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6.2 *五石之瓠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6.2 *五石之瓠课文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庄子,庄子思想,认识惠子,课题解读,《五石之瓠》,原文翻译,问题探究,讽刺庄子学说大而无用,本文寓意,深入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庄名周,战国中期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淡泊名利,终身不仕,追求精神自由(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
人生观: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无用之用,保全自身,保持精神世界的独立。齐物论: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世上一切都是一样的,并无差别。辩证法: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姓惠名施,战国中期人,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合纵抗秦最主要的支持者和组织者。(“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没有永恒的对错)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
“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
明确字音贻(yí) 瓠(hù) 石(shí)呺(xiā)然 为(wèi) 掊(pǒu)龟(jūn) 洴(píng) 澼(pì )絖(kuàng) 鬻(yù) 将(jiàng)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树:名作动,种植实:名作动,充实容纳
坚:形作名,坚固的程度自举:举自,举:保全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瓠落:指大貌,空廓貌。所容:所容纳的东西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长成而结出能容下五石东西的果实。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瓢,则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固:确实大:形作名,大的东西
龟:同“皲”,皮肤冻裂。
洴澼:漂洗絖:同“纩”,棉絮
事:营生以…为:把…作为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难:发难,即发兵侵吴。将:名作动,领兵。
一:数词作形容词,相同。或:有的人
蓬:草名,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虑:用绳结缀,一说考虑以为:把……制成。
这个客人得到药方,便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冬天和越人水战,大败越人,于是割地封赏他。同样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
惠子——大瓠无用庄子——不龟手之药
1.惠子和庄子分别是怎么使用“大瓠”的?
盛水:其坚不能自举为瓢:瓠落无所容为其无用而掊之
2.宋人和客分别怎么使用“不龟手之药?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3.“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
眼光狭窄、思维固化,只见世俗小利,看不见物体背后的“大用”。
4.“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事物固有之用的窠臼而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精神自由 vs 世俗功利
5.庄子与客是一类人吗?
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不同:客:本质处于功利的心机庄子:将五石之瓠用于“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完全脱离功利心,隐含着精神的大自由。
6.如何理解庄子惠子“大瓠之争”?
二人对于“大瓠”之用的不同观点隐含着对于“有用”和“无用”的认识。惠子基于现实认识,局限于惯性理解认为大瓠“无用”,庄子则指出问题的根本不是“大而无用”,而是人不善于使用。
万物皆有所用,但由于人们眼光和见识的不同,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事物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关键在于必须善用,顺应自然规律,摒弃固有成见,发挥最大价值;要善于转换视角,独辟蹊径,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发现事物不一样的价值。
①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依托。文中刻画了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讲述了“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的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②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文中惠子和庄子两人的对话贯串始终,用两人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③以小见大,思辨性强。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阐明了“有用”与“无用”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发人们的思考。
1.惠子认为大葫芦大而无用,一是不能盛水,二是因为 “ , ” 。 【答案】剖之以为瓢 则瓠落无所容 2.对于“不龟手之药”,不同的人“所用之异”:一种是“ ”;一种是“ ”。 【答案】或以封 或不免于洴澼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2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备课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复习ppt课件,共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