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植被保护,起到涵养水源的功能,从而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通过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可以保持水土,从而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概率。第(3),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较原始,自然环境、风土民情多样,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这样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同时又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2.C 13.B 解析 12,分析图1可知,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该地土壤侵蚀的形成机制主要是风力侵蚀;位于山东省低山丘陵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地形坡度较大,该地土壤侵蚀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流水侵蚀。故选C。第13,2箭头由草原牧区指向农牧交错带,对应发展方向是把待育肥家畜送到农牧交错带,之后使用精饲料来喂养,使牲畜快速增肥,A错误;箭头由农牧交错带指向东部农耕区,对应发展方向是把畜产品运往东部农耕区进行深加工,B正确;箭头由农牧交错带指向草原牧区,对应发展方向是向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C错误;箭头由东部农耕区指向农牧交错带,对应发展方向是为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D错误。故选B14.D 15.D 16.B 解析 14,注意关键词自然原因,排除AB;该区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干旱的气候是库布齐沙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同时,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并不严重,C,D正确。第15,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水分缺乏,植被具有耐旱的特点,为适应干旱的自然环境,植被根系较深;叶片宽大有利于植被蒸腾,从而加剧植被水分流失,不利于当地植被的成活。第16,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区域沙尘天气也减少了很多,土壤条件得到改善,但是并不意味着沙尘天气不复存在,B正确,D;该区域干旱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改变,区域降水少,森林不可能全部覆盖,A;同时,区域气候干旱,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C错。17.答案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小麦(2)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侵蚀能力强;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表土层裸露易遭受大风侵蚀;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多变,生态环境脆弱。(3)鄂尔多斯降水年际变化大,影响农业耕作的面积和牧业的规模;影响作物的种类;影响收成的稳定性;影响畜产品的品质。解析 (1),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处于温带草原带向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过渡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第(2),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对地表侵蚀作用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处于农牧区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脆弱;春季气温回升,多大风天气,地表解冻,表土裸露,易受侵蚀。第(3),降水量的多少影响农业耕作的面积和牧业的规模;影响畜产品的品质;降水的变化会影响作物的种类;降水的多少影响作物收成的稳定性。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综合训练题,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05—0,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图中,甲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0,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沙地苹果是毛乌素沙地治沙成果,减轻当地水蚀荒漠化的措施是,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