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堂检测
展开第2课时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B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在此类边界处,常常形成( C )
A.高大的山脉 B.岛弧
C.裂谷和海洋 D.深邃的海沟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M为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第2题,图中边界为生长边界,板块背离运动形成裂谷或海洋。
冰岛火山众多,下右图阴影区为火山集中分布区。据此完成3~4题。
3.冰岛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C )
A.板块挤压,地壳上升
B.位于亚欧板块上,地壳运动活跃
C.处在地壳薄弱地带
D.地壳厚度大
4.下列与冰岛所处边界类型一致的是( C )
A.海沟 B.海岸山脉
C.海岭 D.岛弧
解析第3题,冰岛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薄弱,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冰岛位于生长边界,海洋上的生长边界会形成海岭,海岭也叫大洋中脊,其他选项地貌均处在消亡边界。
[2023·山东滨州检测]读日本海沟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M、N分别属于( D )
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6.与日本海沟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A )
A.安第斯山脉 B.红海
C.冰岛 D.东非大裂谷
解析第5题,读图,日本海沟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图中M、N分别属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图中没有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第6题,日本海沟所处板块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与其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相同的是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是消亡边界。红海、冰岛、东非大裂谷所处板块边界类型属于板块生长边界。
[2023·湖北武汉检测]2021年6月25日,全长约403千米的拉林(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下图是拉林铁路桥梁、隧道相连处景观图,图中江边公路是拉林公路。据此完成7~8题。
7.造成拉林铁路桥梁、隧道众多的原因是( C )
A.高寒缺氧 B.风力强劲
C.地形起伏大 D.地层不稳定
8.图中拉林公路走向呈“S”形是为了( A )
A.降低路面坡度 B.减轻洪水威胁
C.避开断裂带 D.避开泥石流
解析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铁路要求保持平直,且起伏小,才能安全运营。因此在修铁路时遇山要开隧道,遇河流要架桥,拉萨至林芝地段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势起伏大,因此铁路桥梁、隧道众多;桥梁、隧道的修建与高寒缺氧、风力强劲和地层不稳定关系不大。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在山区修公路时大致沿等高线修建,降低路面坡度,呈“S”形,保证行车安全;公路形态与减轻洪水威胁无关;图中不能得出有断裂带,与避开断裂带关系不大;在山坡修建成“S”形公路,也不能避开泥石流。
9.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B ,C 。
(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 ,原因是 。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
(4)2022年9月19日,墨西哥发生7.7级地震。墨西哥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2)③和④ 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3)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
(4)因为墨西哥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处,地壳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分别是:A南极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非洲板块、F亚欧板块。第(2)题,图中①和②边界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生长边界,①和②之间距离在不断扩大;③和④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距离在不断缩短。第(3)题,据图可以得出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是生长边界,因此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第(4)题,据图可知,因为墨西哥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山东泰安期中]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甲处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C )
A.大西洋中脊 B.东非大裂谷
C.马里亚纳海沟 D.阿尔卑斯山
11.图中①②③④为四座火山,其形成年代最新的可能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甲位于大洋边缘,两壁较陡,水深很大,有沟槽,由此推断甲处海底地形可能是海沟。 甲处右侧为大洋板块,大洋板块向左运动,甲处左侧为大陆板块,甲处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大洋板块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深的海沟。大西洋中脊、东非大裂谷是板块相离运动形成的。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形成的褶皱山系,在陆地上。第11题,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在大洋海底中部地区,由于洋壳薄,水平断裂发育,地下岩浆由此上升,凝固成新的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形成大洋底部的山脉,这种地貌称为大洋中脊(或海岭)。大洋板块的分界称为生长边界,离洋中脊(即生长边界)越近,海底火山年龄越小,离消亡边界越近,年代越久远。读图可知,①火山右侧分布有岩浆上涌形成的海岭,因此海底火山①离海岭最近,形成年代最新;④火山离海岭最远,形成年代最久远。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图中甲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B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13.图中岛屿和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D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运动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运动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甲处岩石为板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岩为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为岩浆岩;石灰岩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所以与板岩成因相同的是大理岩。第13题,据材料可知,该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岛屿和山脉主要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一侧抬升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
2022年宜宾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甘孜藏族自治州研学活动。参与同学在游记中描述如下:“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大巴车多数时间都是在盘山公路上行驶,接近最高处经过很多隧道。”下图为研学活动行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行程中最崎岖的路段可能是( B )
A.宜宾—康定 B.康定—雅江
C.雅江—理塘 D.理塘—景区
15.从安全角度来看,在最高处附近建隧道的主要目的是避开( D )
A.滑坡路段 B.大雾路段
C.强风路段 D.冰雪路段
解析第14题,读图,通过图中各段的路程和时间可算出各段路程的行驶速度,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快说明该段路程线路越平直、坡度越小,速度越慢则说明线路越弯曲、坡度越大。通过推算可知四路段中汽车行驶速度最慢的是康定—雅江段,地形最崎岖;宜宾—康定段、雅江—理塘段、理塘—景区段相对于康定—雅江段汽车行驶速度较快、坡度相对较小。第15题,图中最高处即山顶附近,海拔为4 860米,该地为亚热带地区,但山体海拔高,山顶气温低,有冰川分布,因此在最高处附近修建隧道主要是为了避免通过山顶的冰雪路段;滑坡与坡度、降水量相关,该公路线康定—雅江段坡度最大且该段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量大,若为防滑坡则应在康定—雅江段多修隧道;雾容易堆积在山腰、山谷地带,山顶处大雾较山腰、山谷处少;山顶处阻力小,风力较大,但山顶处多受上升、下沉气流控制,而山腰处受山谷风影响及特殊的地形影响(狭管地形),风力也较大,因此山顶和山腰处都可能受大风影响,这不是在山顶修隧道的主要原因。
16.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山东省极力推崇“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其中“一山”指的是泰山,其形成于太古宙,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岩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
材料二 部分泰山景观图。
五岳独尊石
十八盘
盘山公路
(1)结合材料一分析泰山所属的山地类型,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中十八盘图片,分析山区交通线路选址的原则。
(3)材料二中盘山公路交通线,呈 形,并分析形成该交通线布局的意义。
答案(1)太古宙的泰山是由于地壳的褶皱隆起形成的褶皱山,后来的泰山是由于地壳的断裂位移后,形成的断块山。
(2)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之”字 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的描述可知,泰山在最初形成的泰山岩群属于褶皱山,后形成的山体属于断块山。第(2)题,材料二中的十八盘处于山间地势相对和缓的地带,其形成符合线路选址的基本原则,并且此地的坡度相对较小。第(3)题,材料二中的盘山公路呈“之”字形,迂回前进,减小了行进的坡度,便于行进。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课后测评,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中,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利于坡积裙形成的环境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二课时巩固练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