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数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章 1.2 第1课时 子集、真子集 课件
展开1.2 子集、全集、补集
第1课时 子集、真子集
1.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间是否有包含关系.(重点) 2.能通过分析元素的特点判断集合间的关系.(难点) 3.能根据集合间的关系确定一些参数的取值.(难点、易错点) | 1.通过对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以及子集、真子集概念的理解,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2.借助子集和真子集的求解,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
如果一个班级中,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S,而所有女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F,你觉得集合S和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从集合元素的角度分析它们的关系吗?
知识点1 子集的概念及其性质
(1)子集
定义 | 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 |
符号表示 | A⊆B(或B⊇A) |
读法 | 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
图示 |
(2)子集的性质
①A⊆A,即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A,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③若A⊆B,B⊆C,则A⊆C,即子集具备传递性.
(3)集合相等
若A⊆B且B⊆A,则A=B.
1.(1)任何两个集合之间是否一定有包含关系?
(2)符号“∈”与“⊆”有何不同?
[提示] (1)不一定,如集合A={1,2}与B={3,4}这两个集合之间没有包含关系.
(2)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而“⊆”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不能把“A⊆B”理解为“A是B中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集合A可能是空集,也可能是集合B.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空集中只有元素0,而无其余元素. ( )
(2)任何一个集合都有子集. ( )
(3)若A=B,则A⊆B且B⊆A. ( )
(4)若a∈A,则{a}⊆A. ( )
[答案] (1)× (2)√ (3)√ (4)√
知识点2 真子集的概念与性质
(1)真子集的概念
如果A⊆B,并且A≠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为AB或B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2)性质
①∅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②若AB,BC,则AC.
2.{0}与∅相等吗?
[提示] 不相等.{0}表示一个集合,且集合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0;而∅表示空集,其不含有任何元素,故{0}≠∅.
2.集合A={x|0≤x<2,x∈N}的真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_.
3 [集合A={0,1},其真子集分别为∅,{0},{1},共3个.]
类型1 确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
【例1】 设A={x|(x2-16)(x2+5x+4)=0},写出集合A的子集与真子集.
[解] 由(x2-16)(x2+5x+4)=0,得(x-4)(x+1)(x+4)2=0,
解方程得x=-4,或x=-1或x=4,
故集合A={-4,-1,4}.
由0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
由1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
由2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4},{-1,4};
由3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
故集合A的子集为:∅,{-4},{-1},{4},{-4,-1},{-4,4},{-1,4},{-4,-1,4}共8个子集.
真子集为:∅,{-4},{-1},{4},{-4,-1},{-4,4},{-1,4}共7个.
确定子集、真子集的关键点和规律
1.有限集的子集的确定问题,求解关键有三点:
(1)确定所求集合;
(2)合理分类,按照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依次写出,一般按元素从少到多的顺序逐个写出满足条件的集合;
(3)注意两个特殊的集合,即空集和集合本身.
2.与子集、真子集个数有关的三个结论
假设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有:
(1)A的子集的个数为2n个;
(2)A的真子集的个数为2n-1个;
(3)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n-2个.
1.已知集合M满足{1,2}M⊆{1,2,3,4,5},写出集合M所有的可能情况.
[解] 由题意可以确定集合M必含有元素1,2,且至少含有元素3,4,5中的一个,因此依据集合M的元素个数分类如下:
含有3个元素:{1,2,3},{1,2,4},{1,2,5};
含有4个元素:{1,2,3,4},{1,2,3,5},{1,2,4,5};
含有5个元素:{1,2,3,4,5}.
故满足条件的集合M为{1,2,3},{1,2,4},{1,2,5},{1,2,3,4},{1,2,3,5},{1,2,4,5},{1,2,3,4,5}.
类型2 集合关系的判断
【例2】 指出下列各对集合之间的关系:
(1)A={-1,1},B={x|x2=1,x∈N};
(2)A={-1,1},B={(-1,-1),(-1,1),(1,-1),(1,1)};
(3)P={x|x=3n-1,n∈Z},Q={x|x=3n+2,n∈Z};
(4)A={x|x是等边三角形},B={x|x是三角形};
(5)A={x|-1<x<4},B={x|x-5<0}.
[解]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1},故BA.
(2)集合A的代表元素是数,集合B的代表元素是实数对,故A与B之间无包含关系.
(3)∵P表示3的整数倍少1的数构成的数集,Q表示3的整数倍多2的数构成的数集,
∴P=Q.
(4)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故AB.
(5)集合B={x|x<5},用数轴表示集合A,B,如图所示,由图可发现AB.
判断集合关系的方法
1观察法:一一列举观察.
2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Venn图.
提醒:若A⊆B和AB同时成立,则AB更能准确表达集合A,B之间的关系.
2.判断下列各组中集合之间的关系:
(1)A={x|x是12的约数},B={x|x是36的约数};
(2)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四边形},D={x|x是正方形}.
[解] (1)因为若x是12的约数,则必定是36的约数,反之不成立,所以AB.
(2)由图形的特点可画出Venn图如图所示,从而DBAC.
类型3 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例3】 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
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集合B中的元素有何特点?可能为空集吗?m满足什么条件时B=∅?
[提示] 集合B中的元素不确定,随m的变化而变化.B可能为空集.,当m+1>2m-1时B=∅.
[解] (1)当B=∅时,
由m+1>2m-1,得m<2.
(2)当B≠∅时,如图所示.
∴或
解这两个不等式组,得2≤m≤3.
综上可得,m的取值范围是{m|m≤3}.
[母题探究]
1.(变条件)若本例条件“A={x|-2≤x≤5}”改为“A={x|-2<x<5}”,其他条件不变,求m的取值范围.
[解] (1)当B=∅时,由m+1>2m-1,得m<2.
(2)当B≠∅时,如图所示,
∴解得即2≤m<3,
综上可得,m的取值范围是{m|m<3}.
2.(变条件)若本例条件“BA”改为“A⊆B”,其他条件不变,求m的取值范围.
[解] 当A⊆B时,如图所示,此时B≠∅.
∴即∴m不存在.
即不存在实数m使A⊆B.
1.对于用不等式给出的集合,已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求相关参数的范围(值)时,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数轴解答.
2.两个易错点
(1)当B⊆A时,应分B=∅和B≠∅两种情况讨论;
(2)列不等关系式时,应注意等号是否成立.
3.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且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B⊆A,∴可以分B=∅或B≠∅讨论.
(1)当B=∅时,m+1≤2m-1,解得m≥2.
(2)当B≠∅时,有解得-1≤m<2.
综上可得m≥-1.
1.对于集合A,B,“A⊆B”不成立的含义是( )
A.B是A的子集
B.A中的元素都不是B的元素
C.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D.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C [“A⊆B”成立的含义是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不成立的含义是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故选C.]
2.设集合M={1,2,3},N={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N∈M B.NM
C.N⊇M D.N⊆M
D [∵1∈{1,2,3},∴1∈M,又2N,∴N⊆M.]
3.集合A={x|x(x-2)=0},则集合A的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_.
4 [由x(x-2)=0得x=0,或x=2,所以A={0,2}.
A的子集有∅,{0},{2},{0,2}.]
4.设x,y∈R,A={(x,y)|y=x},B=,则A,B的关系是________.
BA [∵B=={(x,y)|y=x,且x≠0},故BA.]
5.已知集合A={x|x≥1},B={x|x≥a}.若B⊆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a≥1 [结合数轴(图略)知a≥1.]
回顾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两个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有哪些?如何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关系?
[提示] A⊆B或AB.从集合中元素入手,根据集合间关系的定义得出结论.
2.本节课中有哪些易错地方?
[提示] (1)忽略对集合是否为空集的讨论.(2)忽视是否能够取到端点值.
3.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提示] 分类讨论、数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