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 红烛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2.2 红烛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页
    2.2 红烛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2页
    2.2 红烛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3页
    2.2 红烛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4页
    2.2 红烛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5页
    2.2 红烛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6页
    2.2 红烛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7页
    2.2 红烛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上册2.2 红烛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2.2 红烛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渲染导入新课,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再读诗歌赏析句子,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写的是对爱情的至死不渝。那么,蜡烛还能象征什么呢?
    (一)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 2.给全诗标出节奏和重读,诵读全诗。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语调深沉,饱满,上扬两个相同的句式,后一个要更强调注意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字韵饱满,充满激情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渐高,第二个“烧”字重读排比句式,接续紧凑“血”字拉长音语气坚定而有力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
    第1节:突出红烛的意象,由此联想到诗人热烈的心。第2、3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第4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我勉励。第5—7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第8、9节:卒章显志,揭示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
    (二)整体感知1.速读全诗,理清写作思路,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2.小组展示成果,梳理写作思路。
    这两句诗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是这样的红,这样赤诚和热情。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莹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地写出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问题一:开头“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两句诗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第1节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不矛盾。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明白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问题二:自读第2、3节,这两节诗中先写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否矛盾?
    第4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价值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问题三:自读第4节,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这一节的内容。
    “烧吧! 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犹如身陷囹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设置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5—7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第6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诗人沿用这种拟人手法,驰骋想象,亲切地问红烛:“又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哦! 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
    问题四:第5—7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自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人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对此毫无敬意,相反却“来侵你的光芒”。 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诗人劝慰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又一种贡献。诗人托物言志,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那些带泪的诗行,可以“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不惜牺牲,无私奉献。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了“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
    问题五: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自读第8、9节,试分析其含义。
    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这样”是指示代词,用“这样红”形容蜡烛,表明诗人凝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吐”字逼真地描摹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爽快率直。
    1.赏析句子。 (1)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用“侵”字明确了性质,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象征一种邪恶的势力。另外,“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地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生动地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
    (2)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2.探究标点符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1)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
    (2)哦! 我知道了! (如果将叹号改成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用叹号,表示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后的感情很强烈。改用逗号,语气不强,感情色彩变淡。 (3)才着急得流泪! (叹号的作用)用叹号把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
    梳理抒情脉络,理解诗歌主旨
    诗歌开头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显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的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诗的主体部分扣住“火”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最后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哲理上,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表明了诗人的人生追求。
    问题一:自读诗歌,梳理诗人的抒情脉络。
    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信念和心愿,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抱负。
    问题二:概括诗歌主旨。
    闻一多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他用生命践行了他的言和行,他用言和行诠释了他的生命。红烛之泪,是先生流自心底的忧国热泪;红烛之光,是先生燃尽生命所发的爱国之光。
    1.结合《最后一次讲演》《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和闻一多的事迹,为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之情。 2.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300字左右。

    相关课件

    高中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优秀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优秀备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红烛,学习目标,写作背景,题目解说,文学常识,朗读诗歌划分节奏,引子出处,理清抒情脉络,探究主旨,赏析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精品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诗歌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图片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整体感知,何谓“意象”,“红烛”与“蜡炬”,蜡炬成灰泪始干,总结归纳,作业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