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共12页。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水由氢、氧元素组成MnO2能加快H2O2反应速率 A.A B.B C.C D.D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3.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能够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D.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4.下列CO2的性质与其“可用于灭火”这一用途无关的是A.不可燃 B.不支持燃烧 C.能溶于水 D.密度大于空气5.下列含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B.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于制铅笔芯C.活性炭有吸附性——冰箱除味剂D.CO2参与光合作用——温室大棚用作气肥6.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C.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D.人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8.欲将二氧化碳气体里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除去,可让气体通过A.石灰水 B.水 C.炽热的炭层 D.灼热的氧化铜9.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0.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面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D.C、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二、判断题11.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本身具有酸性( )12.等质量的碳和一氧化碳分别与足量的氧气反应,一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1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大时都可以使人致死因此都有毒( )14.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15.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 三、填空题16.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 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的结构。(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 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5)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 。17.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食品包装袋中充 以防腐。(4)可以做燃料的气体 。18.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张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锥形瓶中装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将盛有大理石的小试管放入锥形瓶中,并塞上带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如图1所示),然后取下装置,将滴管中的盐酸滴入盛有大理石的小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天平 ,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实验过程中,该体系(图1)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填“一个”或“多个”)。小强认为:实验时,即使锥形瓶中未盛装石灰水,实验前后天平也将会保持平衡。老师在赞许小强积极发言的同时,指明了如果不使用石灰水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该问题是: 。(2)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上图2所示,请根据图2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 。19.用 Y形管或 Y 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 (1)图9中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0 中 Y 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 11 ) , a 管位于上方, b 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 b 管中试纸变色比a 管明显,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图I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正极气体的一种收集方法是 。(2)将喷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放入集气瓶图Ⅱ中,观察到纸花变红,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写出图Ⅲ装置中小烧杯B的作用为 。(4)河水经过图Ⅳ装置后得到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四、综合应用题21.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比较归纳,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化学。温度℃102030405060708090溶解度g氢氧化钠51109119129145174299314329氢氧化钙0.170.160.150.140.130.120.1050.0950.08分析数据: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实验探究: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饱和溶液(1)瓶1变瘪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你的理由是 。(2)实验中,观察到只有瓶2中液体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瓶2和瓶3塑料瓶均变瘪,但瓶3变形更为明显,原因是 。(3)取塑料瓶3中反应后的溶液,甲同学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有 ,说明有新物质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乙同学选择了一种盐溶液,丙同学也选择了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与甲、乙同学所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类别不同,他们都能达到检验目的。你认为丙同学所选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4)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塑料瓶3反应后的液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作出猜想】猜想Ⅰ溶质为NaOH猜想Ⅱ:溶质为Na2CO3猜想Ⅲ:溶质为NaOH和Na2CO3【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方案1: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方案2:先向溶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实验反思】由方案2的结果可知,方案1的结论错误,理由是 。22.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1)下图是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①上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填序号);②海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然后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工作原理如下图: ①写出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下列有关这种设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 B.不需要能源 C.原理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D.可全天候使用23.二氧化碳一直备受人类关注,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①海洋能吸收二氧化碳,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是 (填字母序号)。A.焚烧秸秆 B.利用太阳能、风能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2)小明同学利用装修后剩下的大理石碎片进行相关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①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方法有多种,下列方法和现象能说明该装置不漏气的是 (填字母序号填空)。A.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下端形成液封,继续加水一段时间,长颈漏斗内形成稳定的水柱;B.先向长颈漏斗中注水使下端形成液封,在右侧导管口连接注射器,用力拉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C.先向长颈漏斗中注水使下端形成液封,在右侧导管口连接注射器,用力推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将导管浸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没有气泡;②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A装置换成B装置,其优点是 。③图E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其中底部刺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白醋,它相当于上图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④若用右图D装置收集CO2,应将A装置的导管与D装置的导管 (选填“a”或“b”)相连接。检验该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操作是 。⑤D装置还可以用于检验气体:如检验某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瓶中预先装入 ,然后将气体从 (填a或b)通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三个实验。①小明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见装置I),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 。②如图所示,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应选用 装置(填字母序号)效果更好,该实验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③验证CO2能否与NaOH、Ca(OH)2反应。a.关闭K1 , 打开K2 , 缓缓通入600mL CO2 , L、M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b.打开K1 , 打开K2 , 继续通入CO2 , M容器中出现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可推断CO2 (填字母序号)A.一定能与NaOH反应 B.可能与NaOH反应C.一定能与Ca(OH)2反应 D.可能与Ca(OH)2反应
参考答案:1.A2.D3.C4.C5.B6.B7.D8.D9.C10.A11.错误12.错误13.错误14.错误15.正确16. 吸附 疏松多孔 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还原性17.(1)(2)(3)等(4)等 18.(1) 仍然平衡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烧杯 多个 反应后使装置内气压变大导致橡皮塞飞出(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19.(1)无色酚酞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运动(2)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H2O+CO2=H2CO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主要从b管中通过20.(1)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2) (3)对比实验(4)混合物 21. > 不能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压强减小 CO2+Ca(OH)2=CaCO3↓ +H2O NaOH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吸收的CO2气体更多 气泡产生 Ca(OH)2或 Ba(OH)2 足量的BaCl2(答案合理也给分) Na2CO3+BaCl2=BaCO3↓+2NaCl 无色酚酞 Na2CO3溶液也显碱性22. ③⑤ CO2+H2O=H2CO3 CaCO3CaO+CO2↑ BD23. CO2+H2O==H2CO3 BCD ABC CaCO3+2HCl=CaCl2+CO2↑+H2O 可控制反应速率 B 可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澄清石灰水 b CO2+Ca(OH)2 ==CaCO3↓+H2O b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装置D的a管口处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中液面上升 K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