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巩固基础复习讲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69398/0-16962399192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巩固基础复习讲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69398/0-169623991933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巩固基础复习讲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69398/0-169623991935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巩固基础复习讲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 物态变化 巩固基础复习讲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7页。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巩固基础复习讲义 八年上册物理第一部分:考点解读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三、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四、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二部分:典型例题1、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解A.蜡烛“流泪”是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2、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解①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同时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缓蒸发;②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可减小枝叶蒸腾作用的表面积,从而可减缓蒸发;③将洗过的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④利用地膜培育玉米苗,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同时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缓蒸发;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增大了液体的蒸发面积,同时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综上所述,各措施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①②④,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90℃的热水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她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说明该处大气压可能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解:实验时烧杯中装入热水,好处是可以缩短加热时间。还可以通过减少水的质量、加上盖子来节约时间。由图可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8℃,即水的沸点为98℃。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此时沸点为98℃,说明该处大气压可能小于一标准大气压。第三部分:自主练习1、电冰箱除霜时,通过电热丝把霜加热成水,这种物态变化称为( )A. 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 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 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C.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D.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3、下列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熔化 B. 夏天,大雾弥漫——汽化C. 深秋,霜打枝头——凝固 D. 冬天,冰封江面——凝华4、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5、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凝固6、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 熔化 吸热 B. 凝固 放热C. 液化 吸热 D. 凝华 放热7、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B. 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D. 晶体的熔点是80℃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C。9、1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熔化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凝固过程中所需环境温度。10、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风声是由空气________产生的,雨是由高空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河水结冰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11、在做“观察水的沸点”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_________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正在沸腾,沸点是______℃。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12、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 B. C. D. 13、图甲是小丽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不需要估读。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她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 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